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防控系统的构建

2019-09-10 07:22侯振远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产安全管理系统

侯振远

摘  要: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面对惨痛的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必须将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构建“二元结合”的企业生产安全系统,以“三维阈控”为核心,以“规律分析”为优势,最终实现生产安全隐患排查与事故防控方面的政企互动。

关键词:生产安全 事故防控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4-051-05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均是“为人”和“人为”的,既然是“为人”的,生产就必须安全;既然是“人为”的,生产就可以安全。然而,随着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过程变得复杂,风险因素变得多变,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一再挑战人们的承受底线。这就要求企业依照管理科学规律,运用专业技术方法,以确保生产安全为目的,实施隐患排查与事故防范,实现各种生产活动中“人、机、料、法、环”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受控的状态,切实保障人身、财产、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一、生产安全管理的發展状况

回顾生产安全管理的发展史,从钻木取火到火箭飞天,人类对火的认识、运用与控制,就是生产安全管理的价值实证,也是其必然伴随人类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写照。现代意义上的生产安全管理始自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嬗变,国外生产安全管理研究的成果可概括为三类观点:其一,事故因果链观点:法默和查姆勃为代表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科尔为代表的社会环境理论等单因素理论,海因里希为代表的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为代表的管理失误连锁理论等;其二,系统安全观点:吉布森和哈登为代表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以及轨迹交叉理论、瑟利的失误模型及其扩展、P理论、事故致因突变理论等;其三,流行病学观点:以熊本和小亨利厄斯特为代表。我国学者对生产安全管理的研究显现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偏重于技术性研究;第二,偏重于一般概念下的事故研究;第三,偏重于事故一般性管理对策的研究。在实践成果方面,我国的生产安全管理多致力于协助政府完成尽职留痕、要点布控、可视展现、事故调查等任务,尚未形成“数据分析支持行动流程与技术解析”的专业化系统。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问题和种种瓶颈逐渐凸显。针对生产安全问题,我国近年来不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推出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2019年3月1日,刚刚组建的国家应急管理部,最新发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习近平总书记对生产安全高度重视,曾指示并强调: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1]。

二、我国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的思路正逐步由“事后问责”转向“事故预防”,但实践中仍然以宣传口号、严防死守和免责取证为主,企业尚未认识到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是管理与技术有机结合的系统科学,尚未主动建立起以管理推进流程、以技术解决要点、以要素建立阈控、以数据把握规律的防控系统,无法真正实现对生产安全事故的主动预防、有效预防和协同预防。

第一,在动力方面,目前我国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是以政府律令稽查为主导、以普遍爆发漏洞为靶向、以问责惩戒为压力。企业对生产安全管理的自主认识和自发应用尚未形成风气。企业必须认清:生产安全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更是企业的自身利益。外部法规压力必须得到内部主动要求的响应,要将“问责制”逐步转变为“交互制”,必须建立企业内部形成内外合力才能实现企业将生产安全作为主动价值追求,才能建立可实施、可见效、可推广、可成长的社会化安全共管系统。

第二,在机制方面,忽视管理流程,专业技术只能惶恐救火;忽视专业技术,管理流程只能流于空谈。生产安全管理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内在构成系统。在该系统的持续运行中,既要划定安全生产的管理流程线路,又要明确安全生产的专业技术要求,并在这一框架下确定企业生产的安全空间和风险因素,界定其分布、量化其指标、分析其原因、把握其规律,才能实现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防控。

第三,在方法方面,生产安全管理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不应依靠对“一般”案例的分析成果来防控“特殊”的安全事故,更不应刻板牵强地引例,证实自以为是的事故规律,而应该扎实地采用共性研究和特性研究并重的科学体系,建立实践积累、范围界定和数据分析的可靠系统,才能捕捉因素、量化分析、确立关联、把握规律。

正如我们不能仅通过几个典型癌症患者,来研究预防癌症的可靠方法,更不能以为治愈了几个癌症患者,就可以让众人远离癌症。癌症的病因种类何其繁多复杂,错过一个病源因子分析都可能是致命的。安全隐患如同癌症病因,在我们周围暗自滋长,如不系统分析、深究根源、科学控制、通力协作,它们将以各种不可预期的骇人的面目一再出现,不断地侵害我们的生命、财产、环境安全。构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防控系统刻不容缓。

