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研究(2018-2019年)

2019-09-10 07:22吴志华方雪琳刘念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回顾展望

吴志华 方雪琳 刘念

[摘要]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促进了粮食物流的高质量发展,粮食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得到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动。2019年如何科学与有效地解决稻谷库存过亿吨的难题日益迫切,“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将得到高度重视与切实推进,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与物流供应链风险防控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关键词]粮食物流;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418

12018年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回顾

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促进了粮食物流的高質量发展

1.1.1以降本增效为重要内容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得以稳妥推进

“十三五”以来,粮食高库存问题引起了各方重视,如何消化粮食库存受到广泛关注,政策性粮食不合理库存消化进度加快,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18年全年各类型企业粮食收购达3.6亿吨,其中夏粮收购比重超过90%,秋粮市场化收购比重达85%,消化库存近1.3亿吨。中国储备粮食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贴近市场,分类采取多种库存消化方式,例如竞价销售、定向销售、加工出口等,为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工作增砖添瓦。

2018年累计完成政策性粮棉油销售13273万吨,其中玉米10013万吨,稻谷1700万吨,小麦1066万吨,政策性粮食成交量创历史新高。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先后分5批次启动收储库点735个,有效空仓521万吨,总体满足收购需要。

玉米作为粮食行业“去库存、降成本”的难点,2018年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玉米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以黑龙江省为例,玉米深加工企业运行良好,近3年累计新增玉米深加L能力1000万吨以上。2018年上半年,玉米实际加工量583万吨,同比增加109万吨,增幅23%,全年全省玉米深加工能力达2000万吨。2018年,通过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竞价销售累计成交政策性稻谷856.2万吨(不含定向销售及划转),政策性稻谷成交量低于2017年水平,出口量为214万吨,合计年去库存为1070万吨,相对于亿吨规模的稻谷库存来讲,有效去库存的绩效不明显。

1.1.2以重视法规为重要内容的粮食物流监管工作得到更加规范推进

2018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推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修订并颁布实施,适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宣传活动。各地立足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法律支撑,扎实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和执法督查。江苏省政府出台《江苏省超标粮食处置办法》,率先在全国建立超标粮处置机制,为粮食质量风险防范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川省政府修订规章,颁布《四川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粮食收购市场主体活力,制定粮食部门职权法定边界、提升依法履职水平、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湖北省政府根据《2018年法治粮食建设工作要点》修订并完善《湖北省粮食流通管理办法》,细化依法治理的工作要求,加强法治粮食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立法。

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的加快推动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对粮食物流管理标准的监督。党中央以及国务院为粮食物流的发展颁发了一系列的条例,各地方政府为了提高粮食监管力度,加强了政府对粮食的管控,提出强有力的监管办法,以减少储运过程中的失误,并监督承储企业和相关政策执行主体的内部管理与控制。2018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举报处理规定(试行)》,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充分发挥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作用,进一步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截至2018年6月,共接收各类举报和投诉170件。12325热线大力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有效推动了政策性粮食交易纠纷和出库难问题的解决。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依据《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主动适应粮食流通监管新形势,出台了《全省粮食流通执法督查案件线索移送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线索要坚决依法移送至监察委员会,并规定相应的移送程序以及必要材料。

1.1.3以转型升级为重要特征的粮食军需民食得到进一步保障

2018年,我国积极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市场保供稳价能力,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军需民食叫。其突出表现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发布《2018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强调研究完善与粮食产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粮油相关产品国家标准和产品能耗定额标准、粮油机械标准等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粮食产品和经营业态创新,推广"网上粮店、“放心粮油”、主食厨房、农商直供等零售业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或意见,如兰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要求把粮油供应网络体系建设纳人市、区(县)城镇建设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构建覆盖更全、服务更优、质量可溯、渠道可查的放心粮油供应体系,到2022年,全市建设450家“放心粮油”店。

各地积极统筹,努力创新军民融合的军粮供应办法。例如,按照“平战结合、军民融合、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要求,云南省颁布并实施《云南省军粮供应军民融合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推动云南军粮供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军粮供应工作统筹协调力度,保障精准对接,确保军粮供应工作聚焦打赢、服务改革、稳定可靠、规范有序,促进军粮供应综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沈阳联勤保障中心制定了《驻北部五省(区)军粮联勤供应管理办法》,打造军民兼容服务平台,推进军粮供应系统融人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设,同时紧贴军改需求,建立军粮供管军地联查机制,主动对接部队,确保完成军粮供应保障任务,对保障演练开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1.2粮食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得到进一步推进

