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军
摘 要:以内江师范学院软件工程学院“软件需求分析”课程教学为例,探讨此教学方法的利弊。目前教学中常采用实例教学的模式来启发学生,通过虚拟状况模拟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沟通意识由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频率,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本文通过简述“软件需求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内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软件工程的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探讨,为此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软件需求分析;实验教学研究:实践
引言: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需要人们多加重视。现如今,国家要求高校不单要进行理论教学,更要在教育实践方面加大投入。这要求学生要自主的学习知识,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应在教学中积极帮助引导学生。软件需求分析这门课,偏重于应用。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多进行虚拟状况模拟与实例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简述软件需求分析课程
作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关键性课程,软件需求分析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理论基础、获取方式与技能等。经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明确课程的内容及重要性,更能凭借学习此课程的知识,掌握诸多学习方式及使用工具,这同样是一个专业的软件需求工程师所具有的能力。作为一门需要实践且综合专业性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仅采用教师课堂讲述的方法,大概率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
二、软件需求分析的特点
我国目前社会的支柱性与先进性的产业之一是软件产业,是提升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生活,人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软件产品的成功取决于正确的软件需求分析。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软件需求知识,同时软件需求分析这门课因为需要经常接触客户,还需要进行心理学,哲学等技能。此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整理能力、分析能力;倾听技能、谈话技能;组织文字能力、使用语言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作为一个偏重于应用的专业,软件工程学院应当提高对于软件需求分析课程的教学力度,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安排,选择适合的内容,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选择适合的例子制作一个教学流程大纲,为学生建立系统的思想,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软件需求分析的教学方式
软件需求分析大致由获取需求、分析需求、编写说明书规格和验证需求四部分组成,这是一个互相联系又不停反复的过程[1]。在课程中用实例和虚拟状况模拟进行教学,教导学生学习各类型的技术,分层次、系统的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提高问题的分析,总结与解决能力。
(一)选择实例
软件需求开发工作中有两个关键的人物,需求分析师以及客户[2]。教师在进行实例教学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学会换位思索,明白两种人物的不同心态。若是学生自身变成了实例的客户,就会比较熟悉部分用户的特征以及应对方式,在后来进行设定状况模拟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寻找需求分析师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3]。为了让教师与学生更加和谐地交流,教师也可以设定为客户,便于让学生面对不同的状况。另外,有启发性与目的性是一个优秀的实例应具备的特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理论中的重难点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例中也因包含启发学生进行思索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其思维能力。
(二)设定状况
1.获取用户需求
获取用户需求的时期需要客户与需求分析师多进行交流[4]。分析师应采取谈话、填写问卷、现场了解业务流程等方法明确客户存在的需求。在课堂上设定所处状况,进行模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提前做好谈话问题梳理,在课堂上对教师进行询问。教师回答问题,提出自身需求。学生记录与教师的部分交流结果,课后通过分析信息结果,及时编写软件需求分析文本。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已将自身模拟成了分析师,教师便成了需要分析的客户。模拟时的身份定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教师可作为分析师询问学生的需求,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也可以明白自身所需的软件特性。
2.分析软件需求
分析软件需求的工作需要客户与分析师双方的配合。获取软件需求信息时,分析师必须将客户的需求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并用规范的方式编写文本,最后呈现给客户。若是没有客户的配合,软件需求工作可能无法顺利进行,完工后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误。客户是清楚业务过程的,在需求分析工作进行时,及时补充信息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分析师的工作。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工作中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与客户的互动。
3.编写规格说明书
完成前两步后,需要编写规格说明书。这是需求分析的最后步骤,具有繁重的工作量,因此一般是团队合作完成。学生可组成不同的小组,划分编写内容,最后进行汇总并向教师提交软件需求分析作品。通过模拟合作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使得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制造出更高水平的作品。
4.验证需求
软件需求前阶段工作完成,就应验证需求。作品需经过客户的审查,满意后才会被签字通过,这同样是客户参与度很高的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模拟需求评审会的环节,在会议过程、时间控制、评审气氛等方面掌控到位。可采取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对需求分析文本或是作品进行检查评判。学生同时体验了作品制作者与客户两个身份,会对作品产生更加客观的评价,同时也提前了解了今后的工作流程。
四、结束语
学生学习软件需求分析需要明确软件需求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掌握设计软件的流程与技能,是综合性要求高的科目,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诸多专业需要学习与其相似的课程。若是将合适的例子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并加强虚拟状况模拟训练,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李尤丰,曾岳.“软件需求分析”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v.35;No.242(04):237-240+255.
[2] 汪莹,孙玉涛.浅谈软件需求分析[J].电子世界,2012(17):105-106.
[3] 冯阿芳,石研.软件需求分析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45-45.
[4] 李超,谢坤武.软件需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科版),2013,31(2):20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