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琳 尚卫华
洛阳市电教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全市教育现代化步伐,全力打造智慧教育平台,推动洛阳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引领教育新方向
洛阳市电教馆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要素,结合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即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数字差距的信息化均衡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五大课堂”,即面向农村教学点的视频点播课堂,促进均衡发展的城乡同步课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名师网络课堂,实现资源共享的名校开放课堂、提升整体水平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等。以优质资源嫁接优势教育,共同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信息化教育平台。
二、城乡教育资源优势共享
2011年至今,洛阳市共安装交互式“班班通”终端设备26040套,成建制学校覆盖率达到100%,班级覆盖率超过95%,有效缩小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间的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建成网络互动直播教室273个,建成创客教室62个,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提升了洛阳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使1.8万余名偏远农村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构建洛阳教育云服务平台,建成洛阳教育城域网,引进“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通过光纤专线与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对接,实现网内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
洛阳市电教馆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大赛”“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比赛”“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应用交流推广活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论文大赛”“农村远程教育应用成果评比”等比赛,吸引众多教师参赛。2018年,全市共晒课121236节,累计有40138名教师参与晒课活动。其中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晒课119768节,晒课总数、有课堂实录课例总数名列全省第一。其中部级优课98节、省级优课218节、市级优课724节,均位列全省第一。
全市共立项省级科研课题78个,市级课题302个。并以洛阳市科技馆科普大讲堂为依托,举办多期《简易机器人制作》《3D打印科普知识》《航空航天科普知识》《航空模型基础知识》等科普讲座,提倡学校开展校园机器人、3D打印、3D绘画、Scratch创意编程、科学实验、航模、建筑模型、科技制作等科技创客社团,制订和开展校本课程,利用寒暑假组织机器人和创客教育科普下乡活动,通过各种信息化教学的观摩展示,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
区域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
洛阳市实验中学
洛阳市实验中学是洛阳市首批示范性特色学校。一校三区,以示范作用引领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建校50周年之际,学校将继续发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合共生、守正创新,持之以恒做有生命力、有未来的教育!
洛阳市实验中学校长 刘桂宾
洛阳市实验中学为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步伐,深化高效课堂改革,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进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刘桂宾为组长的信息化推进小组,健全机制,加强领导,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
洛阳市实验中学于2015年建成校园安全与学生行为评估系统,改造并完善原有的校园监控设备,三个校区监控摄像头全部并网,以信息化手段保障学校安全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平安校园”。
截至目前,学校共建成录播教室两个,利用洛教云平台进行集体备课,通过微信企业号管理平台,化解一校三区各层面的信息传递、政策传达与相互学习之间的难题。在全市初中率先使用网上阅卷系统,使教学管理所需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准确、快捷,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
学校加大培训力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职工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助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推进。在2018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暨全国第二十二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展示活动中,任娟娟等七名教师分获市级一、二等奖,在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获得竞赛类机器人接力赛市级二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2015年获得部級优课6节、省级优课9节;2016年获得部级优课5节、省级优课16节;2017年获得部级优课5节、省级优课19节;2018年获得部级优课2节、省级优课26节。
学校无线电社团尹天健同学荣获2017年河南省中小学生科技体育竞赛暨科技体育社团展示活动无线电测向144MHz测向单项第五名,李怡文同学荣获144MHz测向单项第七名;科技小制作社团张文开同学的“鞭炮环保安全燃放器”荣获第31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将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洛阳市第五十一中学
2019年,站在全新起点上,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满怀希望、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借助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浪潮,用信息技术助推教学改革,将现代化教育推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洛阳市第五十一中学校长 张良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大融合的形势下,洛阳市第五十一中学利用自身特色,开创“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教”向“学”的课堂转变,打造“亦生亦师、学教合一;亦师亦生、教学相长”的课堂景观。
2014年9月,学校成立了“电子书包班”。学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优势,发挥移动媒介灵活性、便携性的特点,在线沟通交流,足不出户即可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增加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5年9月23日,由洛阳晚报教育周刊和洛阳市中小学教研室共同组织的智慧课堂巡礼活动新学期第一站,在洛阳市第五十一中学举行。该校教师马丽娟运用“电子书包”教授数学公开课,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洛阳晚报以《课堂很洋气,充满科技味》为题给予专门报道。
2016年,学校引进翻转课堂,使平板电脑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新常态,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2018年3月,学校开展网络直播课教学,打破学生学习空间限制。随着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新变化,在移动、开放、共享、参与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
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
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与发展,为人们综合技能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人类创新意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将助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校长 徐龙
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于2012年11月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在校长徐龙的带领下,学校信息化工作稳步开展:建设数字化智能机器人仿真实验室;开展智能机器人数字化仿真教学和智能机器人数字化交互程序设计教学;开展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及数字化校本教材的研究。
学校向国家教育部申报了“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探索”项目试点学校,在学校建设智能机器人仿真实验室,通过对机器人课堂教学和科技活动中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由点带面,不断完善改进数字化教学模式,大胆探索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基于数字化学习平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进度。特别是采用数字化教学后,学生参加全省和全国机器人比赛获奖人数和获奖等级逐年提高。
2015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省级专家组对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承担的国家教育部第一批信息化“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探索”试点校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工作,评定等级为优秀。该校教师马开生撰写的智能机器人数字化教材(信息技术课本八年级下册)通过了河南省教育厅的教材审核,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和河南音像出版社于2016年7月正式出版,在全省范围内普及智能机器人编程教育。
洛阳市东升三中
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途径,要做好“互联网+教育”这个命题,需要广大教师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勤学善思,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日常教育活动的全面融合,引领基础教育现代化事业全面腾飞。
洛阳市东升三中校长 段智和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洛阳市东升三中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放到首要位置来抓。
2017年,东升三中参与晒课教师104人,晒课211节,其中视频课138节。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选中,获市级优课55节,其中市级一等奖10节、二等奖37节、三等奖8节;获省级优课9节,其中省级一等奖4节、二等奖1节、三等奖4节;获部级优课3节。
2017年3月,学校参与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专项课题“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结题。
2017年6月,学校参与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研究”结题。
2018年8月,学校参与的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如何落实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获得立项。
2018年10月,学校市级课题“21世纪洛阳家庭教育发展预测的研究”获得立项。
2018年10月,学校市级课题“体育社团活动与高效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申请立项。
2018年12月,学校市级课题“初中地理生活化在情境体验式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申请立项。
2018年12月,学校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隐性课程多样化应用研究”申请立项。
2018年12月,学校市级课题“三步四环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环节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申请结题。
2018年12月,学校市级课题“科学探究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培养”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