三、 生产安全事故防控系统的结构

以“隐患排查、事故防控”为方向,有机地构建“二元结合”的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防控系统,以“三维阈控”为核心,以“规律分析”为优势,实现针对生产安全隐患排查与事故防控的政企互动(如图1)。

1.生产安全管理流程与专业技术的结合

所谓管理与技术的结合,是指管理流程负责推进安全管理的行动路径,专业技术负责解析技术节点。“二元结合”的基础结构支撑起完整的有机整体,犹如人体的生命组织,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企业由此对内实现了可执行和可解析的机制,保障系统的持续改进和技术对路;对外奠定了可抽象和可共享的基础,保障系统的政企交互和经验共享。“二元结合”的生产安全管理系统,既是基于标准化的“一般”,可以彼此接口、互动共享;又是符合个性化的“特殊”,可以为我所用、本地成长。秉持“二元结合”的安全管理系统观,才能真正将生产安全管理推向积极预防,才能使政企交互执行系统真正成为可能和有效。

2.生产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归纳与阈控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均指向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虽视角不同,仍不妨归纳为三个方面及其组合:其一,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其三,环境的不安全影响。在“二元结合”的基础结构下,为明确安全管理系统的运作范围和控制目标,首先可利用这三个矢量建立三维安全管理空间,形成“阈”;进而结合本企业生产规律,划定自身的安全空间、警戒空间和事故空間,形成“界”;然后归纳三类因素并分别投射出现实的控制指标群,形成“项”;最后瞄准各项指标运行安全管理系统,保证生产过程始终保持在近似六面体的安全阈内浮动。生产事故看似防不胜防,实则事出有因。运行“二元结合”系统,在“阈”内,狠抓“项”,提升“界”,既可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又可对安全空间进行应需的修正。

3.生产安全事故的数据分析与规律把握

政企交互的生产安全系统绝不仅是计算机软件或网络平台,但仍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才能强化其功能与效果。 一方面,安全管理系统至少可以导出递进的三个方面的信息:其一,同类生产的安全风险因素种类与相关性挖掘(what);其二,各种风险因素出险的频率与分布(how);其三,逐个风险因素的出险原因与条件(why)。基于“大数据”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方法,安全管理系统甚至可以发现“事故-因素-成因”链条下的多重函数因果数量关系,以及事故预测基础上的治理风险成本预算。 另一方面,安全管理系统至少可以分析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的动作:其一,物料与设备的加工状态分析(material);其二,人员及技法的操作效果分析(human);其三,环境与条件的影响指数分析(influence)。百年前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严谨的分析先例,今天的信息化数据分析使我们可为前人之不能。在后台统计数据、因子分析、多重算法和抽取逻辑的支持下,重走“动作分析”之路会有崭新的发现,接驳大数据的“产业黑匣子”呼之欲出!

4.生产安全管理内外驱动力的交互协作

如何建立内外驱动力的合力,既保持全局把控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又推动自主建设的个性化和系统化,显然是保证我国生产安全管理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此,生产安全防控系统需要具备政企交互和系统共享的功能。

在政企交互方面,企业可综合分解政令要求,与企业的自主要求相结合,导入生产安全事故防控系统,改进阈控要素内容和赋值,修正安全阈形状和范围,分析数据的分布和规律。使企业生产始终在安全阈内自由运行,使生产安全事故防控不再是一项“额外负担”,由此可同时完成政府的安全政令和企业自身的安全需求。建立“好政策、好安全、好收益”的良性可持续循环机制。

在系统共享方面,基于系统可抽象、可共享的特点,当多个企业面对类似的单个危险源或组合风险时,可以不受行业和地域限制,在共享安全交流平台上提交自己的安全阈“模样”,共享因素归纳、数据信息、规律捕捉、抽取逻辑等防控经验,最终可综合出该领域标准化的总体安全阈(甚至3D打印出该安全阈的六面体模型),整体提高安全事故防控能力。实现可见效、可推广、可共享的良性可持续成长机制。

四、生产安全事故防控系统的支持

为了确保将企业生产活动始终控制在“安全阈”之内,必须获得系统化的后台支持,需要大量的后台统计数据、因子分析、多重算法和抽取逻辑的支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规律把握。

