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和插叙辨析例谈

2019-09-10 07:22谢赛张成利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35期

谢赛 张成利

摘要:“倒叙”与“插叙”是两个相关而不相同的概念,两者容易混淆,本文试图以《扁担挑起的亲情》一文为例将两者辨析清楚。

关键词:叙述顺序  倒叙  插叙

倒叙和插叙是就记叙文的叙述顺序而言的,两者相关,又有区别,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容易混淆。笔者所在学校的一次阅读测试中,就有这样一道要求辨析叙述顺序的问答题,有些老师判断错了,把倒叙判断成了插叙,本文试图通过这篇文章的将两者的概念及作用辨析清楚。

首先来看两者的定义,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在我国传统上称为“倒插笔”,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如《背影》,先写“我”与父亲已经两年多没有见面了,突出“我”不能忘记他的背影,接下来转入事件,从头到尾的叙述,突出父亲的“背影”,最后再回到现实中,“最近两年的不见”“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呼应,构思严谨。

插叙则是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如魯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上面只举了两个例子,其实人教版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运用了这两种记叙顺序,换言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将倒叙和插叙辨析清楚。然而,我们科组的老师对一次测试中出现的一篇文章——《扁担挑起的亲情》,判断记叙顺序时就出现了分歧。这篇文章开头写道:“清明节前的一天,细雨绵绵。我在紧紧相挨的两座坟茔前伫立着。我想念父亲,他离开我已整整20个年头了;我想念小叔,他刚刚离去。我的泪水连同这漫天细雨,打湿了这块曾孕育过他俩生命的土地。”紧接着第二段就回忆过去“爷爷在世时,常讲起过去的事。父亲排行老大,小叔排老三……”直到最后一段,作者才回到现实,“这漫天飘落的不全是雨,我伏在父亲的坟前,双手捧起一把泪湿的泥土,连同心底的思念,静静的覆盖在坟上,抬头间,我仿佛看到远处有两个朦胧的身影,一个挑着担子,一个紧跟在后,轻轻地向我走来……”显而易见的,这篇文章使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父亲和小叔都已经去世了,第二段再转回到事件的开头——回忆父亲和小叔小时候的事情,回忆结束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使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采用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插叙主要是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两个作用不同,也可以作为区分的一个标准。

这个小小的插曲也警示我们:作文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仔细辨别相关或相近的概念,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无异于缘木求鱼,老师首先要自己清弄清楚、教明白,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