1.2.1我国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灵魂。粮食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化是指参与各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粮食物流与供应链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2018年我国各地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与粮食安全有效保障等优化商业模式,加强物流服务体系和粮食商品期货现货交易平台建设,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探索营销模式及供应链创新。内引外联,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粮食”创新流通方式,多元化产销对接形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各类粮油成交量达2亿吨,总计金额达3800亿元,为国家粮食去库存发挥了积极作用。

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创新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互联网+粮食”引发的方式、技术和组.织上的创新,尤其是物流领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的出现,成为培育新组织、形成新商业模式和创造新服务的主要动力和途径。以安徽省为例,其投人3亿多元实施“智慧皖粮”分布式云平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省级粮食云-网-端”的业务应用体系,包括1个省级中心云和16个地市粮食云。安徽省建设1061个信息化粮库,新安装3400套粮情监测系统,12000个摄像头,实现对近3000栋仓房900万吨存粮的实时在线监控;安装196套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全省196个固定会场和50个移动分会场同时在线会商;全省通过信息系统完成粮食出入库数量800余万吨。

未来在“引进来”的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要健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体系,推进省级粮食交易中心建设,鼓励省级中心向市县延伸。建设覆盖全国、布局合理的平台交收库体系。构建交易、信息、物流、融资4个子平台,提升平台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创新粮食交易模式。积极探索为种粮农民网上卖粮开展服务。健全行业专用信息化标准体系,总结推广一批省级平台建设应用典型案例。加强行业信息化督导和监管,力争年底前各省级管理平台基本建成,实现国家和省级管理平台联通,促进全行业粮食数据共享。

未来在“走出去”的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要重视有利于“走出去”的粮食企业决策。对国外信息掌握片面,不利于粮食企业“走出去”。未来政府必须要加强信息管理及服务,弱化这种影响,具体行为:(1)加强机构职能,服务粮食企业“走出去”。统筹农业、商务、外交、海关、税务等部门海外信息资源,为“走出去”粮食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风险评估,提高粮食供应链风险柔性。同时,为“走出去”粮食企业提供争端解决、法律保护等优质服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2)充分发挥华人华侨的作用。以与华侨企业合作为介质,融人当地,开展属地化经营。(3)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促进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人民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流互通,搭建资源信息等平台促进信息沟通交流。

1.2.2我国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的标准化得到进一步推进

粮食物流与供应链标准化包括产品标准化、物流仓储运输标准化以及存换粮标准化等。2018年各地积极完善粮食物流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粮食物流信息共享体系和以粮食物流信息采集、交换、处理和服务的共享机制。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定位、地理信息等技術为基础,与现有的包括政策性粮食交易平台系统、大型企业物流网络系统以及全国粮食动态信息系统相结合,积极整合水、陆、铁、空等运输部门的基础物流信息,努力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统一编码规则、统一采集指标、统一接口规范、统一传输格式、统一追溯规程,初步形成了由上而下的粮食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2018年我国在新建一些新型粮食仓库,同时积极通过多渠道融资加快对陈旧粮库等设施的改造,规范和研制新的粮食物流托盘,促进了粮食物流作业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1.2.3我国以“互联网+”为重要特征的粮食物流设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国以“互联网+”为重要特征的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粮库智能化等管理平台建设加快,保安全、守底线的粮食物流与供应链设施基础更加牢固。2018年,有关部门下达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与12个省级平台和有关部门实现互通共享的国家粮食管理平台一期开始试运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了“国家粮食管理平台”建设,初步完成对国家粮食行业数据的资源整合,实现了数据的有序开放与共享;粮库智能化项目完工2794个,安防能力、作业效率和监管水平普遍提升;集粮食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信息服务、价格发布、企业上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江苏粮网等综合性专业门户网站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各地围绕粮食安全与智慧物流保障,加快粮食物流点、线、面、体的系统建设,打造集电子商务等增值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如深粮集团按照国家和省市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部署,积极探索“互联网+粮食”的融合发展模式,致力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全面保障粮油加工产品的有效供给,初步形成了粮油储备→加工贸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一体化的信息建设和供应链创新发展体系。

1.3“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动

1.3.1“一带一路”粮食物流设施联通得到切实推进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挝、越南和阿联酋等国家。随着“一带一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推进,新的粮食运输通道正在发挥应有作用,不仅提高了我国进出口大宗农产品的陆路运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还为沿线国家大规模农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除了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储运国外粮食外,中粮集团等许多企业还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组织进口小麦、肉食等物资储运、加工与配送,取得了开拓性的社会经济效果。经测算,通过中欧班列进口欧洲肉类产品,运输时长较海运缩短45天,运输费用较空运每吨降低1万元。甘肃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通道,不仅指定进境粮食口岸为兰州新区,还建立了5个粮食物流园区,主要建设在天水、白银、平凉以及武威等城市。为建立甘肃为中心,向西部辐射的小麦加工贸易基地,以粮食为通道,连接中亚和西欧,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贯彻落实“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战略要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和国家规划的粮食物流大通道在连云港叠加的优势,大力推进粮食“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协同联通,以及中亚至东盟之间粮食业务的双向开展。

