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幸福课课程设计的初步探索

2019-09-10 17:06罗蕴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课程设计

罗蕴琪

【摘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觉出发,从积极心理理念下的幸福课、幸福课的内容、如何上好幸福课,从而顾及实现发展和补救的兼容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幸福课;课程设计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幸福课

1.幸福课的诞生

孔夫子五千年前站在河边,悠悠叹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关注人类潜能与优势的。20世纪末,三位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Seligman)、彼得森(Peterson)、契克森米哈赖(Csikszentmihalyi)联合一批获得诺贝尔奖或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精英心理学家,发起了目前方兴未艾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关注如何发挥人类的优势和能力,帮助人们扩大的建立积极情绪。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惠灵顿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先后开设讲授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课,深受学生欢迎。

积极心理学要求授课者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开发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强调从正面积极而不是从负面消极,来研究和培养诸多积极心理品质而不是心理疾病的矫正。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碰撞,最终产生了传授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课。

我国中学的心理课堂也应该从原来的“授之以鱼”补救性教育为主,改变为“授之以渔”的发展性教育为主。笔者认为中学的幸福课,应从学生成长常见问题去切入,并结合实际和时事新闻等,从积极的视觉引导学生看待生命中的“不一样”或“意料之外”,最终形成一个积极饱满且情感丰富的内在。

2.幸福课实践现状

1999年,塞利格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实践幸福课;2002年哈佛大学的泰勒博士开讲幸福课,从原来8个学生到第二年380个学生,到后来成为哈佛听课最多的课程的神话,使哈佛幸福课广为人知;2006年,英国顶尖总学惠灵顿公学的幸福课从务实的视角,为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幸福课,它并不像大学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而是糅合了团体辅导、宗教驾驭、体育锻炼、健康与社会教育、瑜伽和冥想等多种元素。

纵观国内,1999年,香港开始在中小学开设“成长的天空”课程计划(关注青少年抗逆力)、“共创成长路”(关注青少年积极成长)等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在国内、浙江、北京等城市的心理学者们,也开始模仿并在中小学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实践。

二、幸福课教什么

1.他山之石

目前,国际比较公认的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着眼于积极情绪、积极个人优势和积极组织,通过快乐、参与和意义三个途径来帮助通往幸福与快乐。英国惠灵顿公学幸福课的设计者、剑桥大学幸福学院院长拜利斯(Nick Baylis,2004)在《如何教积极心理学》(Teaching Positive Psychology)中介绍到,积极心理学在课堂中的时间应该关注5个主题:①促进更好的思维能力;②促进内在动机;③使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④使学生更快乐;⑤提升学生专注力与心流体验。

另外,在Catalano(2002)对77个青少年课程计划调查分析中,成功的课程计划包括15个核心概念,这些概念也被香港作为“共创成长路”的核心概念:①促进联系;②培养抗逆力;③促进社交能力;④促进情绪能力;⑤促进认知能力;⑥促进行为能力;⑦促进道德能力;⑧培养自我决定能力;⑨提高灵性;⑩提高自我效能感; 促进明确与积极自我; 促进对未来的信心; 提升对正面行为的认可; 提供参与亲社會行为的机会; 促进亲社会规范。

国内外阳志平、彭华军等编著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以心理资产为本,认为幸福课应关注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主题。以下为六部分的具体介绍:

2.幸福课程探索——兼容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同样重要,学生需要积极正向的指引,潜能的挖掘,也需要修复被破坏的情绪、扭曲非理性的认知等等。正如积极心理学发起人之一Chris Peterson(2002)所言:“心理学对于人类消极问题的关注是可以理解,这些关注不会也不应该被放弃。积极心理学只要求在视觉上进行一个转变,对疾病模型提出不同的研究思路和兴趣。”因而,设计幸福课参考以心理资本为出发点外,也要包含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或辅导,才能算完整。

3.我校幸福课的模式

学校以贤德文化高度引领,生命教育课程驱动,构建了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完善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心育工作渗透在贤德教育的每一个板块之中,同时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力量,我们倡导“贤而悦己,德以达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学校心育指导中心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立心育培养关键词,明确心育培养目标,通过自主管理、实践研究、心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从“贤”(积极内在)和“德”(积极关系)方面,培养学生节制、仁爱、智慧、公正、勇气、卓越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学校心育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心育指导中心构建了完善的心育课程,包括一级层面专兼职心理老师幸福课程,二级全员参与校本课程,三级形式多样的拓展课程。

汇贤中学三级心育课程图

三、幸福课怎么教

Battistich等(1992)的研究提出幸福课的五个步骤(如下图)

这五个步骤总的而言,可以分为对授课者和课程开展两部分要求展开:

1.对授课者的要求

①积极的特质:作为幸福的传递者,如果本身具有更多的积极品质,在课堂中与学生心灵碰撞就会产生更多积极的因素。

②清晰扎实并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无论的传统的理论,还是依托实证研究的学科前沿,还是其他学科知识、时政热点等都应该是课程设计的立足点。

③突出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创意:课堂的惊喜会让课程生成更顺利,也会让课堂效果更显著。

④求助意识和团队意识:在独立难以完成时,懂得寻找专业的资源或团体。

2.对课程开展的要求

①本土化:要以现实生活、学生遇到的成长中的问题、当地文化等想结合

②可重复:课程配套工具、操作流程以及教学效果能重复检验,适合同类型的学生或问题。

③有针对性:小视角

④跟踪评估:及时借助专业测评工具或者自行设计量表对课程效果进行实时评估

⑤传播:形成物化成果,如论文、学生作品、展板、教材,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如微博、社交网络分享教学实践。

我校有专职心理教师两人,兼职心理教师40人。心理课在我校被称为幸福课,以积极生命为切入点,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开展幸福课。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从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和积极组织六大主题作为课程开展的切入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计划,并且在相应的学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安排主题讲座,譬如在初一新生入学后组织初一新生适应性讲座,初二青春期心理和人际交往,初三感恩教育,在中考前夕针对初三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进行的如何应对中考专题讲座等。

汇贤中学幸福心理课程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的幸福课实践者,需要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去实践并完善幸福课。正如罗马·克劳狄族曾说的:“幸福的权利是天赋的,知道还不够,得学着去使用。”

参考文献:

[1]石丹理,马庆强,李德仁,韩晓燕.“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概念架构及课程设计手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2]杨志平,彭华军等.积极心理学活动课操作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

[3]许洁,刘铁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的育人工作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7):94-96 .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