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渡江炮火中书写使命与荣光

2019-09-10 07:22:44王菁周云峰
档案与建设 2019年4期
关键词:渡江战役张爱萍海防

王菁 周云峰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历史迎来崭新纪元。就在南京解放的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光荣诞生,由此开启了人民海军建设的伟大航程。

抗战烽火初探索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就开始思考、探讨有关海防与海军问题,曾于1944年成立了由叶剑英主持的海防研究小组,并分别在新四军、八路军的部队里建立过一支海上武装。

一支是粟裕在苏中地区领导创建的新四军苏中海防大队。1942年初,时任苏中军区司令员的粟裕以军区后勤机关一部和山炮连、警卫分队为基础,创建苏中海防大队,开始了近海海域作战的探索。同年秋,又在苏中海防大队的基础上,抽调军区的3个警卫连,组建苏中海防团,新四军3旅旅长陶勇兼任海防团团长。此后,苏中海防团进一步扩编为苏中海防纵队,陶勇兼任司令员。苏中海防纵队的主要任务是打破敌人封锁,肃清海匪,被称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水上尖刀”。

另一支海上武装是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1944年11月5日,驻威海刘公岛的汪伪海军600余人在练兵营少尉队长郑道济的带领下起义参加八路军。11月13日,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代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给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等的电报中指示:刘公岛伪海军反正是抗战后的创举,要热烈欢迎该部杀敌起义,争取该部编入八路军系列……要保留海军人才,对将来我军建设海军有重要意义。”此后,这支队伍被正式命名为“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进入东北作战,剿匪英雄杨子荣就在此部队之中。

这两支被将领们笑称为“土海军”的队伍,为后来人民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苏中海防纵队后编入苏北军区海防纵队,在华东海军成立后,进入人民海军序列,改称华东区海军第一纵队。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的同志陆续被调至舰上或海军领导机关工作。

战略决策西柏坡

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开始渡江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人民海军的建设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1948年12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召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共同商讨组建人民海军事宜。谈话中回顾外国列强入侵中国的屈辱历史,分析了渡江前后敌我形势,提出了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建立人民海军的设想。这一设想被写入了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决议中。决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建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此后,毛泽东在多种场合,多次重申了建立人民海军的决心,并指示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尽快在渡江战役前后组建华东区海军。

中央的这一决策,主要基于四种考虑:其一,根据渡江作战部署,第三野战军在顺利渡江以后,将要承担着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重任,要完成这个任务,没有海军是根本不可行的;其二,国民党海军在华东地区残存的舰船和人员数量较多,而这些舰船和海军专业人才是组建人民海军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其三,华东地区已经有了苏中海防团、苏北海防纵队等海上武装,这些部队有一定的江海作战经历,编入海军后的转型也会顺利一些;其四,华东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造船企业,如江南造船所、沪东造船厂等,它们都是诞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一些老牌的造船企业,这些企业将是建设人民海军的重要物质基础。

历史选择白马庙

1949年3月下旬,三野指挥机关随渡江战役总前委一同南下,从河南商丘张菜园村进驻安徽孙家圩。在此期间,总前委与华东局决定,三野前敌委员会由粟裕主持,率领三野指挥机关东移苏中泰州地区,统一指挥三野全部渡江作战。4月1日,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率指挥机关冒着连绵的春雨挥师东移,5日,进驻泰州白马庙。

初听白马庙这个名称,很多人以为这是一座香火缭绕的古庙宇,其实它是一个地名。白马庙历史上叫徐家庄。相传元末张士诚起义,曾屯兵于此地。他有一匹心爱的坐骑白马,夜间出厩,践踏庄稼,张士诚知道后,令下属处置白马。当地农民感其纪律严明,十分敬重,自发筹资雕塑了白马像,供奉庄东南的庙宇内,以示纪念。徐家庄先以徐姓为主,明中叶弘治年间,王姓兴起,王、徐二姓为庄名相争。官司打到县衙,聪明的知县发问:你们两个家族名望再大,能大过白马将军吗?于是提议大家共认白马庙为庄名。由此,白马庙作为地名,流传至今。

三野选择白马庙,是历史的机缘。早在三野进驻泰州前,粟裕曾多次派侦察人员来泰州勘查,当时首选泰州城北老渔行。渡江前夕,老渔行是三野的重要的造船基地,由于泰州城内敌特告密,老渔行在1949年3月10日、16日、17日遭到国民党飞机多次轰炸,由此粟裕等不得不放弃这一选址,转而选择备选的第二方案白马庙。白马庙地理位置优越,离长江不远不近,仅十几千米,交通也比较便利,便于渡江战役中靠前指挥部队与灵活调度,同时这里是老解放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设于当地大地主王镜湖的“湖三房”读书楼内。“湖三房”读书楼建于清末,上下两层,青砖灰瓦木结构。楼上为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会议室,楼下三间分别是三野指挥员的卧室兼办公室。三野机关进驻后,粟裕等在此排兵布阵,召开了三次重要的军事会议,渡江战役中多处精妙的设想大多诞生于这里。