1.3.2“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风险防范得到日益重视

以“五通”为基本特征的“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粮食供给方式的创新、国际市场话语权的掌控、粮食安全资源的扩大与维护,以及供应链成本与安全风险的降低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呈现出如下影响机理及效应:“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外粮食供给的选择余地增大+粮食物流与供应链风险增大→供给侧结构性优化+“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能力增强→可持续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对维护对一国政治稳定意义重大,在2007-2008年的全球粮食价格危机期间,就有61个国家发生了抗议活动、23个国家发生了骚乱。由于日益显著与扩大的粮食进口近87%在运输中都要通过至少一处海上瓶颈,为此,如何通过“一带”粮食物流的增强而防范我国粮食进口物流过于集中于“一路”的风险就成了“一带一路”与粮食物流等必须考虑好的重要战略。其突出的一个例子是2018年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加紧实施粮食物流基地规划(2017-2022年)。该项目有助于形成圈内外合作体系,以“一带一路”粮食交汇点为核心,基于各方初步达成共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共用出海口等,不断提升沿线国家粮食企业的互联互通水平,持续加强粮食安全、高新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拓宽中东欧地区贸易伙伴关系,从而促进一个贯通亚欧的粮食大通道建设;有助于提高“一带一路”交汇点粮食安全与现代物流体系合作建设的成效;特别有助于分散海上粮食物流通道建设与实施的风险,提高以中欧班列返空运粮等为重要内容的全球供应链柔性,促进粮食物流基地与人才培养的联动发展等。

国家与省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商务部颁布并实施《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风险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积极完善境外粮食安全与物流风险控制体系,指导企业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防范,保障“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战略的顺利实施,努力按《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要求监管境外中资粮食企业机构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等,以期有效防范与“一带一路”机会相伴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风俗、环境、地缘、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等风险。

1.3.3“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合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各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粮食合作交流,以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机制为依托制定贸易规则和物流标准,在资金、保险、政策、税收及信息等方面帮助粮食企业“走出去”,推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与沿线国家开展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装备制造等贸易合作。截至2018年9月,我国企业在46个国家和地区在建初具规模的113家境外贸易合作区,累计投资366.3亿美元,人区企业4663家,上缴东道国税费30.8亿美元。其中,在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的82家境外贸易合作区累计投资304.5亿美元,人区企业4098家,上缴东道国税费21.9亿美元。中粮集团为实现“一带一路”蓝图做出不懈努力,已经取得成效。目前在南美洲、北美洲、澳洲、中亚、黑海和远东等地区建立了一批战略资源,如粮食仓储、码头等相关物流设施,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农业项目开发,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粮油产业布局与粮食仓储物流、食品进口、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多国众企业合作新格局。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粮食与农产品交流合作,推动中亚粮食进口、西北粮食人川和西南(成都)粮油综合产业基地建设。连云港积极建设中哈物流基地与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打造贯通国内东中西、连接欧亚大陆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粮食集疏运大通道。

22019年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展望

2.1如何科学与有效地解决稻谷库存过亿吨难题日益迫切

“十三五”以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缓解稻谷高库存问题,包括2016年的超期储存销售、2017年的按年份区别销售和2018年的大幅调低拍卖底价、增加稻米出口。然而,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3-2018年稻谷累积库存超1.4亿吨,平均每年增加2400万吨,总库存量已达稻谷全年产量的2/3。由于一般情况下稻谷存储2~3年即转为超期储存稻谷,我国超期储存稻谷约占总库存的10%~15%,为1400万吨以上。

现在稻谷去库存的主要方法是拍卖,但国家储备的稻谷每次拍卖实际成交量远远低于计划拍卖量。根据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2018年2月12日最低收购价稻谷(2014年)全部流拍,2月14日国家最低收购价稻谷(2015-2017年)成交比率仅为0.2%。实际上,已经很难按照高于收购成本的价格顺价销售库存稻谷。同时,由于稻谷加工普遍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加工设备、工艺技术、产品研发等普遍落后,通过加工转化库存稻谷,特别是人畜不宜使用的超期储存稻谷的难度较大。为此如何高度重视超量稻谷库存问题,特别是从食品安全角度防范已产生陈化变质的稻谷进人口粮市场,考验着政府与企业的良知与智慧。

