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不乱,清风自来

2019-09-10 14:13汤军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汤军华

【摘要】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且分值高,难度大。因此,老师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学生苦练强记,孜孜以学。一场持久的教学马拉松之后,师生尽疲。但更糟糕的是,事倍功半。于是,老师感慨:学生是头猪,蠢得要死;学生感叹:越学越难,学了更糊涂。毋庸置疑,诗歌鉴赏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最没把握、最难得分、甚至最有可能全盘皆输的题目之一。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易教好学的方法?有没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技巧呢?笔者奋战高中语文教学一线25年,勤学苦练,积极探索,自以为曲径通幽,找到了一把闪亮的金钥匙。这把钥匙,足以让学生胸有成竹,登堂入室。而且实践证明,切实可行。但是,中国古诗博大精深,鉴赏诗歌自然不可一言以蔽之。想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那只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这里,单论如何把握诗歌思路,明白诗歌内容,分析表现手法。

【关键词】  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016-01

0

经常有学生问我,表现手法有哪些?有老师说:那还不简单?要学生背啊。但很多学生说:我背了啊,但是考试时就忘了;还有学生说:考试时,脑袋混乱,根本不知从何答起。是啊,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想让学生学会分析,就得让学生理解。更何况,只有理解了,才会背得准,记得牢。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在面对从未见过的高考题目时镇定分析,从容做答;才会答得准,才会答到点子上,才会不贻笑大方。一句话,就是:你若不乱,清风自来!

要想弄清有哪些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首先得明白有哪些表达方式。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告知,表达方式一共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我们都知道,诗歌是没有说明的。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表达方式所表达的对象就是:人、景、物、事、情、理、志。

那么,如何把这些要表达的对象表现出来,便就是我们所说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就是记叙人、事;描写人、景、物、抒发情、志;议论理(道理或哲理)。我们常说的记人叙事,描写人物、景物,抒发感情,论理等,就是这些概念的简称。

弄清这些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诗歌的表现手法了:

一、如何记叙:赋比兴、衬托、对比、详略得当

赋,铺陈直叙,就是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类比。往往与“兴”连在一起,称为比兴,即托物起兴,借此事(物)引出他事(物)。如《孔雀东南飞》,以孔雀东南飞这件事引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

其它不一一赘述。

二、如何描写:白描、工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面与侧面结合、多角度描写、色彩渲染、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对比、衬托

写人、景、物的诗歌较为常见,描写方法自然常见且重要,这样更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放在这里很是恰当。在此类诗歌中,如果对人、景、物进行浓墨重彩地描写,就应想到工笔或渲染;极俭省地描写一般就是白描;描写细腻即细节描写;把不同的人、景、物放在一起描写,就可能运用了对比、衬托;对人的描写还应想到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

三、如何抒情

一般来说,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一般说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不借助任何媒介,把感情直接抒发出来;间接抒情就是借助某人、景、物、事来抒发感情。对于间接描写,如果细分,就是:

1.借助人:借古讽今、自喻(自比、自况)

2.借助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3.借助物:托物言志、托物述怀

4.借助事:借古讽今借古伤今、用典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古”,既可是古人,也可指古事,要具体分析。

此外还有象征等。那么,为什么象征也是抒情呢?且看何谓象征?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这里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是指情。

四、如何议论

所谓议论,就是对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即论理,一般就是借事明理。而说理诗在宋朝较为常见。如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其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细细梳理,我们就会发现以上各个概念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人、物、景、事有规律地对应着情、理、志、怀。

如果弄清了关系,理顺了思路,再去识记和运用以上表现手法,就显得轻车熟路,轻而易举。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人或景或物,就可以从记叙或描写去分析其表现手法;如果你认为这首诗是抒情,你就先直接从抒情角度去分析其表现手法。反之,亦然。

具体到对某一首诗歌的鉴赏上,我们该如何分析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首诗是写人、写景、写物,还是叙事;然后再思考,它是如何去写人、写景、写物、叙事;最后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抒情、言志,還是说理。那么,如何写人、写景、写物、叙事,如何抒情、言志,说理就是诗歌主要的表现手法。

另外,从某种角度上看,如此清晰梳理,规范分析,还会帮助我们轻松而准确地读懂诗歌,而不是仅凭语感了。真可谓一举两得。

举个例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唐朝胡令能的一首诗。首先我们可以较快地明白这首诗是写一小儿,那就意味着全诗是对小儿的描写或记叙;接下来我们看有没有描写,“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遥招手”“怕”“不应人”都是描写;然后,我们分析它是如何描写的:从肖像、神态、动作等方面。这样,我们就可得知,全诗运用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聪明(机灵),天真可爱的垂钓小儿形象

其它诗歌也可以依此类推。

古代诗歌博大精深,诗歌鉴赏方法自然千变万化,也自然就没有什么万能的方法。但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不躁,不乱不怕,条分缕析,以不变应万变,天就会越走越亮,路就会越走越宽。送君一句:你若不乱,清风自来!

猜你喜欢
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 托物言志法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延续风雅
当青葱恋遭遇校园霸凌:少年的你啊沉重的痛
厚重感
张进(一首)
石灰吟
“物”绘人生“吟”新篇
竹 石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