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宁
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民族财富,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更应当使其发扬光大。语文学科是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应当勇于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断进行创新、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如何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并提出具体的传统文化教学引导对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扭转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不断积累,创新拓宽语文教学渠道以及应用范围,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辨别,切实做到取其精华及其糟粕。教师也应当紧密贴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有效,吸取民族的文化智慧,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多元。
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由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趣味性不强,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始教育阶段,学生可能会感觉有所新奇,但是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感觉枯燥乏味。但是当前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十分单一,除了推荐成语故事之外,其他的教育活動过于重视背诵引导,根据实践教学,我们能够发现知识本位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间难以得到保障,由于教学实践时间是从语文教学中挤出来的,再加之语文课程需要背记,所以教师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应付考试,所以语文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存在一定的冲击现象,教师可能会忙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但是忽略了外来文化以及新鲜的时代文化,导致学生的文化思想有所冲突。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等诸多特征,根据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人文性特征,但是教师忽略了工具性意义,在教学设计以及引导过程中告诉自己不可偏废,但是稍不经意便会有所偏重。由于受到应试考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之日常的文化知识积累较多,虽然传统文化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基于考试角度分析所涉及的内容较少,所以难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继承的文化精神包含了极为重要的人文精神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文化,也代表着民族的精神文明与文化特色。初中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学校基础教育工作不断开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从而产生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其中优秀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文明以及文化素养,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拓宽学生学习视角,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语文学习思维框架,提高学生的综合品质。
三、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一)教师革新传统教学思想
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当中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并且在语文教学当中改变教学思路,善于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灵活性,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发展过程当中历经了贫穷落后,国际地位较为低下,但是由于我国在发展过程当中坚持不懈,通过众多的改革和提升,并且本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在发展过程当中,社会和经济逐步得到完善和提升,所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我国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各项素养,奠定一定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结合当前核心价值主义观念进行教育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将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融合,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在教育实践当中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逐步的拓展学生核心素养和科学的学习理念。
(二)注重教材的挖掘,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由于教材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作为教师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拓展,通过对文章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育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增强学生在文章学习当中的阅读动力和学习热情。当学生在学习《伤仲永》,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需要不断端正学习态度进行积极努力,并不要放弃,后天的坚持才能逐步得到成功和发展。当学生在学习《出师表》这一节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感悟出师表当中,诸葛亮对于民族国家的忠诚。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和探究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升。
(三)重视积累,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教师在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教学当中要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能力,使学生通过积累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理念,并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重点性的教学突破,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通过重视积累,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修养,在教育实践当中设计优秀的文化传承内容,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使学生在积累当中能够对传统文化故事进行用心的记录和积极的交流,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
四、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看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每位教师与学生无法逃避的重要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塑造,再加之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等诸多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勇于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能够不断进行创新教学引导,从而拓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之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