2.2“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将得到高度重视与切实推进

目前,许多中国粮食机械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对很多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吸引力,拟发挥比较优势,合力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1)通过建立国外粮食产业园区等方式,鼓励大企业带动中小配套企业、先行企业带动后来企业联合走出去。(2)推进农机、粮机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富裕而卓著的中国农机、粮机企业产能对外输出。(3)通过提供服务和促进合作国内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带动粮食企业综合“走出去”,促进粮食安全的柔性管理与可持续保障。

國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快捷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使得我国必须重视“一带一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对接问题。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在铁路轨距、边境换装能力等方面存在标准和承载能力不统一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国际贸易等。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有关粮食与农业等方面的合作,需要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粮食跨国物流的衔接与合作,加大对粮食“散装散运”设施与粮食货物专列运输,特别是中欧、中亚班列航空运粮的投资扶持7。同时,需要利用粮食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主导地位,对“一带一路”粮食供应链进行链内、链间集成整合。

2.3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粮食物流信息化不仅是建立一套为粮食物流业务运营支撑的信息系统,还是实施粮食安全调控与供应链管理的现代手段,其根本效益是赋予企业做活的神经和灵魂。为此,针对我国粮食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缺乏标准化与互联化的全国及区域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缺乏粮食物流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强有力的系统实施、缺乏有效支撑精确粮食补贴、经纪人管理、中小企业供应链合作与市场调控的粮食物流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等突出问题,围绕“数字粮食安全”“粮食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C"“区块链”“乡村振兴”等进行以顶层设计为重要内容的“数谷论道”,以期引领全球粮食大数据发展的未来方向,形成更多的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创新风口,呈现新趋势:以天时、地利、人和促进粮食物流信息化的后来居上;以各成员单位协同信息化强力支撑从田头到餐桌的粮食供应链创新;以内外粮食供应链资源与设施的综合信息化促进粮食产业与信息化的整合对接;以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运用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为抓手,全面促进粮食物流与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的持续增强。

2.4粮食安全与物流供应链风险防控将得到更加重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粮食产量65789万吨,比2017年减少371万吨,减产0.6%。同时,2017-2018年开启的世界谷物价格上涨预计会持续2~3年。为此,如何从确保种粮面积与生产产量等方面保障粮食安全就成了2019年我国政经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从长计议的粮食产业综合合作,就成了“一带一路”共建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粮食产业发展艰难复杂,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制度、决策机制、经济规模、发展模式、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以上两点的真正实施不易,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会存在一些顾此失彼、效率低下、出尔反尔、难以持续等合作风险。国内外对“一带一路”共建认识有很大差异,普遍存在着对有关资源争取得多、战略细化落实得少等情况,为此必须合理确定并细化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考核目标,做好国家省市评审、部门抽查、综合评价和考核通报等环节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奖惩落到实处。加强国内外粮油组织和跨区域调运,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健全应急供应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做好节日市场供应、军粮供应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供应工作,确保多公共事件发生的情况下粮油供应的平稳有序与应急得当10。

3结论

2018年我国以降本增效为重要内容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得以稳妥推进,以重视法规为重要内容的粮食物流监管工作得到更加规范的推进,以转型升级为重要特征的粮食军需民食得到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的标准化得到进一步推进,以“互联网+”为重要特征的粮食物流设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粮食物流设施联通得到切实推进,“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风险防范得到日益重视,“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合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展望2019年,我国如何科学与有效解决稻谷库存过亿吨的难题日益迫切,“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将得到高度重视与切实推进,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公茂刚,我国争取国际粮食定价权的条件与策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22-127.

[2]谢高地,成升魁,肖玉,等。新時期中国粮食供需平衡态势及粮食安全观的重构[J].自然资源学报,2017(6):895-903.

[3]叶兴庆。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促进我国未来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多元化[J].中国粮食经济,2018(7):9-12.

[4]吴志华,刘佳.2017年粮食物流回顾与2018年展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1):21-28.

[5]吴志华,吴雯,陈其清。“一带一路”粮食物流战略制定与实

施一关于编制由大企业主导的“一带一路”粮食物流通道建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2):7-9.

[6]秦文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湖南现代粮食物流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18(33):27-28.

[7]甄彤,姚文凤,吕宗旺,等。信息技术在粮食物流系统中的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2018(6):90-93.

[8]李林轩。推进“四散化”运输促粮食物流转型升级[N].粮油市场报,2018-11-03(B3).

[9]程启原,莫雅兰,罗启清.新常态下广西粮食批发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5):32-36.

[10]杨会东,孟宪君,李廷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J].黑龙江粮食,2017(9):14-15.

猜你喜欢
回顾展望
大学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材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