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课堂”作文教学例谈

2019-09-10 07:22张素洁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力学情素养

张素洁

2016年江阴市研训室开始了关于“三力课堂”的研讨,提出了“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 师生长能力”的课堂样态。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活力的培养,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自主高效的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地。

围绕“三力课堂”,笔者对自己的作文教学做了如下思考:一堂好的作文课,学生的起点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下面就笔者的一堂作文升格课《把握情感脉络,构建成长台阶——记叙类作文“情感线索”的指导》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学习有动力——关注课堂的起点和学情

学习有动力,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作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学情。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坦曾经说过:“影响学习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只有了解并接纳学生的“前见”,并在学情的参与下触发备课灵感,创建教学方式,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最佳状態。

1.朗读作文要求

成长是一个过程,“懂得”也是一个过程,经历岁月的洗礼,经历心灵的考验,你也许终于懂得了一些什么。请以“我终于懂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提出问题:写这篇作文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3.指出重点:老师也觉得通过曲折的事件来展现细腻的心理变化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

作文题目中的副词“终于”有众里寻它千百度,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但是学生很难通过细腻的心理变化表现“终于”。笔者就把这确立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个“点”步步推进,形成层次清晰的课堂结构。

当我们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时,他们的身心就处于最佳状态,才能争先恐后地去追寻,去探索。当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时,学生就有了持续学习的动力,也就找到了一把真正构建自己思想通道的钥匙。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也解决了!由此可见,基于学情的作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构建的欲望,自然产生学习动力。

课堂有活力——关注课堂的活动和学习的主体

课堂有活力,主要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不足和重知少趣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投入到作文学习中来,笔者认为得开展切实有效、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基本目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把握情感脉络的方法,笔者进行读写结合教学。首先在对比中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接着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提炼出设计情感脉络的模板,给学生提供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台阶,学会从“情”“事”变化中把握记叙文的情感线索。最后让学生尝试着给病文梳理情感脉络。从整个活动看,笔者遵循了观察认识、分析模仿、创意写作的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从认识到模仿再到创新的过程。学生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创作的过程,形成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教学活动,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由问题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去归纳知识点,这种集参与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活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

师生长能力——关注课堂的训练和生成

师生长能力,主要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对素养导向、能力导向关注不足的问题。素养导向、能力导向既指学生的核心素养,又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的设计力、教学力。语文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更多的应该是在多元的互动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各自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成长。为了更好地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生实践的同时,教师能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诊断,进而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在作文升格指导教学中,笔者遵循作文升格课 “讲练结合”的原则。如果作文升格课只是简单的作文知识讲解课,没有写作训练这个环节,那么学生只是在空泛地接受一些理论而已,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学生只有在掌握写作知识的基础上,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才能水到渠成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三力课堂为“一堂好的作文课”提供了作文教学的一种样态,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还有待我们研究再研究!抓住作文教学的本质,学习运用“三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长久追求。

猜你喜欢
三力学情素养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