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楠
摘 要:本文以著名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小说《无声告白》及《小小小小的火》为文本,联系小说实际,探究书中家庭教育潜在的矛盾,并对家庭教育困境的出路及解决提出一些方向与建议。
关键词:伍绮诗;《无声告白》;《小小小小的火》;家庭教育困境;出路及解决
1 引言
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最先接受到的教育,并且陪伴他们度过一整个孩提时代。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都将会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可以说在无形中决定了子女的宿命。如今,随着我国二胎生育政策进一步开放,多子女家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家庭教育本来问题就层出不穷,小说中这种多子女家庭中的诸多矛盾与冲突更是值得探讨。
2 研究方法
作为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两部小说里也映射了中国家庭教育里的弊端与问题。本文先以伍绮诗前几年畅销市场的著名小说《无声告白》为主要文本素材,重点探索了詹姆斯家庭对三个子女教育的主要矛盾,分析莉迪亚失去生命这一惨剧酿成的原因;并从书中最终詹姆斯家庭吸收过往经验教训走向和解,再结合《小小小小的火》中米娅,理查德森太太也找到和自己女儿相处的最佳距离,分析作者希望每个家庭都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的这一辛苦用意,并给我国家庭教育带来一些启发与影响。
3 《无声告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偏心
多子女家庭中,偏心是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可能因为性别,年龄,或者父母私人情感原因而偏心。古时候帝王世袭制的影响下,多数家庭偏心长子,普遍重男轻女,即便是如今的中国社会仍然有许多农村家庭还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父母的偏心无论是对受宠对象,还是被冷漠对象的成长,都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无声告白》中,妹妹莉迪亚成为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里的所有人,包括内斯,汉娜都以莉迪亚为中心。“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伍绮诗 2015:169)这样的偏心首先让莉迪亚自己被反作用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数次想要得到父母爱的内斯在一次次受尽冷落后也彻底对家庭失去了希望,想要通过考取大学逃离这个家庭;年纪尚小的汉娜还不明白所以然,暗地里积极地研究姐姐莉迪亚究竟用什么吸引了父母。就连被哈佛大学录取,本该属于内斯的这一光荣时刻,也因为莉迪亚挂科,又一次成为以她为中心的批评会。家庭里这样明显存在的偏心关系,让所有的子女心理都在病态的成长着,矛盾也在不断积累,终有一天喷发出来。
3.2 母亲无法平衡好事业与家庭
对于女性来说,家庭和事业一直难以平衡,女性想在职场上创出一番天地,必然要在结婚生育的阶段考虑到照顾自己的子女。“有了孩子而无暇照顾他们,让孩子们受到过度的冷落和忽视,得不到应有的母爱,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赵梅 2004:44)小说中,玛丽琳为了追求梦想,成为一名医生,抛下了年幼的儿女,使得他们生活在痛苦中。莉迪亚更是开始胡思乱想,把母亲出走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表现不够好,从此莉迪亚下定决心,如果母亲能回来,一定事事讨她欢心。这给她逆来顺受,悲剧的一生埋下了祸根。
3.3 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过去
中国家庭强调“光宗耀祖”的意识。从本着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成器这一角度出发,这个概念本没有错,但是当父母对自己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度帮子女规划,过度干预子女的人生,这种期待就犹如重担,压在他们的身上,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小说中的女儿和中国多子女家庭中的长子非常类似:从玛丽琳的母亲开始,到玛丽琳自己,希望女儿走完自己未完成的路的意识就一代代延续了下去。玛丽琳的母亲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在家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玛丽琳却注定要变得与众不同:成为一名医生,嫁给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她的梦想没有实现,于是她从重返家庭的那一刻,就注定要让莉迪亚成为一名成功职业女性。从此,只会服从她的莉迪亚失去了自由,被安排了满满的作业,补课,连每一次生日礼物也是和科学有关的书。玛丽琳没有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莉迪亚渴望的其实是平凡。