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毛姆的《面纱》

2019-09-10 14:26王晓旭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4期
关键词:面纱毛姆

【摘要】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他所创作的《面纱》一部女性精神觉醒经典之作,同时也是所有作品中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以前的学者对《面纱》这部作品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叙事学角度、精神救赎、悲剧婚姻等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从生态主义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生态主义角度研究女主从精神失衡的原因以及是如何再次达到平衡的。

【关键词】毛姆;《面纱》;精神失衡

【作者简介】王晓旭,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研究生。

“生态学”一词最初于1866年由恩斯特·海克尔提出,精神生态是生态学的一部分,“精神生态”主要研究精神性存在的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精神生态批评”从精神生态的角度出发,凸显出人类精神上受到的压迫以致自我迷失,表明人类在拯救生态的同时还要拯救自己的心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性被扭曲,人性的自然情感逐渐消失。它的社会影响力很大,对人性的探索是必要的。人性的丧失导致了精神危机,这种精神危机最终导致人类的精神失衡。

一、作家作品簡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著名的英国作家, “他的作品虽然并不十分受到学术批评界的青睐,但流行世界,影响深远,确实引起过不同国家和不同阶层许多读者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至今不衰。”《面纱》这部小说是通过细菌学家瓦尔特和他的妻子凯蒂的一系列情感故事进行展开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恋情,与他人通奸。丈夫为了惩罚妻子,将她带到了瘟疫肆虐的乡村。在那里丈夫最终选择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而走向了死亡;妻子则在恶劣的环境中逐渐成长,最后达到精神觉醒。

二、错位的精神状态

人类的思想由于受到文明的侵蚀和污染而产生了异化。其中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凯蒂产生错位的精神状态的重要原因。

1.家庭对她的影响。《面纱》中的女主人公凯蒂的母亲贾斯汀夫人是一位律师的女儿,她是一个“支配欲极强,野心勃勃却又吝啬小气、十分愚蠢的女人”。她因父亲预言贾斯汀前途无量为嫁给了他,但其实并没有。因为贾斯汀虽然很有才华,也很勤奋有韧性,但却缺乏上进心 。贾斯汀夫人知道她的成功却只能依赖她的丈夫,所以她想方设法逼迫丈夫为自己所用,而且她费尽心机挖掘身边可用之人。贾斯汀夫人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中产阶级女士的代表,雄心勃勃,以操纵愉悦和奢华为目标。他对于养家糊口的丈夫没有任何依恋,同时自己的女儿也是实现她野心的工具。凯蒂在孩童的时候就已经是个美人,所以贾斯汀夫人把希望都寄托在凯蒂身上,希望凯蒂能找到一个如意的丈夫,进而实现她的野心。带着母亲的想法凯蒂最终错过了嫁人的最佳年龄,而她那自出生以来就不太被看好的妹妹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男友,为了避免给她的妹妹当伴娘,早点离开她的妈妈,凯蒂最终选择了各方面条件并没有很好但一直喜欢着凯蒂的瓦尔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凯蒂就像她的母亲一样,把父亲视为“收入来源”,而她眼中的瓦尔特也是她父亲的镜像,她父母的关系也影响着她和瓦尔特最终的结局。

2.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凯蒂的影响。查理是助理布政司,他大约四十岁,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身材高大,很帅。他是一个嗜好丈夫,他利用他的职位和个人魅力引诱已婚女人,他公平的话语让凯蒂认为他爱她疯了,她甚至想和他结婚。而当凯蒂像查尔斯表明要和瓦尔特离婚然后与他结婚时,查理表现出了他冷漠、胆小、自私的小人形象。事实上,查尔斯只是一位不起眼的官员,他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他聪明的妻子,他的妻子的地位和财富为他的职位提供了捷径。虽然查尔斯承认他已经不爱多萝西了,而且他们已经有多年不在一起睡了,但是他需要通过任何可能的方式依赖他推进他的职业生涯。同样,比起对凯蒂的爱,查理更注重他的外交地位,与此同时,多萝西对查理的调情并不是很在意,她愿意与那些爱上他丈夫的二流女性结交朋友,多萝西就像贾斯汀夫人一样,通过她的丈夫来实现他的野心,他们在家庭中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

