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
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及经济发展,人类的活动日益频繁与扩大,使得一些工业废物、化学农药等有害物质进人了土壤,并且不断积累,导致了土壤结构、组成、功能的变化,降低了土壤能力,影响了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并在植物中累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并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土壤被污染,并改善已经受污染的土壤质量。
一、土壤污染概念与特征
土壤污染就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出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土壤的净化速度,因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质的積累过程逐渐占据优势,破坏了土壤的自然动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壤自然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以致造成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引起对生物和人类的直接危害,甚至形成对有机生命的超地方性危害。
土壤污染的主要特征:一是具有隐蔽性。一般情况下污染物进人土壤后很少有比较直观的表现,多数情况下通过植物的吸收进人果实,人体食用后长期积累产生病变,通过人体健康状况反应出来。因此,污染土壤反应时间长,情况复杂,具有隐蔽性。二是土壤污染后难以恢复。土壤本身也有净化作用,但是,由于污染物在土壤中挥发、稀释、扩散、降解、被土壤胶体吸收脱离生物循环,使其浓度变小或无毒的过程比较漫长,有些重金属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土壤污染后难以恢复。三是后果严重。土壤的形成过程比较漫长,一般需要几万年以上,一旦破坏了又难以恢复,土壤资源又十分有限,因此,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二、土壤污染类型
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
1.水质污染型 水质污染型是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类型,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受污染的地面水体等。经由水体污染所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由于污染物质大多以污水灌溉形式从地表进入土体,所以污染物一般集中于土壤表层。但是,随着污灌时间的延续,某些污染物质可随水自土体上部向土体下部迁移,有时甚至达到地下水层。
2.大气污染型 大气污染型的污染物来源于被污染的大气,其污染特点是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呈环状或带状分布,且长轴沿主风向伸长。各种大气飘尘中包括重金属、非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性散落物等多种物质,它们也会造成土壤的多种污染。
3.固体废物污染型 固体废物系指被丢弃的固体状物质和泥状物质,包括工矿业废物、污泥和城市垃圾等。在土壤表面堆放或处理、处置固体废物、废渣会占用大量耕地。除了占用大量耕地之外,固体废物还可通过大气扩散或降水淋滤使周围地区的土壤受到污染。这种污染的污染特征属点源性质,主要是造成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以及油类、病原菌和某些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污染。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
1、病原体的影响
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病原体,如肠道致病菌、肠道寄生虫、钩端螺旋体、破伤风杆菌、霉菌和病毒等,这些病原体主要来自医院污水、未经处理的粪便、垃圾、生活污水、饲养场和屠宰场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传染病医院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和污物。
2、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污染不同于有机污染,它不能被生物所降解,只有通过生物的吸收得以从土壤中去除。残留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将发生渗漏进入地下水,或者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食物链,在食物链不同营养级中累积放大,这些重金属元素不但对土壤环境本身和农产品质量产生威胁,当土壤中的这些重金属被植物吸收后,通过食物链便可危害人体的健康。
3、残留农药的影响
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人大气外,约有一半左右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问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危害人体的健康。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①对人体神经的影响;②致癌作用;③对肝脏的影响;④诱发突变;⑤慢性中毒等
4、放射性物质的影响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土壤,放射性废水排放到地面上、放射性固体废物埋藏处置在地下、核企业发生放射性排放事故等,都会造成局部地区土壤的严重污染。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沉降,施用含有铀、镭等放射性核素的磷肥和用放射性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也会造成土壤放射性污染。在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中,由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核素90锶、137铯尤为不可忽视。90锶和137铯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
四、土壤污染的防治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接近总耕地面积的1/ 6,农药平均每亩施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此外,我国的工矿区、城市也存在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这些土壤污染既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导致了食物品质的不断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土壤环境刻不容缓。
在我看来,土壤污染的防治应从两个方面考虑和采取措施,即加强管理防止土壤被污染或继续污染和对已被污染的土壤采取防治措施.
1、防止土壤被污染或继续污染
(1)控制土壤污染源。防止土壤被污染或继续污染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是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使其在土体中缓慢地自然降解,而不致迅速、大量地进入土壤。
(2)加强宣传、监督和管理工作。各级部门应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同时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健康意识,以此来促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止、控制和治理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措施。
(3)加强土壤污染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在通过调查摸清我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标准,制定我国土壤污染防止和治理的战略、对策。
(4)重视实用技术的开发,增加治理经费的投入。过去对土壤污染问题虽然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但由于经费投入和管理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在土壤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技术方面至今仍缺乏成本低廉、简单易行的实用技术。今后应该增加有关的科研和治理投入,重点开发治理土壤污染的实用技
2、对已被污染的土壤采取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转化或降解的方法来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是改善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利用生物的吸收、富集、代谢等作用将污染物转化或降解为无害物质甚至有用物质,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如红酵母可以分解聚氯联苯;栽种非食用性食物,如羊齿类植物铁角蕨属能吸收土壤中10%的铬。
(2)施加抑制剂:对轻度污染的土壤,石灰、石灰性物质、碱性物质如磷酸盐等,有利于降低重金属的毒性,使其形成难溶性物质,从而消除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3)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不仅能增强土壤肥力.而且其络合力量可以增加土壤对农药、重金属的吸附,能起到净化土壤的功效。
(4)加强对农用土壤的管理: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水旱轮作,水旱轮作可以致变土壤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改变重金属的转化和吸收及其它有毒物质的降解速度。通过土壤的这些特性,采取相应措施,即可以降低土壤的污染程度。另外如果土壤严重污染对,可以彻底换土,利用深翻来降低污染程度。
五、结语
尽管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很突出,但是目前人们对土壤污染问题并没有像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那样重视。希望,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有关管理部门能对土壤污染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身份证号码:32098219890520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