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红军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为了南京的解放,在白色恐怖的艰苦条件下,英勇的南京人民在南京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对敌内部瓦解,广泛发动民主运动,开展护厂护校斗争,有效防止和制止了敌人在撤退前对城市的破坏,为南京的解放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一、在敌人溃败之际,广泛开展反对搬迁、护厂护校、保护城市的斗争,全力保护好人民的物资财产。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解放前夕,为了维持危在旦夕的统治,国民党政府在对人民加强法西斯专政的同时,还对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工厂、企业、学校及重要设施,采取“决不留给共产党”的方针。1948年秋冬之际,为了防止国民党政府把不久将属于人民的一切物资、财富搬走或破坏,南京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反破坏、反搬迁、护厂、护店、护校、保护城市工作,为迎接南京解放做好准备。
自发武装防破坏。1949年4月21日,南京全城混乱,在国民党准备逃窜而大肆破坏时,南京的工人、学生和其他劳动人民组织纠察队等人民武装,英勇地抵抗敌人的破坏,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津浦路浦镇大厂的工人,把敌人在溃逃前放在机器上准备爆炸的炸药,敏捷地移走,并偷偷地把若干机器藏到别的房屋里,锁上加以电焊,使之无法开启,保证国民党无法搬走。电灯厂的职工,因敌人在逃窜前断绝对该厂煤斤的供给,便拿出自己的薪资购煤,使解放后能照常送电。4月24日,前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解放军入城后的第二天,就奉令转播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节目。许多警察不愿跟随逃跑,便把枪支悉数埋藏起来,等候解放军的前来。南京有恒面粉厂工人陈浩、韩洪楼听说有一伙歹徒要来抢面粉,组织200多名职工巡逻护厂,用水泥、麻袋在厂门口堆起防护墙并严密防卫,在工人的保护下厂内所有设备和粮食完好无损。被服厂工人不仅保护了本厂的器材物资不受丝毫损失,而且英勇地击退了破坏该厂附近仓库的国民党特务,使该仓库粮米得以保存。
斗智斗勇护工厂。南京是公私营企业较集中的地方,隶属于国民党各部会的公营企业就达50多家,工人总数约6万5000余人。国民党政府想将重要工厂撤走,工人在中共地下组织发动下,拒绝填写搬迁志愿书,要求发遣散费,拆除或破坏机器设备,使厂方搬走的不过是完好的外壳。据悉,当时南京的各家企业都开展了反搬迁运动,这些工厂的中共支部发动工人成立了“纠察队”“自卫队”“巡逻队”等,开展护厂斗争。位于大厂镇的永利铔厂是当时南京最大的私营企业,国民党政府社会部下令该厂南迁广州或台湾,遭到大多数职员和工人的反对。1948年12月29日,永利铔厂在中共支部发动和李承干廠长的支持下,成立了护厂应变组织“同人互助会”。该会组织全厂职工开展护厂保产斗争,拒绝将永利铔厂迁往台湾。资源委员会下属许多工厂掌握着当时全国的煤、钢铁、水电、石油等重要资源,仅电工器材厂在南京就有四个,都拥有庞大的厂房和机器设备。1948年11月,国民党政府命令这些工厂迁台湾或西南。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畸不愿再追随政府,在香港下令给所属工厂,坚持原地生产,不要搬迁。工人斗志更高,把物资、账册等全部保存起来,准备给共产党接管。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南京厂是资源委员会下属工厂,工人反对搬迁,厂方只好宣布工厂暂时解散,只留下50多人清点物资,拆卸机器。这些工人还是不肯拆,厂长只好花钱雇人拆。由于职工的斗争,拆卸下来已装箱上船运到了下关的机器又运了回来,这个厂就是现在的南京无线电厂。
师生联合保学校。1948年,南京高等学校12所,中等学校51所,初等学校208所,全市学生14万3000余人,教职员近万人。教职员工、学生绝大部分反对迁校,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大中学校普遍成立了“应变委员会”,纷纷组织起来,多数手持木棍,有的还拾起敌人遗弃的武器武装自己,反对搬迁、保护学校。1949年1月中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打算将中央大学南迁福建,遭到多数师生反对。中大各系科推选代表开会,1月30日成立“学生应变委员会”,梁希、潘菽、胡小石等教授组成“中大校务维持委员会”,保护图书仪器,筑墙通沟、买粮购物,建立各种护校组织,保护学校。师生联合起来,到总统府、教育部请愿,迫使李宗仁电令已南迁广州的教育部代部长解决中大师生的生活费等问题。坐落在朝天宫的国立政治大学,国民党政府搬迁令一下,校方就作好舆论准备,说:“政大是共产党最痛恨的学校”,共产党来了对政大学生要“杀头”“判刑”“坐牢”。1949年初,校方用旅游做诱饵,组织“寒假赴杭旅行团”,把学生骗走,后来被骗走的400余人中陆续返回学校的就有300人。
