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
摘 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其中培养学生想象性思维是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中学;作文;思维;实践;
一、材料的加工处理需要思维能力
(一)材料变成题材、质料
叶圣陶曾指出:“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工夫。思想认识是文章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能写?质料有了,还要求其好,不好的质料当然写不成好的文章。”叶先生的这段话正说明了,自然材料转化成质料需要通过思维能力参与,只有思维能力进入写作,才能挖掘出好的质料,继而写出好的作品或文章。题材,就是指构成文章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文体和主题会因为材料选择的不同,或选材角度的不同,那么文章的风格和感染力就会不同。例如,在许多写父爱的作品中,大多都是从正面来塑造父亲的形象,但朱自清先生却是从父亲的背部下笔,用父亲临别前给儿子买桔而在月台攀爬的背影来表现父爱的。这种新颖的选材角度,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样更流露出作者的思维能力和艺术才华,也就是使材料真正地转化为承载作者思想的载体,它无疑离不开思维对其加工处理。
(二)主题的提炼和确定是思维概括的结果
写文章需要丰富的材料,它既是提炼主题的基础,也是表现主题的支柱。但是,写作主体最初所面对的自然材料,大都来自现实生活的积累,内容庞杂,零乱无序且鱼目混杂,必须经过筛选、处理,这就需要运用思维能力,借助于思维加工提炼。因此,主题的提炼和确立体现着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鲁迅先生正是凭借独特的思维能力,从司空见惯的复杂社会现象中,挖掘出许多深刻而新颖的思想主题,从而创作《药》、《阿Q正传》、《祝福》等传世之作。准确恰当地表现主题,达到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必须利用思维能力对材料进行审视、分析、取舍、精选出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这和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是分不开的。
(三)文章的结构编排是写作主体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则是文章的骨骼。任何文章都不是材料的杂乱堆砌或任意组合,而是利用合理的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设计与编排,它要考虑到主题的需要,是否遵循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照顾到不同文体的特点。因此,就需要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及矛盾演变的逻辑规律,概括出材料间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好所有材料贯穿一体的线索,并进而安排好文章的层次,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因此,一篇文章能否达到层次清晰、衔接严密、环环相扣、前后呼应、详细得当乃至顺理成章,不仅反映出写作主体的写作技巧,更显示出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两大文体写作需要利用思维能力
(一)记叙类文体主要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就是选取并凭借具体的有感性特征的事物,通过想象并伴随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来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即是用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进行思维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认为,现代人类的形象思维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在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着。
形象思维涵盖有联想、想象、情感等。联想就是从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某些相似之处和联系,由此及彼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具有相似之处和联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写作中写作主体要学会进行联想,不仅要注重定向联想、类比联想,更要注意概括联想。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清泉”、“石”和诗人意趣的清高有相似之处。再如刘白羽《长江三峡》中“突然是深灰色岩石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中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的形似。写作主体之所以能够把许多生动的事物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由于他们的记忆里储存着许多生动形象的生活素材,即表象材料的组合,完美地表达思想主题,这种联想也无法脱离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
想象是在已有形象、观念的基础上,利用各个表象通过大脑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文学艺术上的典型形象都是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需要利用思维能力参与。如《祝福》里祥林嫂形象,就是鲁迅将许多旧中国底层妇女的碎片逐一连缀起来的,形成独一无二的祥林嫂,就是运用思维能力进行组合、加工的。
(二)论说类文体偏重抽象思维
论说类主要用抽象思维。它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得出结论,以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维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地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世间的任何道理,往往都是隐藏在一定的事物之中,要想把这些道理发掘出来,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能力。分析与综合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分析与综合贯穿于思维的全过程,只有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矛盾的总体,才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反之,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问题分割开来认识,支解来考察,从而将大化小,将难化易,将暗化明,以便于掌握事物把握问题。分别可以从事物发展过程、事物本身或与其周围联系等角度进行思维活动。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的结果概括和归纳,剥除表面现象,排除偶然因素,将分散的个别的认识集中起来,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综合的过程无法离开思维能力,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注重分析与综合的区别,又要注重它們的联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带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文章是写作主体思维成果的外化。材料的组合、主题的确定、结构的编排都需要思维能力,记叙类问题与论说类都同样如此,无法偏离思维中心。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论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