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案例背景
自申请“十二五”课题以来,我园一直致力于木偶剧特色活动的研究,在全园开展围绕某个木偶剧创设相关的主题系列活动。实施过程中,老师普遍反映幼儿园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往往较为关注与木偶剧相关联的环境创设,而较少关注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感知体验。在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时,教师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很好地从儿童视角提升其体验。为了更好地促进木偶剧主题活动的发展,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完善,这一学期我们决定以“关注幼儿生长的木偶剧主题活动”为园本教研的切入点,让幼儿在木偶剧主题活动开展中获得更多有益的经验。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大型木偶主题展示——孩子们的木偶节
以往每学期在木偶剧主题活动结束时,会通过大型木偶剧主题展演的方式来呈现各班的成果。这已经成了我园木偶剧活动的一个经典特色板块。在本次的木偶剧主题活动审议中,对于该活动的组织,老师们众说纷纭。
每周一研审议实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每周一研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回顾大型木偶剧主题展示的内容;二是讨论本学期木偶剧主题活动的开展形式,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孩子的积极性。
王老师:以前各班都是通过班本木偶剧表演的方式进行汇报,以至于老师过于关注展演最终的结果。导致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且排练过程多为老师主导,没有重视孩子们在活动开展中的体验与感悟。
韩老师:我们不应只展示孩子最后的表演,是不是该将孩子们在木偶剧主题活动中的动态过程都展现出来?
主持人:那我们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展现孩子在木偶剧主题活动的动态过程。
江老师:大班的孩子已经历了两届木偶主题展示,有了一定经验,对于活动的表现形式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将活动由老师主导转变成幼儿主呢?
王老师:江老师的想法很好。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时还可以通过以前活动的照片来帮助他们回忆。
周老师:还有视频。
主持人: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启发他们发表意见,那接下来呢?
牛老师:接下来是不是可以请孩子来担任小小主持人,在老师帮助下用一张活动流程示意图向大家介绍木偶剧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第一环节可以介绍如何改编、续编故事,设计对白;第二环节可以介绍如何进行海报的设计,并且让孩子现场进行海报和木偶的制作;第三环节是让孩子们讨论如何进行排练和表演。
主持人:可以把每个班建成一个小小剧组,让孩子自由分配导演、主持、化妆、道具等职务职责。整个环节都由小小导演策划、组织,让全班的孩子都能参与其中,老师只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
周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话,活动就该换一个名字,叫“孩子们的木偶节”,这样才能体现孩子们的主体性。
解读:幼儿园每周一研的时间大约为一个半小时,怎样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一个半小时呢? 我们认为,在活动开展前进行审议是确保其最终呈现良好效果的前提。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将主题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教师引导孩子自主进行策划,以班本木偶剧为载体,和孩子一起或改编,或创编,或续编绘本故事,一起设计对话、形成剧本,一起创编律动、音乐游戏,一起制作木偶、道具、装饰服装,一起制作海报、完整排练……
片段二:集体教学中的游戏——主动游戏
《有趣的纸盒偶》是大三班木偶剧主题活动中的一节木偶制作课。三年来,美术教研组的多位老师组织幼儿开展过这一活动。教研组针对该活动在新学期的开展进行了讨论。
老师们首先对活动目标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分析,并达成共识:原有目标“尝试用折、剪、贴、画等技能在纸盒上表现玩偶形象”从操作层面看不够具体,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回忆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王老师觉得孩子们在自己制作环节大多以模仿老师的范例为主,只有个别幼儿会有一些创意。项目组组长表示,虽然孩子们制作的纸盒偶不一样,但是好像缺少了作品本身应该呈现出来的质朴、本真、儿童视角。如果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不能放开手脚,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活动又怎能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呢?