1.总体结构

基于结构化的设计,该系统总体可分为,数据集成引擎、多维数据仓库、算法引擎、模版仓库、数据挖掘组件、信息展示门户、仿真预测等七大主要组件。系统可大量利用物联传感器,定位装置,视频监控视频分析,配合有线、无线、移动网络进行分布式数据收集、并由数据仓库集中存储,通过数据仓库北向接口为算法引擎、挖掘组件、仿真预测组件提供基础数据。顶层提供应急指挥中心,可实时企业全景系统运行情况展示,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未来风险预测仿真,为企业、政府提供风控依据,改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降低风险,避免事故降低成本

2.组件成分

数据集成引擎:实时抽取数据为数据仓库提供基础数据,引擎真对,人、物、环境等三方面抽取数据,抽取的数据即包括静态定义数据(定量数据),还包括运行时动态数据(时间参与变化)。数据集成引擎分为,数据采集代理Agent,数据采集服务器Server组成,数据采集服务器负责Agent采集的数据的统一收集、校验、清晰后将数据存储到数据仓库中。Agent负责由企业业务子系统中抽取支撑企业运行的业务数据以及由各类物联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运行数据,经过有限网络、无线网络、4/5G移动网络,回传到采集服务器。性能方面,Agent可实现秒级数据采集、Server端集群部署可实现任意规模的Agent接入。

多维数据仓库:数据引擎采集到的数据进入数据引擎后,首先通过“数据治理”进行行业标准化处理,形成通用行业标准数据,而后存入数据仓库中,多维数据仓库的目标是实现任意维度数据的统一存储。多维数据仓库利用传统数据仓库技术结合搜索引擎技术实现,其设计目标是可在任意纬度上对数据进行实时查询抽取、实时计算、实时聚合等,实现灵活的维度查询的同时还提供高速数据查询能力。

算法引擎:算法引擎包括模型训练和模型应用两个部分。模型训练: 利用数据仓库的基础数据,结合“行业模型”,进行风险预测模型训练。模型应用:训练后的模型,加载到算法引擎后,形成数据流通道,系统中采集到的数据将实时流经这些数据通道,引擎将给出风险预测评估值,并实时反馈到上层系统中。

模版仓库:真对行业特点,定义出相关数据维度模版、数据治理模版等,为数据的统一、范围节点提供依据。

数据挖掘组件:系统中存储了企业全部的生产业务数据,数据挖掘组件通过数据仓库,根据决策者需要,提供实时数据的展示、为企业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决策数据依。

信息展示门户:信息门户中利用传统2D图表,报表展示企业实时运行情况,同时还提供基于3D技术的多维全景呈现,多维全景在3D空间的基础上叠加,时间维度、状态维度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实时展示企业运行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风险点。

仿真推演預测:利用逻辑、物理引擎,利用数据仓库数据,利用行业模版,风控模型等,定义出关键指标,通过各个关键指标的实时调整,对整个企业系统进行仿真预测,提前发现风险点,继而预防风险的爆发。

企业必须同时综合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功能,建立“二元结合”的安全生产事故防控系统,基于“项”“界”“阈”的控制,不断确立因素、分析数字、抽取规律,最终形成政企交互和系统共享。企业首先需要严谨地把生产活动控制在安全阈之内,然后才能享受“自由生产”的无忧效率。这样的系统构建思想启发我们:在任何控制系统中,空泛的管理要求或局部的工艺技术均难以独立地实现系统化控制效果——即使是理论化管理规律,也是脱胎于专业技术的分析;即使是一体化智能设备,也是打磨自管理思想的论证。进而,控制思想中管理与技术相融合也同样提示我们:在当前人才培养中,应充分考虑“工管结合”的培养方式和路径,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才是能够把握企业当下和未来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全国安全生产做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 2016-11-01(1).

[2]刘毅.发达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律及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18(7):85-89.

[3]黄灵波.海因里希法则在船企生产安全事故防范中的运用[J].基础科学,2018(11):61-64.

[4]毛华杰.扎实推进生产安全事故防范体系建设[J].安全,2017(9):1-2.

[5]何刚.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及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安徽:安徽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生产安全管理系统
基于单片机MCU的IPMI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IT运维可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档案管理系统的选择与分析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Cedar的高效工单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建设
浅析如何实施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检查
淮安市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基于.NET框架的内容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