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威阿西•麦麦提图尔荪
摘 要:目前为止,流传世界各地最多的童话和寓言故事大部分来源于印度,而印度最有名的故事集便是《五卷书》,它在印度人民看来就是一座智慧宝库,它一直是印度皇家修身做人的课本。这本书不但用于教育和治国安邦之策,它的内容趣味浓郁,简洁易读,所以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爱,读者从中发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便把它作为教育青少年的课本。本文就《五卷书》的内容和创作背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寓言故事;智慧;创作背景
一、关于《五卷书》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童话与寓言故事,如著名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深得儿童的喜爱。而《五卷书》最初诞生于公元四世纪的印度,属于一本著名经典寓言故事集。
(一)《五卷书》的影响
《五卷书》中包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则,也包括了为人、处世、交友等方面的智慧,是古代印度皇室必读之书,这本书风靡世界已经超过千年之久,被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1]。咱们国家的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高度赞誉这本书。说到这本书的影响,季羡林先生说,恐怕连《圣经》都要屈居第二,这是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随着《五卷书》的影响,不同译本的《五卷书》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而季羡林先生在1959年翻译的《五卷书》是唯一的中文全文译本。
(二)《五卷书》的内容
《五卷书》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文人学士的反复编纂修改而成。它的内容一共包括五个部分,即《朋友的决裂》《朋友的获得》《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平与战争等等》《已经得到的东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
《朋友的分裂》中,引子讲某商人用牛车装着珠宝到外地做生意,但不幸的是,途中一头公牛因为陷入淤泥受了伤,商人就索性将公牛丢弃在森林国王。主干故事中又讲述这头公牛与狮子成为好朋友,但是狮子的两位豺狼大臣因为贪婪奸诈而被国王疏远,豺狼嫉妒成性,施展离间计让狮子杀死了公牛。这个故事的主旨是告诫君王一定要有识人之明,警惕奸佞小人的挑唆。
《朋友的获得》中,引子叙述一只乌鸦看到一群鸽子在被猎人网住之后,在鸽王的提议下,众鸽一起用力,带网飞行,在朋友老鼠的帮助下将网咬破,这群鸽子最终得救。主干故事讲述乌鸦、老鼠、乌龟和鹿结为朋友,大家同心协力,一起躲过猎人的捕杀。其主旨是在告诉大家弱者只要团结一致,集思广益,就可以战胜强者。这也是《五卷书》反复宣扬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描写,总结出“朋友反正总是要结交”的教训,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珍视友谊,学会用智慧摆脱恶运,靠朋友度过难关。
《五卷书》是古代印度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经验的艺术结晶,是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在世界寓言故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先传至波斯,又经波斯语译成阿拉伯语,后传入欧洲。它对后世尤其是欧洲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们从后世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国王度的《古镜记》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話中,都可以看到《五卷书》故事的痕迹和影响。
(三)《五卷书》的叙述角度
从叙事方法来看,《五卷书》采用从情节中创造新情节的方法,以特殊的叙述角度和层面,给读者丰富的艺术感受。本书的结构除了出版前言、译本序、序言、五章的主体,还包括再版后记部分。每卷都有合适的题目,给读者提示这篇小寓言故事的思想内容。从艺术方法来看,这本书的语言简单明了,不玩弄语言游戏,用词恰如其分,想象丰富,思想深刻、这种精准的语言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审美。本书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伦理和社会政治思想,各具特色的观念和哲学思想等,内容十分丰富。作品中所选的形象除了禽兽、昆虫等人性化的形象以外,还有商人、猎人等社会形象,由此表达了作者天人合一的思想。文中所创造的形象不是纯粹的动物形象,而是通过动物形象的人性化来折射出社会层面所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人物形象。
二、《五卷书》的创作背景
(一)古代印度文学
古代印度文学指的是公元前十五世纪到公元四世纪,这段时间包括印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文学。通用的文化语言主要是梵语,包括早期的吠陀语和规范化梵语。
古代印度文学主要是梵语文学,又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吠陀时期,即公元前十五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第二个时期为史诗往世书时期,即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四世纪;第三个时期是古典梵语时期,即公元一世纪到四世纪。在古代印度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诗歌总集、史诗、寓言故事、戏剧和文论等。
印度古老的宗教有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这些作品形成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印度宗教和种姓制度的影响。《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共有4种本集,《吠陀》是印度文学的最初源头,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此外,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不少的寓言故事,代表性的作品有《佛本生经》《百喻经》《五卷书》等。
(二)《五卷书》的形成
关于《五卷书》的形成,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有一个国王[2],他生了三个孩子,但是这三个孩子都出奇的笨,他们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更别说是治理一个国家了。这可急坏了国王,一位精通许多事论而享大名的老臣想为自己的君王出谋划策,绞尽脑汁之后写成了《五卷书》,并且在六个月内教会了三个王子如何治理国家。从此,这本书就被赋予了教育意义,专门用来教育青年。这个故事虽然有待考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五卷书》在印度皇族中的重要性。这本寓言故事集刚开始写的时候,写作的人想以统治论作为教育印度王子们治理国家的良策,但是由于故事趣味浓郁,获得普通人民的喜爱,并用于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五卷书》一直以来以其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影响著称于世,不仅在印度文学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文学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深远。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成国语的。
《五卷书》在语言方式上采用了韵散相间的文体形式,散文和诗歌相互结合,其中插入的诗歌往往起到了点破题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格言、谚语等等,其目的是揭示一些人生哲理。《五卷书》故事结构安排比较独特,采用的是大故事里套用小故事的形式。在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主干故事,除了主干故事之外,还穿插多个小故事。德国学者把这种结构称为“连串插入式”,而这种结构模式也成了《五卷书》的艺术特色之一。
结束语:
文章通过探讨《五卷书》的内容和创作背景,再现了一本寓言故事汇集的智慧和教育意义,以及千百年来对于人类社会思想的影响,更加证明了这本书对于人类思想发展不同凡响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克翘. 《五卷书》与东方民间故事[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75-83.
[2]余玉萍. 伊本·穆格法对《五卷书》的重新解读[J]. 国外文学,2003(02):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