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开发

2019-09-10 07:22任滨海周庆安陈淑宁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研究生心理健康

任滨海 周庆安 陈淑宁

摘 要:心理健康是研究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丰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为基础进行深度开发,构建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該平台包括七大功能模块,可实现心理知识的宣传、心理健康的测查、心理问题的咨询等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具有覆盖面广、内容丰富、获取信息的方式灵活等优势,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心理健康;研究生;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4-0110-02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latform Based on

Wechat Public Number

REN Binhai,ZHOU Qingan,CHEN Shun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Mental health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a graduate studen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enrich the channel of post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based on the WeChat public number,we have carried out deep development and built a platform for post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platform includes seven functional modules which can realize the propaganda of psychological knowledge,psychological health testing,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other function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latform has the advantages of wide coverage,rich content and flexible access,which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Keywords:mental health;graduate students;network platform

0 引 言

研究生群体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培育对象,高素质是一贯以来的培养目标。人才的高素质主要体现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面上。在上述人才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处于其中的核心地位,对其他两种素质具有基础与中介的功能。因此,心理健康对于研究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中,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高校为该群体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却十分有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的比例[1]。同时,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形式仍然多是现场咨询、课堂授课等,传播效果差、内容空洞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研究生群体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科研、就业、人际关系、恋爱等方面,使研究生群体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应对给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当前,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已经在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数据显示,高校学生是微信的重要使用群体[2]。在传统教育方式之外,实现以微信为媒介,结合“互联网+”的热潮,积极引入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研究针对在校研究生群体,创建了一个微信公众(订阅)号,并进一步以公众号为基础进行深度接口开发,建立起一个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平台完成对在校研究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等功能。

1 平台栏目及功能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围绕心理健康培养的主题,以“杏林研心”公众号为核心载体,主要由7个模块构成。总体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1.1 杏林研心公众号

学生通过扫描公众号二维码,可以方便地关注公众号,并通过公众号及时有效地主动获得相应的信息。学校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的推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宣传,从而有效地将消息推送至每一位同学。

1.2 七大功能模块

(1)研心文章模块:在该模块下组建专业的团队进行运营。团队主要由心理学老师、心理学专业学生等组成。专业的心理老师主要就心理学与生活等主题进行文章写作,并由学生进行文章的整合与定时发布。该模块运作良好,目前已经发布原创文章一百余篇;

(2)心理测验模块:心理测验模块主要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提供服务。该模块主要包括MMPI、16PF、SCL90等常用测验。通过在线测试,可以使学校获得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并为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提供基础数据;

(3)心理咨询模块:该模块可以提供在线心理咨询。研究生可通过平台自助预约咨询师,并在线完成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接到预约申请之后,可以通过后台调取该生的心理测验结果,查阅该生的基本信息,从而更加有效地针对研究生的问题进行咨询与干预。在具体咨询形式上,可以提供QQ、微信、邮件以及线下等咨询方式;

(4)心学堂模块:该模块主要提供一些心理书籍推荐、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游戏介绍、心理美文分享、心理常识及心理调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生通过点击该模块,可以进行心理知识的自我学习;

(5)心电台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提供一些音频资料,如放松音乐、讲座音频等。点击该模块,可以在手机待机情况下,不点亮屏幕,通过音频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

(6)心视频模块:该模块主要呈现以视频形式为题材的心理学习资料,如幸福课堂、名师讲座等。该模块可以整合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心理课程资源;

(7)心故事模块:该模块主要由研究生进行投稿,书写自己的心理故事,并进行互动交流。

2 平台的创新

研究生群体在培养期间多由导师直接负责。相对于本科生群体而言,研究生群体的班级属性并不明显。同时,在许多高校存在多个校区的情况下,研究生群体更是分散于各处。面对如此情况,针对研究生群体的具体特征,通过平台,将线下的心理教育拓展到线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1 师资力量的整合

我校心理相关师资主要包括心理健康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系专任老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辅导员等。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限于开展形式、时间等问题,并不能有效地整合现有力量。以平台为基础,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所有师资整合到平台,建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心理健康帮助。

2.2 载体的创新

以微信公众號为媒介,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论在什么地方,研究生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及心理问题的求助等,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性和异时性。同时,在教育内容上,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文章、音频、视频等学习内容,增进了研究生获得心理知识的便利性,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被研究生获得。

2.3 公众号功能的拓展

微信公众号具有受众广、信息接收快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仅能实现简单的信息推送功能、存储信息有限、缺乏在线互动等缺点。因此,平台开发中,研心文章模块主要使用了公众号的文章推送功能。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学堂、心电台、心故事、心视频模块则是借助微信接口,结合功能要求进行的深度开发。

3 平台的使用

用户通过微信搜索“杏林研心”公众号进行关注。关注之后即可进入平台。进入平台的用户可分为游客、普通用户(在校研究生)和管理员三类。

3.1 游客

用户可以浏览研心文章,并且可以对文章发表评论等。

3.2 普通用户

该账号主要事先通过后台导入研究生学号信息来获得。研究生可以通过学号及默认密码进行登录,登陆之后完成相关信息的填写,即可浏览平台全部模块。

3.3 管理员

管理员账户无需注册,主要由后台进行登录。登陆之后,完成网站信息的发布、咨询请求的核准和留言的管理等。

4 结 论

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征,结合“互联网+”热潮,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基础,构建在线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建立,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涵盖了形式多样的内容,通过网络进行链接,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省时、自由等特点和优势,必然能够极大地提升我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增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樊瑞华,訾彦锋.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 [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7):103-104.

[2] 韩雪.高校朋辈微心理咨询应用价值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1):64-65.

作者简介:任滨海(1982-),男,汉族,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测量。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研究生心理健康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