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牡丹
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课内阅读一般分两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批注,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或思维定势,人云亦云。第二次经过师生对文本及批注的探讨,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的主旨、结构、形式后,再一次作批注。两次批注由浅人深,去伪存真。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讲到作者安徒生一直关注小女孩命运,送给她一个美丽的童话,班里的同学某某某也在关注小女孩的命运并且送给她一首诗,你会送给她什么呢?问题一出,教室里鸦雀无声,原以为是问题难度系数太大,学生不理解,不知如何回答,遂改变教学预设,提议学生拿出笔写写批注。待学生写好之后在小组内互相传阅评审对方的批注,觉得好的批注可以画个星做标记,比比谁的批注获得的星最多,然后让获星较多的学生把自己的批注与大伙分享。不曾想,批注式阅读教学竟然和小组合作学习擦出了火花。这种群体性自主合作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避免了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静思默想、修正优化、交流讨论的时间。
引导学生都按照课文题目、主要内容、重点词句、表达方法、语言特色和批判质疑等进行自读自批,努力将基本的阅读要求与个性化的阅读理解相结合。
例如每篇課文的课后问题主要针对的是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在传统阅读教学时学生经常出现回答不够全面甚至答非所问的现象,但是自从学生养成随堂批注的的习惯后,回答问题不但全面而且更具语言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