于是,大家又围绕“活动目标应该如何制定,让孩子获得怎样的提高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老师们重温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目标和教育要求,其中第四条、第五条是这样说的:“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活动要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创作的乐趣,这也是我们组织艺术活动的宗旨。
调整思路:
达成这样的共识后,我们对目标进行了如下调整:
目标1.通过回想、观察图片及与同伴、老师的交流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纸盒偶形状、色彩的丰富与多变。
目标2.能够大胆构思、制作自己喜欢的纸盒偶形状,并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图案进行装饰,注意色彩的搭配。
接着,我们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将“观察老师的范例作品”这一环节改为:
1.组织幼儿观察、欣赏纸盒偶图片,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作品形状设计之大膽、构思之奇特、色彩搭配之协调等特点。
2.引导幼儿详细描述自己见过的、喜欢的纸盒偶。
3.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纸盒偶。
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作为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创设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认为在纸盒偶活动中要尽量避免让老师的范例作品去局限孩子们自由创新的空间。
再次组织《有趣的纸盒偶》活动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心中果然都藏着一个木偶梦工厂:他们想出了白雪公主、哆啦A 梦等众多形象来装饰纸盒偶。老师们通过积极的交流引导,充分激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的自我创造性远比范例作品的启发性强大得多。
回顾反思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老师们充分感受到了木偶主题教学中,“被动游戏”和“主动游戏”的差别。对于孩子们来说,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能够吸引他们自发主动参与的,而不是被动强制他们融入的。唯有这样,孩子们的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愉悦,他们内心丰富的想象力才
能得以大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特点
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片段三:表层的审议——实效的审议
各班将木偶剧主题活动有机渗透在游戏当中,以灵活的区域活动为辅助,实现了两者间的良好配合。
黄老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到木偶手工坊的一位“工作人员”因为始终不愿降价而一次次交易失败,导致情绪低落。于是她便以顾客的身份走进木偶手工坊,与之交流沟通,尝试说服他降价。最终孩子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老师的请求,将东西卖给了她,达成了一次成功的交易。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针对这一干预行为展开了讨论。
现场研训实录:
现场研训实录:
黄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介入前的活动情况,并询问大家会怎么做。
张老师:我会以玩伴的角色介入其中,引导孩子降价。
王老师:以玩伴的角色买下来,让孩子有成就感。
组长:两位老师都认为需要介入其中,只是介入的方法不同,其他老师呢?
吕老师:到交流分享时再谈价格,而且是让孩子自己定价格,这样他会有成就感。
冯老师:我女儿也是处在大班年龄,她买东西时不管价格的,所以不需要引导降价。
黄老师:那样的话,现场和孩子的交流就停滞了。
组员们争相发言,热烈讨论。
解读:这是一次以案例研讨为主的游戏审议。教研中先让当事老师讲述案例详情,在其未讲明自己的介入方式及思考前,组员们可以自由联系工作实际进行发散思考,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质疑彼此的想法,让讨论更为热烈。
组长:现在老师们大都认为应该介入其中,但不应提及降价。对此我的疑问是,既然大家认为孩子对价格概念比较不敏感,那为什么黄老师的游戏实录中还会出现孩子们互相还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来听听黄老师当时的做法。
黄老师:我以顾客的角色介入其中,当孩子告诉我说因为下雨,不能降价时,我告诉他:“不降价就一块饼干也卖不出去,你就降到十块钱吧。”最后,他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卖给我了。
冯老师:你的介入太直接了,不应该直接说10元一块。
组长:不管选择介入还是不介入,都需要判断依据。有什么依据可以支撑教师介入呢?(引导性提问,引导组员将教师策略与幼儿行为相结合去思考)。
牛老师:孩子虽然因为没有卖掉饼干而不开心,但他还是没有放弃。
吕老师:但孩子的情绪还是有些低落的。
张老师:还是先介入一下,缓解情绪,降价的事情在交流分享时说。
组长: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那请问黄老师,你当时介入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达成了吗?
黄老师:想让孩子开心,同时也想推进游戏,让他与同伴交流。
组长: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翻阅《指南》,共同探讨游戏中老师应如何介入。
组长:再回到案例,孩子几次没有与同伴交易成功后,并没有放弃或不想游戏。那还需要教师介入吗?
组员们:不需要介入。
组长小结:我们以前都学过《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其中提供了六条游戏中教师介入的依据,为什么在遇到案例时便不会运用了呢?以后当我们再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时,应该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仔细思考何时、怎样介入才是有效的。
进一步解读:如何发挥审议的实效? 虞永平教授在《论幼儿园课程审议》中阐述到:“课程审议实际上倡导了一种专业的、学术的民主,各类课程审议者组成了一个课程审议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人们各抒己见,各尽所能,平等对话。一个幼儿园课程审议的风气越好,其民主气氛就越浓厚,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越有保障。”因此在审议中,我们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鼓励每个参与者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困惑;同时,我們引导教师用多维的眼光看待课程审议,审议前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将课程审议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中。
以上只是我园在木偶剧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几次普通的课程审议片段。从活动的选择、设计的优化、实践的验证,到问题的再发现与解决,结合了虞永平教授所提及的“选择性审议、论证性审议、判断性审议”等多个审议类型。我园的木偶剧主题活动在这一次次的审议中,不断得到优化,从而得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