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
摘要:目的:分析赋能教育联合情志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前20例分入常规组,后20例分入联合组,分别施加常规护理和赋能教育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直肠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施加赋能教育联合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其直肠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赋能教育;情志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243-002
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性,目前尚未有根治方法,病情爆发、并发下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疾病护理。本次研究选取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探究赋能教育联合情志护理的作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40例。纳入标准:与溃疡性结肠炎标准相符、意识清楚;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急性暴发型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前20例分入常规组,后20例分入联合组,常规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52±10.56)岁;联合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9.58±10.6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如入院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等。
对联合组患者施加赋能教育联合情志护理:(1)赋能教育。①确立尿量少、睡眠差、担忧预后、经济负担重等问题。②感情表达。拒绝社交、自卑、易焦虑。③设立目标。增加尿量,改善睡眠,促进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④制定计划。制定个体化饮食,肛门功能锻炼计划,坚持健康日记。⑤效果评估。尿量、肛门功能、社会活动、睡眠质量等。(2)情志护理。①顺情解郁。护理人员应采取顺情解郁法,鼓励患者积极表达情绪,抒发心气。②移情易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因担心预后等产生焦虑不安感,护理人员可采用移情方法,如放松训练、音乐欣赏等,转移患者注意力。③情志相胜。对于忧虑过重患者,有意识地运用“喜”这种情志取压制患者“忧”这种情志,缓解患者焦虑。④安静神志。指导患者静坐,放松心情,安定情绪。
1.3观察指标 ①直肠感觉功能评分:初始感觉阙值、最大耐受容量。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后两组患者直肠感觉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直肠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2.2干預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见表2.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病变多位于直肠和结肠,可延伸至降结肠,病程漫长,具有反复发作性,难以根治,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赋能教育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张通过教育激发患者主动掌握病情管理的内在驱动力,以达到改善患者行为从而实现治疗效果。其更重视患者个人的能力,赋能教育要让患者明确自我管理责任,根据自身特点做出个体化自我护理决定,主动进行自我疾病管理。而中医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研究为依据,综合评估患者心理活动规律,采取相应干预方法,根据患者情志变化施加影响,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本次研究中,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直肠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这与杜浞研究相符,说明赋能教育联合情志护理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直肠感觉功能。
综上所述,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施加赋能教育联合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其直肠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