无论是凯蒂还是查理,还是他们社交圈的其他家庭,他们的关系都不是基于爱和责任。在当时的西方国家,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金钱对人展现出了极大的吸引力,追求金钱和名誉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为了钱,他们可以出售爱情,友谊,亲属和其他一切。婚姻也是一种交易,在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压力下的婚姻已经不再幸福。受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的影响,人性已经毁灭,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凯蒂对于自己婚内出轨的行为已不再觉得羞耻。

三、精神救赎

面对丈夫的惩罚和情人的背叛,凯蒂感到绝望,她不得不跟随瓦尔特前往湄潭府,刚开始凯蒂并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但是慢慢的她开始适应那里的生活,在那里,凯蒂逐渐“成长”成长起来,与此同时,她在湄潭府开始了她的新的社交圈,聪明的韦丁顿对凯蒂有很大的启发,通过不断地与韦丁顿进行交流,凯蒂学会了如何深入的观察和理解他人。通过拜访修道院,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然而它(指修道院)所包含的信念,人们对它所怀有的崇高情感,却赋予了它纯净的灵魂之美。在这个瘟疫肆虐的中心地带,修道院的工作却是如此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简直就是对这场劫难的嘲讽。”在那里凯蒂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同时她也开始主动分担修道院的一部分工作,这使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在这种情况下凯蒂在精神上产生了顿悟,开始觉醒,她不再追求以往奢华糜烂的生活方式,而是致力于寻找自己的生存价值,她开始追求物质生活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自由。

除了修道院的耳濡目染,凯蒂还借助伟大而神秘的东方救赎了自己的灵魂。初到中国时,凯蒂对当地的一切都不屑一顾、心怀鄙视。但韦丁顿的妻子给了她很大的启迪和影响。这位满洲格格非常温文尔雅,显示出她身上绵延了上百年的贵族教养。凯蒂见到这位格格后, “方才意识到这里是东方,古老、玄异、深邃的东方。从这位体态优雅的女子身上,凯蒂隐约看到了东方的理想和信仰。与之相比,西方人的所谓信念就显得粗陋野蛮了。”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毛姆的一贯思想,他厌倦和批判西方文化,崇拜和称颂东方文化,认为东方文化可以使人性趋善。女主人公凯蒂接触到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后,在精神与宇宙的和谐相融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去除了往日上流社会的虚夸浮躁,心灵日益趋于平静,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

最后母亲的死对凯蒂的觉醒也有很大影响,母亲死后她便可以不用活在母亲的阴影下,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想知道该走哪条路。此外,她决心做一个给予者。虽然她不能爱沃尔特,但她把补救办法放在了她父亲身上,他父亲是沃尔特的代表。她说服她的父亲允许她陪他去那里,在那里她打算把她的生命献给她的父亲,并确保她的孩子被正确的抚养,以避免她所犯的错误。此后,凯蒂为她的欺骗赎罪,重新开始了她的生活。

四、结语

生命的意义在于在我们的内在自我中寻求和谐。在小说的最后,凯蒂对父亲说: “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显然凯蒂对自己女儿的期望并不像她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孩子作为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而是希望她获得女性真正的独立、自由和尊严。凯蒂已经完成了自我在精神上的觉醒,成长为一个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之人。

参考文献:

[1]许红.对《所罗门之歌》的精神生态解读[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2]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21.

[3]AnthonyCurtis,JohnWhitehead.W.SomersetMaugham:theCriticalHeritage[M].London:Routledge,1987.

[4][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面纱[M].阮景林,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面纱毛姆
Mosuo on the move
Cross-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Business World
口罩时尚
毛姆:一棵随波飘摇的海草
四百法郎买一个苹果
丑角的原型
撩开“漂亮”证明的面纱
在深色的面纱下她绞着双手
我的毛姆叔叔
蒙上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