战前受命张爱萍

渡江战役中,三野指揮员们任务艰巨,各负其责,那么由谁来负责组建人民海军?三野司令员陈毅很快想到了张爱萍。1946年9月,张爱萍在两淮保卫战中头部受重伤,赴苏联治疗,1948年底伤愈回国,任三野前敌委员会委员。

陈毅对张爱萍的情况非常了解。生于四川的张爱萍自土地革命时期就与江苏结下了不解之缘。1929年,他作为中央和江苏省委派到红十四军的干部,来(南)通、海(门)、如(皋)、泰(兴)地区开展组建红十四军工作。红十四军成立后,张爱萍担任第二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后因在攻打泰县迥垛、黄柯庄的战斗中负伤,离开了浴血奋战的苏中。抗日战争时期,张爱萍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率部在江苏大地抗击日伪。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委员,指挥军队大败国民党军。陈毅认为张爱萍在江苏大地屡立功勋,对江苏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且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把在此地筹建人民海军的任务交给他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陈毅向总前委及党中央汇报了张爱萍的情况,提出由他组建人民海军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

1949年3月25日,张爱萍接到总前委通知,快马飞驰孙家圩,参加渡江作战会议。会后,陈毅向他传达中央指示:要求三野在渡江前后成立华东海军,由张爱萍执行组建人民海军的任务。

听到这一指示,当时张爱萍并不理解。他因负伤治疗久别沙场,错过了三大战役,现在还要他错过渡江战役,他有些不甘心;另一方面,他深感组建人民海军意义重大,自己毫无思想上的准备。他直摇头,对陈毅说:“要我去组建人民海军?”“搞海军,我只有中学文化程度,连游泳都勉强,难以胜任。”陈毅说:“这是党中央对你的信任,由你去组建海军,党中央和前委都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是历史逼着我们去干的,而且非干好不可。”陈毅的话语掷地有声。一片沉默后,陈毅等来了张爱萍的回答,仅两句话:“军长,你放心吧!”“什么时候上任?”第二天清晨,张爱萍骑上枣红马,赶赴白马庙。此后,在粟裕领导下,积极投身筹建海军的调查研究,开始人民海军组建的各项准备工作。

渡江炮火映新生

对于人民海军的诞生,史学家常以四字评价,那就是“应运而生”。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用战斗的方式渡江已成定局。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至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长达500千米的战线上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第三野战军4个兵团15个军65万兵力,参与了这场伟大的战役,成为渡江战役的中坚力量。三野七、九兵团组成中集团军,由谭震林指挥;八、十兵团组成东集团军,由粟裕指挥。

4月20日晚8时,中集团军从长江北岸安徽裕溪口至枞阳段先期渡江,成功抢滩登陆。21日晚8时,东集团军开始渡江,渡江地点为江都三江营至如皋张黄港段,迅速突破江防,进入江阴,向纵深挺进。4月23日,八兵团三十五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

就在南京解放同一天,张爱萍接到前敌委员会发来的关于成立人民海军的指示。下午1时30分,他在三野渡江战役指挥部二楼会议室,召集筹备组人员参加会议,宣读总前委的电令,庄严宣布华东海军成立。

当时参加会议的有13人,他们分别是:三野前敌委员会委员张爱萍、三野十兵团二十八军八十四师副参谋长李进、三野司令部作战处作战参谋黄胜天、三野后勤军工部采购科科长张渭清、机关管理员温礼芝以及卢均学等4名警卫员、3名司机、1名炊事员。这13位同志,组成了人民海军最初阵容。

华东海军是人民海军的第一支队伍,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近百年来有海无防的历史,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全新军种的诞生,掀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白手起家聚众力

人民海军初建时,基础非常薄弱,最缺乏的就是装备和人才。在我党隐蔽战线多年有效的努力和渡江期间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大批国民党海军有识之士弃暗投明,率部起义,壮大了人民海军队伍。

1949年2月12日,国民党海军“黄安号”军舰在青岛海面起义,安全到达连云港解放区。“黄安号”是国民党海军中第一艘起义的舰艇。首举义旗的黄安舰排水量仅745吨,用现在的语言就是“很小一只”,但它成为了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的第一艘战舰。