同样,詹姆斯也希望莉迪亚完成他做不到的事—更好的融入群体,取得更好的人际关系。他没有得到玛丽琳母亲的祝福,失去了在哈佛当老师的机会,他都将这些失败归咎于自己不善人际。詹姆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有很多朋友”的莉迪亚身上。父母两人一左一右,都在莉迪亚身上總结他们曾经失败的教训。“家长以昨天的经验和知识来教育生活在今天的孩子,再让孩子拿这些东西去应付明天的社会,这是目前家庭教育的基本矛盾。”(《家庭教育报》编辑部 1999:8)终于,莉迪亚的一生,都没有活成她自己想要的样子。同样,伍绮诗的《小小小小的火》一书中,理查德森太太处处针对伊奇,归根到底,也是希望伊奇可以像自己一样,收住内心叛逆的火苗,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西克尔高地人。父母主观意识上的强迫子女,或迎来伊奇这样的激烈反抗,或是像莉迪亚一样因为顺从而彻底扼杀了自己的浪漫与快乐。
3.4 嘲弄孩子的尊严
自尊能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有价值,能给孩子们带来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家庭教育报》编辑部 1999:227)无论是惩罚也好,玩笑也罢,孩子的尊严一定要得到维护。《无声告白里》,内斯在母亲离开詹姆斯家庭,父亲对自己冷落,自己也没有交心的朋友这一最孤独的时刻找到了专属的兴趣爱好—火箭,可是父亲詹姆斯非但无视了他对航天事业的狂热,还因此打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是对内斯兴趣的扼杀,更是对内斯尊严的嘲讽,破坏了内斯最后的心理防线。从此,内斯再也没有对父亲坦露过自己的真心。对于莉迪亚而言,分数上的打击其实没有触及她的尊严,可是有一次正当她满心欢喜,对父亲亲自准备的礼物无比期待时,却发现父亲送给了她一本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书,这仿佛是在嘲弄莉迪亚没有朋友,不会与人相处。莉迪亚为此感到愤怒,也因为这本书开始学会了假笑,学会了伪装自己的情绪,让她的悲剧愈演愈烈。
3.5 父母就是上帝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仍然没有足够的民主,尤其因为过度曲解了孝顺长辈这一概念。“‘父为子纲’是封建社会亲自关系的道德规范…父亲在家中具有绝对权威,子女必须绝对服从。”(叶立群 1995:28)《无声告白》中,虽然詹姆斯和玛丽琳没有如此明显的“霸权”,可是玛丽琳出走后,莉迪亚不顾一切满足母亲的愿望,而母亲却从未真正了解过莉迪亚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越来越得寸进尺,几乎控制了莉迪亚的人生并一步步把她推上了绝路。
3.6 父母之间的矛盾
中国一直有句俗话:“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夫妻和睦。” 父母的关系在孩子们心中一直都是组成这个家庭的纽带,一旦出现了裂痕,这个家庭似乎也会碎裂,如果夫妻间存在冷战,吵架,甚至是暴力行为,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的摧残。《无声告白》里,詹姆斯和玛丽琳很少正面在孩子们面前发生冲突,每次不愉快都会很快化解,直到莉迪亚和路易莎一起坐在车里,敏锐的她察觉到了父亲出轨的潜在可能。这预示着,父亲和母亲的关系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这也摧毁了莉迪亚心中最后的防线。“见到领略路易莎之后,她的怒火已经再也压抑不住了,她心里的某种东西翻倒了,碎裂了。”(伍绮诗 2015:234)随着家庭形象再莉迪亚心中彻底分崩离析,莉迪亚的内心矛盾也彻底不可调节,迎来了悲剧性的爆发。
4 建議与结语
这两本书的结尾,虽然发生过的悲剧已不能挽回,但剩下的人心中,内心冲突、矛盾已经朝着和解的方向靠拢。这样的安排也是伍绮诗想要带给读者的正能量,我们更能从中得到家庭教育的启发:首先,父母应该趁自己还年轻有精力,时间的时候尽可能给事业打下基础,不要像玛丽琳一样到了中年追悔莫及;其次,父母应该提供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家庭环境,多子女家庭中不应该有明显的偏心,单亲家庭也不能过度溺爱,就像米娅从玻尔身上悟到的一样,要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守望着他们;一定要让孩子做自己,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父母不能强行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要留住孩子的身上独特的那缕“小火苗”;(伍绮诗 2018:390)最后,父母一定要和孩子推心置腹的交流,及时消除误会误解,不要像《无声告白》这本书的书名一样,真心话藏到最后,可能就再没有机会说出来。
参考文献:
[1] 《家庭教育报》编辑部.子女成才之路[M].学林出版社,1999.
[2] 伍绮诗.无声告白[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3] 伍绮诗.小小小小的火[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4] 叶立群,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5] 赵梅.找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点[J].企业导报,2014(Z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