有勇有谋护财产。由于国民党首脑机关集中在南京,据官方数据记载,1948年机关公务人员近11万人,加上他们的家属,约占全市人口的1/4。1949年1月12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决议,各机关除必要留京人员外其余都疏散到后方。但是,广大公务人员都不愿跟随政府迁走,财政部1300多人包围部长办公室,从上午包围到深夜,后来群众愤怒地打了副部长的耳光,逼得他只好签字同意。财政部公务人员斗争的胜利,鼓舞了政府其他单位的员工。在公务员系统中的中共党组织的推动、领导下,“公务员工联谊总会”成立,把大家组织起来,对各个机关的档案、物资、财产、房屋设备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保护。与此同时,南京市银行业“同仁联谊社”、中央商场“同仁自励会”、太平商场“职工互励会”、永安商场“厂商联谊会”等群众组织,为阻止资本家搬迁货物去外地,团结广大员工和资方,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工商业政策,赢得认可和支持。新街口、夫子庙、三山街等繁华的商业地区的商店都得以保护下来,保证了南京解放后及时复业。
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抛弃国民党政府,拒绝跟他们走,导致国民党政府的搬迁计划落空。睿智的南京人民保护了众多的学校、工厂、机关、商店,留下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图书、仪器、档案、物资、钱财和人才。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力量的巨大,同时也显示了国民党政府民心丧失、孤立无助。
二、在南京成为“空城”之后,积极采取措施,维持秩序,防止破坏,全力支持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
从1949年4月22日起,国民党军政官员仓皇撤退,南京城成为了没有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空城”,城内 96万人口中约有1/3失业、无业,其中有散兵游勇、逃亡地主、恶霸、妓女、乞丐等,还有敌人特意从监狱中放出来的惯匪、惯偷3000余人,鱼龙混杂,社会秩序相当混乱。
中共南京市委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与解放军联系,迎接解放军进城,一方面组织党团员、积极分子和广大群众,维持治安,保护南京城,不使散兵、特务、流氓等不法之徒抢劫破坏。各学校、工厂、商店、机关组织群众站岗巡逻、守夜放哨,保护单位、宿舍、物资财产的安全。同时,南京城内还有两支特别的队伍,一是国民党的起义警察。4月23日前后,市委警员工作委员会通过该系统120多名秘密党员,策动和组织了1000余名警员参加“地下工作团”,与收编归顺的3000多名警察一起在南京各主要干道执勤,指挥交通,维持秩序。与其他系统的人民力量相配合,有计划地保护重要机关、工厂、粮仓,维持社会秩序。南京残敌弃城逃走前下令炸掉港口、火车站、机场、重要工厂和仓库,大部未能得逞。特务带领爆破小组炸毁了下关火车站的一角,又去破坏老江口的火车轮渡栈桥,水上警察局的起义警察与铁路工人相配合,保住了栈桥,保证大桥南北铁路运输畅通。二是以三轮车工人为主的“民主保卫队”。1949年1月,为了加强和维持社会治安,市委工委以苦力工人主要是三轮车工人为基础,建立东区、南区、西北区、下关区等4个区委,由工委领导。3月成立了工人纠察队。随着斗争的发展,4月初,这支工人纠察队更名为人民民主保卫队,利用搜缴的和敌军遗弃的枪支武装起来,在工委副书记高骏、下关区委书记纪浩的组织指挥下,在敌人逃跑混乱之时,灵活、机动地担负起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维持秩序,迎接南京解放的责任。
1949年4月23日拂晓,人民解放军决定渡江,攻克南京。自1949年3月国民党宣布“封江”之后,长江上的大小船只统统被赶进了内河,解放军在江北很难找到船只。下关电厂、机务段轮渡所的工人,把千方百计保存下来的运煤船、拖轮、趸船、木帆船、小划子都开出去,为接应解放军南下和坦克、汽车等辎重过江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首都警察厅总机房的电话总机、无线电台、通讯警鸽控制在两位共产党员的手中,通讯联络保持畅通,中共地下党组织在这里能够指挥全市警察和有关人员保卫南京城的战斗。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一大串钥匙掌握在总统府留守处负责人、一位共产党员的父亲的手里,他在等待着解放军的到来。
4月24日凌晨到中午,经过往返不停地运输,停留在浦口一带的解放军35军全军人马顺利过江。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历史雄辩地证明,南京人民为人民解放军的到来准备好了一切条件。就这样,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回到了人民手中。
参考文献
[1]张寿春:《南京解放中的策反工作》,《唯实》1988年第5期。
[2]金冲及:《论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條战线》,《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3]吴光祥、付明华:《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功接管南京的历史过程及启示》,《军事历史》2009年第3期。
[4]朱大礼、王广达、徐红英:《简论中共中央南京局在解放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中共党史研究》1985年第5期。
[5]许荏华:《南京是如何解放的》,《炎黄春秋》2009年第5期。
[6]沙尚之主编:《沙文汉陈修良画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7]南京市档案馆编:城市解放纪实丛书《南京解放》,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