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成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年来,安丘市实验小学坚持“教师第一”的理念,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以培训为基本路径,以管理服务为支撑,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价值导航,引领追求高尚师德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排在首位的是引导教师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教育事业,明确立德树人的责任,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学校以文化建设引领教师价值追求,筑牢教师的信仰根基。2014年学校确立了“智慧教育”办学品牌,提出了“播撒智慧种子,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集体宣誓”“升国旗仪式”“师德宣讲”等活动,营造了比政治素质、比业务能力、比育人水平的正向氛围,广大教师争当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表率,自觉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57岁的党员教师刘其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到安丘市担山镇中心小学支教三年,得到领导同事一致好评;2019年9月,他勇挑重担,任教毕业班数学。学校以“不忘初心孜孜以求、坚守岗位潜心育人”为题在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他的事迹,引起广泛关注,学校以此激励全体教师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注成长需求,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专业化的具体表现。抓住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关键,搭建多样性的专业成长平台,着力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是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学校组建教研共同体,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术委员会,以学科主任为核心的名师工作室,以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名师团队。通过教研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让团队研究成果辐射到每位教师,推进了教研教改的深入开展。
学校还成立了“教师智慧成长学院”,定期开展“智慧大讲堂”“智慧论坛”“智慧课堂”等活动,为教师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邀请谢英新、黄伟教授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到校做学术报告,引领教师转变教育理念;邀请潍坊市教科院薛炳群主任、孙俊勇科长等教学教研专家定期驻校,面对面解决教师的教研难题;邀请宋运来、李卫东、张敬义等特级教师到校举行“教学评一致性”示范课展示活动,给教学研究指明方向;每月开展“智慧论坛”活动,组织教师交流心得、解决问题,用集体智慧提升业务水平。作为潍坊市教科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联盟校,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联盟活动,提升教师整体研究水平,扎实推进以“教学评一致”为目标的教学改进行动。
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迅速提升。2016年“智慧教育云平台支持下的小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在教育部立项,2019年7月顺利结题。2018年10月“基于创客的‘无人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立项为省级课题。2018年4月“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追问的研究与实践”立项为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今年8月研究成果获潍坊市教学自主创新一等奖,并被评为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10月《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中传统文化的开发与拓展研究》作为潍坊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开题,并被确定为2019-2020学年度潍坊市“三类项目” 教育教学重大问题类项目。
实施分层培养,设计多元成长路径
教师分层培养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学校结合新形势,对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实施分层培养,通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三进阶”梯度培训,入格、升格、风格教师“三格”培养工程,着力打造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师资队伍。
培养名师,提升学校教育品质。通过高端培训、校本教研、专家孵化等路径使广大教师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发挥名师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别永林老师是潍坊市教育局认定的“别永林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技能大赛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连续两年担任“山东省中小学生创客大赛”评审专家,参与教育部课题研究,他的成功正是源于高端培训、读书活动和反思行动。安娟娟老师2014年创办“点睛美术”社团,她带领美术教师团队多次参加高端培训,回校后组织校本研究,悉心指导学生学习技巧,提升能力。目前已构建起包括国画、版画、陶艺、篆刻、砂陶等课程在内的“点睛美术”课程体系;2018年,她指导的学生书法作品获得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19年指导的陈珂言同学的篆刻作品获山东省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骨干带动,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分布在各个年级和各个学科,承担着教育教学工作和青年教师培养的重任。学校通过每日阅读、撰写日精进、研究课例、参与课程研发等措施,激励教师发现自己的生长点,迅速提升研究水平。潘玉蕾老师参加工作27年来,一直任教低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长期坚持潜心研究低段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多年的磨炼使她成长为低年级教学和育人的专家型教师,多次受邀到市内外培训教师、传经送宝,先后被评为潍坊市语文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在她的带领下,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培养青年教师,激发学校活力。青年教师满怀激情,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学校通过说课比赛、课例展示、反思评选等活动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尽快升格为学科骨干。青年教师刘爽2015年入职,四年来多次提供潍坊市级公开课,课例展示获潍坊市优质课;汲晶晶2017年入职,两年来先后获得潍坊市级以上优秀辅导奖三项。
新入职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助推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学校实施入格培养工程,通过拜师学艺系列活动缩短他们的适应期。学校选拔优秀教师为师傅,与新入职教师结成师徒共同成长。双方互签培养和成长合同,明确责任,精准指导;开展“教学风格展示”活动,师傅提供示范课或专题讲座,为新入职教师提供鲜活的教学范本,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建立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微信群,师徒把每天听评课图片和感悟发群交流;通过见面课、汇报课、成果展示课,让新入职教师加强教学研究。系列活动的开展保证了师徒天天有交流,周周有反馈,月月有总结,期末有评价,使新入职教师迅速成长,实现了一年合格、两年优秀、三年骨干的培养目标。同时师徒间取长补短,互促共进,达到了全员提升的目的。李文华和王琪都是2018年新入职教师,师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给予指导,她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积累教学经验,在一次次的教学研究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站稳了讲台,“青蓝工程”让她们快速成长。
创新评价模式,激发内在成长动力
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让教师的获得感转化为工作动力。近年来,学校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实验小学标兵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为依据,采取学科分类、年级分层、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结合的三元评价策略,既关注教师的教学实绩,也对过程性检查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价;既遵循了“同类可比”的评价原则,也有利于同类教师竞争发展。
学校采取评价标准前置制度,让教师从学期开始就知道努力的方向,激活达成目标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定与调整相应的阶段目标,发挥特长,施展才能,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自我诊断及调控,创新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教师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的长效动态成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坚持“修师德、铸师魂、强师能”,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