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玲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古诗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将微课应用于诗歌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本文旨在探讨微课应用于古诗教学的策略,使诗歌教学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直抵灵魂深处。
关键词:小学古诗;微课;应用
一、微课在古诗教学中的优势
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一方面以简短精炼、概括性的小视频将古诗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呈现出来。其形象生动、直观互动的特点,有效向学生传递了作品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断思考和积累,从而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根据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学习特点,5--8分钟的微课时长,更集中地将整首诗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冲击到了学生的感官,产生了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那么古诗教学不再是停留在几千年前的文字探究上,它是一种生活场景,是一个个绚丽多彩的精神家园。
二、微课应用于古诗教学的策略
(一)前置性学习: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学古诗内容短小精悍、语言精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相当大。首先需要进行高效自主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对古诗的大致内容、节奏形式、创作背景、作者情感等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时通常会要求学生搜集本诗的相关素材,如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等。引入微课模式后,教师可在备课环节将诗歌的导入内容编辑成微课视频,充实学生的预习内容,鼓励学生认真观看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
下面以《石灰吟》(小语S版六年级上)为例,我以为在古诗教学中,“读”字应一马当先。但是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课前布置的自主吟诵任务形同虚设。课前,我制作了名家朗诵的微视频提供给学生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模仿能力,借助名家朗诵的微课资源,加上朗读练习,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古诗音韵美,还初步达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读出韵味的要求。
基于微课的应用,小学古诗教学的前置性学习需要建立更加完备自学平台。如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教师可以将一些辅助诗歌理解的资源,在QQ群和微信中和学生共享,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与同学进行实时的交流与评价,教师适时的点赞,更能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热情。
(二)中置性学习:品诗论画触诗魂
小学生都喜欢看画面清晰、色彩鲜艳、音乐优美的电影或电视。基于这一特点,古诗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不仅可以给孩子们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震撼,还丰富了诗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它借助直观材料、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植入不同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头脑中感觉古诗中丰富的色彩、巧妙的结合、无尽的画意,从而获得对诗的形象感悟,激起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1.吟咏诵读知诗意
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古诗教学中,古诗的味道是诵读出来的,诗句中的一字一词都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生”字,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微课视频中我先为学生讲授朗诵古诗词的方法,比如说从古诗词的重音、停顿、节奏,以及把握詩人在诗词中抒发出来的情感等方面悉心加以指导。同时又由于古诗词的特点是诗歌与音乐密不可分,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中恰当地借助音乐,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使其学后久久不忘。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最好配上与所教诗歌内容、情感、意境相匹配的音乐,如果再加上教师高水平的范读,学生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2.身临其境融画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许多古诗中撷取的是生活中美丽的片段加工而成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逐字逐字的讲解,破坏了古诗的意境,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古诗的赏析变得浅尝辄止。利用微课视频,让他们走入诗意的画面中,赏画吟诗,把诗景诗情统一起来,让作者当时的情感得以回归。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触摸古诗时,透过语言的载体,体验作者的情感、精神和心灵,从而完成对古诗文本的富有生气的解读,无疑是在追求一种高质课堂。
例如在学习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再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3.捕捉意象悟诗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并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三)后置性学习:拓展鉴赏丰内涵
课后,不少老师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与讲解分析,掌握基本的诗词大意,但缺乏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一段时间过后,部分知识已经淡忘。因此,教师要强化诗歌教学课堂效果,在课后环节也应充分利用微课,通过归纳、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积累古诗知识。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给学生展示“1+1主题式诗歌”教学视频,让两首诗来丰满一个诗人形象,如认识李白是仙。可以通过《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弥漫“紫烟”的仙境和《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伸手可“摘星辰”的仙气来体会李白的诗总是充满了夸张,充满了神奇色彩。让学生如梦如幻、置若仙境。也可用几首诗来表达同一份情感,加深对诗歌内涵的感悟。如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后,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其他诗人抒写思乡之情的作品: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对思乡的这种情感获得了更深刻的感受!
需要指出的是,微课的制作无论是否有学生参与,微课都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微课都只是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补充,必须与其他教学环节密切配合。只有真正加强教师对微课应用的研究,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05).
[2] 魏青年. 微课使古诗教学更高效J]. 新课程学习. 2015(06).
[3] 李淑媛.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趣、理趣与美趣研究[J]. 福建质量管理.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