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学习模式下对数学课堂的几点畅想

2019-09-10 02:55金晓鸿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数学教育

金晓鸿

摘 要: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模式,E學习是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和创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上,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与了解,畅想E学习模式下数学课堂的一些转变,并希望能在未来教学中实践。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E学习;数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E—learning简称E学习,E学习”又叫做数字化学习,是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突出开放、多边互动与探究性,以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学习与了解,畅想E学习模式下数学课堂的一些转变,并希望能在未来教学中实践。

1.E学习能改变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

(1)提升课堂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而在课堂45分钟内,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采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的使用课堂时间。例如在学习《几何概型》时,课堂教学中需要补充许多课外的例子,同时补充一些课堂练习,板书内容很大;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2)动态数学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其实也就是大家以前常挂在口边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数学教学手段,在处理数学上的一些动态图像时,所谓的“动点”只能用黑板上的一个静态的“定点”来表示,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观。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学生对于借助正弦线描点作出正弦曲线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利用图形计算器、计算机来作出正弦曲线,就容易多了。学生清楚地见证了图像的形成过程,容易记住函数图像,缩短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架起了桥梁。

(3)开放数学课堂

在一些已经建成校园网和已经联入互联网的学校,数学教师已不再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唯一知识源,学生通过访问网络上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通过参加BBS,互发E-mail等形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教师就由知识的传道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如教学《数系的扩充》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阐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又可及时借鉴他人的意见。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2.E学习能改变数学课堂的学习方式

(1)资源更丰富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资源都可以从Internet获取,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资源环境。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直接查询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通过实时查询,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互联网具有巨大的信息资源。

(2)探究和发现更简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如教学《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圆锥曲线是中学时代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同时该知识点也是每次考试的必考点,那么就有必要让学生们彻底了解圆锥曲线,包括它的定义。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指的是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那么为了能让学生们理解,可以制作动画来进行演示。几何画板作为受老师欢迎的数学绘图工具,可以用它制作动画来演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在我们的课件中,通过控制e的值的变化,从而可以得到不同情况下的圆锥曲线。当e>1时,则为双曲线,当e<1时,则为椭圆。当e=1时,则为抛物线。利用鼠标操作按钮,就可以得到对应的函数图像。数形结合,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将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观察函数图形与性质,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经过独立思考,不断观察总结,自主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数学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可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反馈更及时、科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学生测评系统,对学生所学知识现场测评,及时反馈学生知识漏洞,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个性化地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还可以具体去了解学生测评总分,哪些题出错了,哪类题型出问题了,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可以定期的打印错题,生成错题本,为同学进行错题的归纳整理省下大量的时间,教师可以在网上回复正确解法。甚至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或者“微课”的方式,将班级错误较多的题目让教师讲解后放到网上,随时便于学生观看。通过该系统的跟踪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情,观察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成绩变化,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和帮助。因此这一过程也是集学生诊断和评价双重功能的一种手段。

以上是我在“E学习”模式下对数学课堂的大胆畅想,有理想才有追逐地脚步。我一定会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进“E学习”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我们的数学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e学习环境下高中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15/02/038)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蔡小庆.浅谈信息技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学通讯》.2014

[2]李莉.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数学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