2月25日,国民党海军“国宝级”战舰——“重庆号”巡洋舰600余名官兵在舰长邓兆祥的带领下于上海吴淞口起义。次日,胜利抵达解放区烟台港,投入人民的怀抱。“重庆号”为国民党海军中吨位最大、装备最精良的一艘战舰,排水量7000多吨,装备有6门重型主炮。它的起义引起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极度恐慌,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炸沉。为此,中共中央指示“重庆号”迅速移师遼宁葫芦岛港区。遗憾的是这艘驶向光明的舰艇因国民党飞机的轮番轰炸,而自沉于葫芦岛港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人民海军诞生,同一天,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在南京笆斗山江面举行集体起义。这是国民党海军部队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此举为人民解放军带来了1200多名海军专业人才和30艘舰艇,被毛泽东誉为“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渡江战役中,国民党爱国将士心怀民族大义、高举义旗的事迹不胜枚举,这些起义的舰艇和人员成为了人民海军拥有的第一批装备与人才。

在筹建人民海军的过程中,中共中央也充分考虑了张爱萍组建人民海军的难度,在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的重要时刻,调拨了一批部队编入华东海军,其中有三野教导师师部全套机构、教导师第三团、三野直属侦察营,还有苏北军区海防纵队,共4000多人。

春风鼓浪启航程

4月23日的会议,只是宣告了华东海军的成立,海军部队的组建工作尚未完成,这是由当时特殊的战争形势所决定的。会上,张爱萍对参加会议的同志说:“我们的人民海军,只有在进军的路上组建了。”当天晚饭后,13位同志分乘3辆美式吉普车,离开白马庙,起程去江阴。

4月28日,张爱萍在江阴要塞司令部礼堂召开干部大会,从陆军调来的8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张爱萍宣布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关成立。会议产生了中共华东军区海军临时委员会:张爱萍任书记;二十九军八十五师政委孙克骥、三野教导师师长冯文华、三野教导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汪大漠、三野后勤部参谋长张元培等四人任委员。

初设的华东海军领导机关由司令部办公厅和政治部办公厅两个部门组成,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冯文华、副主任张元培,政治部办公厅主任孙克骥、副主任汪大漠。部队建制也初步形成:原苏北军区海防纵队改编为华东区海军第一纵队;第三野战军教导师第三团、步兵营和第三野战军直属侦察营合编为华东海军警卫团。

5月4日,中央军委及总政治部电复三野前委:“同意以张爱萍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及其司令部的组织形式。”华东区海军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

江阴干部会议后,华东海军机关向南挺进,为接管上海国民党海军做好准备。张爱萍派了两组同志在江苏地区开展接管工作:一组去南京,协助成立华东军区海军南京办事处,负责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起义军舰及官兵的接收工作;另一组去镇江,接管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炮艇大队。张爱萍则率领机关人员经无锡,去苏州,在苏州西跨塘成立“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部”,张爱萍兼任部长。

5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攻上海,迅速控制了码头,占领了军舰,封锁了港口,进驻国民党海军的重要设施。华东军区海军机关也随部队进入上海,在原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上海办事处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接管委员会海军部”,开始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接管工作。

从5月23日上海解放至6月14日,半个多月时间内,华东海军就接管了西到江阴、镇江、南京、芜湖、湖口、九江,北至连云港、青岛,南到福州、厦门等地的30多个国民党海军陆上机构和设施,接收各类舰船26艘、小艇54艘。

在接管期间,华东海军在张爱萍的带领下,广罗人才,招贤纳士,聘请一批国民党海军中的有识之士加入人民海军。这一时期,连同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在内,有4000多名国民党海军人员加入人民海军的行列。

1949年8月,华东军区海军机关将两个办公厅扩编为三个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张爱萍向华东军区首长和中央军委提出了尽快建立全国海军组织领导机构的建议。

1950年4月14日,军委海军总部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成立。原第四野戰军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由此开始了人民海军的全面建设。

华东海军在进军江南途中实现了人民海军的从无到有。从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奉命组建华东海军,到1951年2月15日张爱萍调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在这663个日日夜夜里,华东军区海军由组建时的13人外加3辆美式吉普车,发展成为拥有2万余人、200余艘各类型舰艇、7个编队的规模,这支队伍参加大小战斗50余次,创造了不少以小艇打大舰的奇迹。

华东海军是从泰州白马庙走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支部队。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批复海军党委:同意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期。由此,江苏泰州白马庙这个名字,被永远载入了人民海军的光荣史册。那座经历百年风雨的“湖三房”读书楼,也作为“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被完好保存。

猜你喜欢
渡江战役张爱萍海防
张爱萍自我罚站
渡江战役中的“紫石英”号事件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02
驱散洪泽湖上的阴霾——张爱萍洪泽湖剿匪纪实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6
姜瑞福:难忘的渡江战役
文史春秋(2019年10期)2019-12-21 01:40:56
张爱萍的三句名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忆渡江战役第一仗
军事历史(2004年3期)2004-11-22 07:28:44
张爱萍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
军事历史(2004年5期)2004-08-21 06:29:16
渡江战役中南京何以迅速获得解放?
军事历史(2000年4期)2000-11-22 07:13:28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军事历史(2000年4期)2000-11-22 07: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