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与冲突,对当前初中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化、价值观迷茫等。因此,对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生;生命教育;途径
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在初中的不断推进,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全面、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初中生生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概念的解读
理解生命的含义是落实生命教育的前提。把握生命教育的内容才能有效的落实生命教育。
(一)生命的含义
生命在生物学的普遍意义上泛指一切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维持有机体运转、生长的有生有死的生物体。生命属于每个个体只有一次,生命是可贵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在发生改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命分为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
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还包括其他生物的生命。生命不只是关乎生死的简单概念,还应关注生命体自身的价值实现。
(二)初中生生命教育
初中是学生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从生理上看,初中生身体迅速发育,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不断增强,可以从事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但时间不能持续太长。从心理上看,初中生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性意识开始萌动。有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怀。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矛盾期,由于身体、心理和个人能力的不协调,容易出现厌学、厌世、轻生等。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应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对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使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并努力实现生价值。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只有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可贵,才会珍惜生命。其次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态度,积极面对挫折,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二、初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省市制定了相应的生命教育指導文件和纲要。但目前初中生命教育缺乏体系性,教学内容不全面、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资源缺乏有机整合等。
关于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大多还停留在生命安全教育上,主要围绕人的生命,忽视了其他生物的生命,也极少关注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性”在我国一直是个羞答答的话题,学校关于“性”知识的教育很少涉及。初中生身体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大部分初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也没有专门教授生命教育课的老师。生命教育大多由班主任进行。由于生命教育涉及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知识,大部分老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生命教育的实施效果得不到保障。
三、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复杂的矛盾时期,应有效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学校应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学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根据学生生活和心理状态,设置相应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关于生命健康、生命安全、法治、两性教育、环境保护、人生规划等内容。在开设课程的同时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专题讲座。
(二)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生命教育讲座和阅读有关生命教育的书籍,让教师掌握生命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初中生生命教育得以不断完善的重要前提。
(三)充分整合家庭和社会的资源
生命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配合。特别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每个人认识感知世界的第一站,同时贯穿和影响着人的一生。父母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多关心子女的身心状态,与子女多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学校可以发挥纽带作用,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感受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安娜,孟庆男. 论初中生命教育.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2]张娜.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J] . 当代教育科学,2006( 19) .
作者简介:郑丽娟,1988—09—10,女,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中学二级,学科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