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美术儿童画创作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有效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画创作是小学美术教育中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画创作能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笔者从六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儿童画创作:一、主题关键词启发;二、故事和寓言、诗歌启发;三、图形联想引导创作;四、多媒体引导教学;五、超现实的幻想引导;六、不同艺术的熏陶。通过这六方面引导学生儿童画创作,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儿童画;创作;教学;方法
一、主题和关键词启发
教师给出主题或关键词,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思考、想象,激发他们对相关主题的感受、情感,最后教师启发同学们将相关信息进行简笔儿童画形象化通过画面组织形成作品表现出来。 例如提出 “春天”、“夏天”、“做游戏”、“快乐的劳动”、“有意义的一天”等等关键词或者主题,通过启发,让学生自由畅想,对于一些比较开放适合拓展的主题让学生讨论,教师在关键点进行发表看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激发他们的灵感,从而让学生的脑海里对相关主题形成画面感,为创作儿童画奠定基础。
二、故事和寓言、诗歌启发
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儿童非常喜欢听故事,文学故事比电视、图画或者动画等被动接受的直观信息更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深处,有一栋漂亮的小木屋……”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开头,通过教师的述说,学生已经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似乎走进了这座茂密的大森林,见到了漂亮的小木屋……诗歌能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引起艺术联想。而诗歌是静止的音乐、是抽象的绘画。通过诗歌独特文学魅力点燃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用形象与色彩表现对诗歌感想和领悟。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有趣的故事、寓言和诗歌,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景诗意情境,启发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自由想象,创作与其相关的绘画作品描绘诗意境界。
三、图形引导联想创作
儿童处于观察力敏锐、联想和想象非常丰富的阶段,对于各种形状如地上的水迹、印痕、浮云的形状等等都会展开想象,容易联想到不同的事物,像是会飞的小鸟、蝴蝶、人头等,这也是培养他们形象思维的最佳时刻。教师给出图形线索,让孩子们猜想物体,然后联系他们的猜想对比老师的示范启发促进学生进行深入地想象。启蒙阶段儿童绘画一般使用线和点表达,进入学龄后开始认识和使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各种图形表现,然后又对图形组合进行延伸想象和思考,这里也有包含平面几何的一些教学思维。图形引导联想是儿童画教学中非常必要的一个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形,引导同学们思考可以画出什么内容。“画皮”、“荷叶”等不同回答,启发完以后教师用圆形画出了自己的想法——小孩的圆脸。“这是老师想到的”。接着提问“还能想到什么”,“西瓜、太阳、车轮……”各种想法不断涌现,最后通过老师的示范将学生们的想到的画出来。启发提问——示范——引导提问——示范,只要对稍加启发引导,学生就能展开想象产生各种不同答案,老师将学生的回答画出来,这也是老师和学生互动式的游戏教学交流。儿童进行绘画时一般是运用点线面进行形象表现和画面组织,最后上色完成作品绘制。以前面教学示范作为基本方式,我们还可以进行多个图形进行组合教学引导,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思考与起到培养欣赏、总结分析、启发想象、回忆默写、再创造再表现等作用日常的视觉经验联系起来并不断发展联想,甚至可以针对日常的事物进行自主概括总结。其原理如同七巧板游戏用图形组合表达日常事物的造型视觉特征。
四、多媒體引导教学
当下有很多电视、绘本、动画、电影等娱乐和艺术作品是针对儿童制作的,这类作品和内容使用了最适合这个年龄阶段最容易接受的制作手法和艺术表现方式,能更好刺激学生的感观感受能力,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故事情景中,有利于拓展提高他们的眼界和欣赏能力。但缺陷和不足的是在欣赏和观看时,学生的大脑容易进入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播什么放什么就接受什么,不能像使用文字语言的刺激作用那样让学生大脑进入主动思考进行想象。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传媒手段,将儿童喜闻乐见日常欣赏、游戏和娱乐手段引入课堂,让他们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这些平时熟悉的事物。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有趣或有意义的动画片、电影、绘本后,针对欣赏内容提出启发性问题,并让他们根据其中一个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印象深刻的情景创造成一幅儿童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很好了通过视听手段刺激学生感官强化感受力,还能很好地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达到培养欣赏、总结分析、启发想象、回忆默写、再创造再表现等目的。将原有信息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
五、超现实的幻想引导
儿童在进行创作时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中的观感和体会进行联想想象进行的。儿童在思维上与成人的现实思维不同,带有很多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素材元素进行畅想,让他们通过想象把各种不同的没有联系的元素表现在同一画面上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如:让学生各抽取不同内容然后组织创作,其中以“夜晚”(时间)、“太空”(地点)、“小猫”(人物动物)、“热气球”(事物道具)为例,让学生创作一幅想象画。这种教学方法既对学生有条件要求,又可以让他们不受拘束地进行展开想象。在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将事物拟人化、情绪化、赋予它们言行举止与性格,甚至使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使画面有故事,充满感情色彩和趣味。超越现实的局限,把想象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想象的内容可以是虚构的、幻想的,不以表现真实情境为目的,然而想象又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依据的,这样的想象非常自由,不受限制。例如,小猫咪遨游大空,小朋友们在彩虹上玩耍、穿上漂亮外套的蜻蜓,会飞的鱼等 。
六、不同艺术的熏陶
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旋律、节奏、节拍、音色、音质等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绘画是平面视觉艺术,运用点线面和色彩通过构成、组合、造型等方式进行创作,表达的是个人想法、体会、感悟等主观感受。不同艺术之间在感受上有着共通的地方,如画面的节奏感、音乐的画面感、美术作品的诗意等等。教师可以营造综合特色的艺术氛围的创作环境启发儿童感觉引导他们发现艺术灵感,如在孩子们绘画创作过程中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这样可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灵感,有利于想象创作。条件充分的专业机构还会设计布置各种色彩和风格环境的教室画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让他们把不同的艺术感受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同时也能让美术课堂充满艺术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创作思路及原因,保护他们创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大胆想象,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勇于将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有意识地引导、指示他们。还可以结合丰富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形象、主题的理解深度。但不强求服从, 不强迫规定要画的内容。欣赏、表达和接受是我们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能只停留在技巧绘画上,所以鼓励他们欣赏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在作品完成时,让学生反复欣赏自己的作品总结一下,分析自己的画面讲述创作想法。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欣赏和学习。最后可以让学生将作品编成有趣的故事以短文形式写下来,与观众读者分享。
总之,引导学生创作教师本身教学思维要打开,始终围绕“激发灵感、引导思维、抒发表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美术作品源于生活,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让学生面对生活感受生活,打开音乐、美术、文学等不同类型的艺术通感,用有限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创作上面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 杨景芝 .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M]. 北京 :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
[2] 张凌飞. 浅析原生艺术对儿童绘画的影响[J]. 艺术科技,2018,(10): 14.
[3] 顾菁 . 当代艺术与美国儿童美术教育 [M].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4] 王宇锋.美术绘画创作.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08.
[5] 丁忠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中国科技文化出版,2007。08.
[6] 马丁.萨利斯伯瑞.儿童绘本(柳羡,陈红杰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7.08.
[7] 李丕宇,张磊,林明.创作与欣赏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03.
[8] 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04.
[9] 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郭敏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08.
作者简介:张亦(1979-),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广西玉林市群众艺术馆美术书法辅导培训部主任,馆员,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国画,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