曹华庚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具有深刻的研究和实用价值。数学学科内容复杂有难度,不易被小学生接受。教师往往会设计大量作业,试图让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掌握知识,但单一繁重的作业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教师要主动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不断提升作业效果,获取学生学习现状的全面反馈。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设计与评价系统单一。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教师倾向于布置各类书面作業,形式太过单一。茫茫题海不仅会磨灭学生学习的激情,还容易让学生形成不会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惰性思维。
作业内容设计的单一性,导致教师批改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缺乏全面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主要是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有许多数学教师日复一日的教学流程就是“布置作业—收作业—批改作业”,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一方面学生可能会互相抄袭作业,另一方面很多题目相似,并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问题所在。
作业的形式与难度不合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避免所有章节的作业内容难度相仿,形式相似。如果只是为了让学生写作业而布置作业,就会违背设计作业的初衷。
任务量太大,作业过于繁重。大量学者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小学生课下完成作业花费的时间与考试取得的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学生如果被迫长时间写作业,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甚至会因为低头而视力下降、颈椎受损。
作业设计缺乏实践内容。无论哪门学科,学生受教育的核心以及最终目标都是能够学以致用,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味追求做对题,在布置作业时缺乏生活化的题目设计,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锻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案例探究改进策略
作业设计少而精,讲究深度。近年来,教育工作者愈发认识到单一繁重的作业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教育部更是大力推行《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变化,主动转变自身观念,明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要仔细分析教材,针对重点内容设计灵活多变的题目,针对难点设计可深度探究的题目,针对抽象的概念设计趣味题,争取做到作业的每道题目形式新颖、考查知识点不重复。
作业设计与评价多元化。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几何空间观念、代数运算等基础能力,更要帮助学生掌握自主、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本领,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与正确的科学观念。在日常训练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注重考查维度,依托多种方式设计多元化题目,鼓励学生沟通交流,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共同提升进步。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数点搬家》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小数点移动对小数的影响,这样灵活的作业形式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在针对作业进行评估时,主要考查标准定为学生的认真程度,可以先让学生互相批改、讨论,然后赞扬、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树立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设计课题,鼓励学生亲身实践。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应用题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教学作业中融入实践内容,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对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能力也大有裨益。
以《统计与概率》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统计自己的成绩,选择适宜的统计图并进行绘制。通过真实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搜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深入研究统计知识,并且了解在统计过程中会遭遇什么困难。当教师验收成果时,还可以把相关图片打印出来发放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