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校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接受教育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在这样的整体趋势下,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压力,因此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情绪问题也就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之一。鉴于音乐对于学生的情绪具有正面引导,负面消减的作用,所以利用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起到了一定作用。
音乐是由通过旋律和节奏进行表现的一门关于声音的艺术,无论是从本身的艺术性来看,还是从其对动植物以至于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在教育教学的领域,更是能够借助于音乐对学生情绪的影响作用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一、音乐对学生的积极情绪的调动作用
面对竞争激烈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人们常常会在闲暇之余有听音乐的习惯。这是因为音乐对于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调节的作用。适当主题、风格、内容的音乐能够对人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释放人们内心的力量。将音乐的这种作用应用于教学方面,借助于音乐对情绪的正面引导作用,能够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状态产生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构建高效课堂。
具体来说,一方面,音乐对积极情绪的调动和引导作用可以对课堂教学提供一定帮助。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他们对于班级纪律和课堂秩序还没有建立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无法尽快集中注意力到课堂教学内容上。而且学生对于这种长时间的专注性的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习惯,因此上课走神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音乐给了教师一个新的方向和途径。例如,教师可以把音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使音乐成为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前导入的部分,可以根据每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主题选择适当的类型的音乐,在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能够用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面对课堂,既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解知识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音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音乐对学生情绪的正面引导作用并不仅仅局限在为学生播放音乐这一种手段,而是可以借鉴音乐教学课堂上采用的一些教学方式,如律动、合唱等,让音乐对学生情绪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同时,音乐还可以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部分和重要的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在教学的氛围中,加深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创造情境的手段来使音乐发挥作用。无论是在朗诵诗词时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色彩时,教师都可以借助于音乐来让学生体会诗词和文章所表达的一种意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受到音乐的调动,能够与诗词和文章的情感产生更加深入的共鸣,帮助学生理解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在英语或者数学等其他的课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儿歌律动、跟着节奏拍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和其他知识点,实现一种理解性、立体性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是音乐对学生积极情绪的调动和引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二、音乐对学生的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从而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即便是小学生也不例外。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还是对学习内容的不熟悉,都会造成他们内心的焦虑,进而对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
实际上,一定程度的焦虑对于学生来说是增加学习动力的诱因,但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且心理发育还不完全,所以他们往往并不能自己应对这种焦虑的情绪,实现由压力向动力的转化。因此往往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不断积累,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小学生焦虑情绪的缓解和转化需要教师的帮助,也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
实际上,音乐对于缓解小学生焦虑情绪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例如,无论是对于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面对考试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只不过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或者面临较高要求的小学生内心的压力会更大。因此,教师可以在考试前的几天里在课堂上采用音乐舒缓法,在课前和课后的2分钟里,选取一些轻音乐、纯音乐,在上课铃响教室里安静下来以后,为学生播放,引导学生借助于音乐来慢慢放松心情,释放过于紧张的情绪。
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面对课堂教学,具有更高的复习效率。如果是班级内的小考试,教师也可以在考前为学生播放一小段音乐,并且带领学生默念放松心情、輕松考试等内容,让学生形成这种考前自我放松的小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考试,获得更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教师在发现一些学生焦虑的情绪过于严重时,也可以对其进行一些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其中音乐疗法也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中国古代的乐曲常常被作为音乐治疗的常用曲目,利用诸如《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松下观涛》等以角调和徵调为主的乐曲,能够起到潜心静气,宁心安神的作用。同时借助于降噪耳机等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安静的整体环境,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曲调舒缓的音乐环境中,引起学生情绪与音乐之间的共鸣,同时辅助以一定的对话引导,让学生逐渐放松心情,并且对教师敞开心扉进行交流,进而从根源上发现学生过度焦虑的原因并予以解决。
实际上,音乐不仅对缓解学生焦虑情绪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在消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转变心态,积极交流等方面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也是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并学会正确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三、结语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借由共鸣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因此能够正面调动小学生积极情绪,消解负面情绪的音乐是他们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音乐的特殊功能,利用音乐来调节小学生的情绪,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注:本文为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音乐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立项号GS[2019]GHBZ104)研究成果。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