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鑫
摘 要:为探析常规护理方式和心理干预对住院空巢老人临床效果观察,选取某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住院空巢老人,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和联合不同阶段心理干预进行护理。将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生活质量以及孤独感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孤独感评分以及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住院空巢老人在常规治疗过程中结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孤独感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空巢老人;常规护理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截至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 434万,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1]。在14 434万人中,半数以上的老年人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因个人情感、社会资源缺失等问题极易出现孤独、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据相关调查显示,住院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老年住院患者。当前,临床上对于住院老年患者采取生活护理、药物护理等常规护理方式,将护理重点更加侧重于老年患者的病情,但对于空巢住院老人的心理状态却缺乏一定关注。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住院空巢老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荆楚理工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110例住院空巢老人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5.23±6.91)岁,观察组平均年龄(64.12±7.27)岁,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此次研究患者精神意识均正常,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伴随精神疾病和沟通障碍患者不予纳入此次研究。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
首先,成立专门的心理干预小组,成员由资深护士、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组成[3]。成立干预小组后对组内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主要针对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理论以及技能进行统一学习,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保证小组内人员准确了解住院空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成因等,熟练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其次,根据每个住院空巢老人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在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个住院老人的作息时间进行掌握,根据其生活习惯选择干预时间,和住院空巢老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根据每个老人的不同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心理治疗、社会支持以及运用治疗等多种干预方式。除此之外,定期组织老年患者进行社会活动,丰富其住院生活,为每次活动制定不同的主题,帮助空巢住院老人回归正常社交,降低其孤独感,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
再次,在老年患者出院后,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叮嘱患者保持正确饮食习惯,做好日常保暖,预防感冒[4]。做好空巢老年患者心理工作,同时,和空巢老人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简要沟通,定期进行家访,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每位老人的隐私。
最后,小组成员要及时提出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组内讨论,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完善整个干预过程[5]。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观察组这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心理状态均好转,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1)焦虑及抑郁评分: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焦虑情况。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55~69分;重度焦虑:<69分。采取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
(2)生活质量:采取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住院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分别从心理、躯体、社会以及物质生活方面进行评价。计算方式为:
(实际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低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高得分-该方面的可能的最低得分)×100
(3)孤独感评分:采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 孤独量表评价起孤独感,总分为80分,得分越高表示空巢住院老人孤独感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的资料数据用(%)率表示,t检测,计量平均数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對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孤独感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和孤独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如表3所示。
3 有效措施
3.1 心理护理对改善住院空巢老人孤独感具有积极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主要来自于长期缺乏倾诉对象和小辈的陪伴,长期的独居生活导致其情感无法得到排解,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情绪。心理护理就是根据每个老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给予空巢老人充分的陪伴,并帮助其排解孤独感。除此之外,在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合适的时间、地点,还要和老人建立良好的沟通,让老人感觉到舒适、愉悦[6]。
3.2 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缓解老人孤独情绪
3.2.1 有效倾听
住院空巢老人因和子女缺乏沟通,同时,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在日常的生活中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其产生严重的孤独感,诱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出现,不仅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不利于住院患者的康复[7]。因此,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在于倾听,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有效倾听老年患者的生活以及心理问题,帮助空巢老人排解负性情绪,使其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升生活积极性。
3.2.2 加强沟通
在对住院空巢老人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有效倾听可排解老人的负性情绪。但这类患者长期缺乏沟通,社会能力下降,因此,应在医院组织住院空巢老人进行定期的活动和交流,让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寻找到更多有共同语言、志同道合的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排解其孤独感,保持良好的心态[8]。
3.2.3 增强运动、娱乐生活
适当的运动不仅能提升身体免疫力,还能促进其身体康复,对提升其生活质量也有积极意义。因此,小组内人员应该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娱乐、运动方式,鼓励住院空巢老人积极参加娱乐活动,排遣其负性情绪,同时,在适当的运动过程中,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住院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对住院空巢老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阶段性心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 红,王丽娜,周郁秋,等.内蒙古自治区某地城乡空巢老年人孤独感与生命质量关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2):926-930.
[2]刘彦慧,王媛婕,高 佳,等.社区老年人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818-822.
[3]王丽娜,周郁秋,李秀君,等.城乡空巢老人希望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785-789.
[4]陈细瑜,张丽君,黄 辛,等.住院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科技视界,2019(13):197-198,196.
[5]韦清静.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社区丧偶空巢老人干预的效果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155,157.
[6]张瑞娟,乔钦增.住院空巢老人孤独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7):729.
[7]容 練.浅谈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C].北京: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2008.
[8]孙亚杰,何朝珠,洪 燕,等.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护理供给需求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