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翠群
什么叫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力。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亦是小学语文教学之本质。
一、掌握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
语文能力主要包括: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有较熟练、规范的写字能力;能以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为标志的阅读能力;有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写身边人和事的记叙文和常见应用文的能力。在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时要注重两个方面:一为全面性,二为牢固性。
1.全面性。就是有关语文素养都要打好基础,尤其是语文能力——识字、写字、听说、读写等方面要打好基础。不能只抓阅读,而忽略写作;也不能只抓读、写训练,却忽略听、说训练;更不能忽略写字训练。凡是语文能力的样样都要训练,但每项训练都必须是初步的、入门的、浅显的,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2.牢固性。基础必须是牢固的。每一项语文能力都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如写字要教会学生一个字所占的位置、笔顺、结构等;如阅读教学时要学生注意一篇课文的朗读速度适中,要读出语感,能概括课文中心,就此种种都要打好牢固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在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等基础的同时加以指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再通过相应的语言实践。比如,一篇课文的词语造句等,要求学生把词语运用到日常生活口语中去,组成连贯通顺的句子,达到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结合,从而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
二、注重语言积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力
字、词、句、篇的积累为语言积累,语言积累主要来源于阅读。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能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而对文中其它非重点段落的教学则应一带而过。如在教学《观潮》这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提醒学生注意那些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在学生抄写词语时进行指点。而此课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它们背诵下来。这一部分对潮来时的过程描写十分精彩,引导学生在对观潮者神态、动作如“人声鼎沸”“踮着脚” “又沸腾起來” 的描写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并从另一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另外还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如写声音的“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让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引导学生从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
2.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到“大课堂”里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安排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在校内进行课外阅读,其次点明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并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最后要求学生每天从阅读的书籍内容中摘录几个好词,几句优美句子,每星期写一篇周记,寒暑假写几篇关于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作文。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假期看电影、电视的过程中注意一些生动语言的表达方式,看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语言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等场所增长见识;这些都是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我们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充分利用新闻、报刊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关注事情发展,多角度了解情况,让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才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跟数学答案不一样,不是唯一的,这时老师就要做好课外阅读的考评,让学生有效地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写作水平,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