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语春秋
比起寻常人家,被养在宫廷里的宠物们更是备受呵护,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爱马都不嫌多
早在春秋时期,也就是距今2600多年前,那时候距离秦始皇统一全国还有300多年,各地的诸侯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中较厉害的五位君王,我们称其为“春秋五霸”。楚庄王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是楚国的国君。
由于常年征战,楚庄王特别喜爱自己的几匹战马,生怕照顾不周。出征归来之后,他给战马们穿上绣着花的漂亮衣服,让它们住在华丽的房子里,还用床给马当卧席。至于吃的方面,那更是尽心尽力,比如说,如果打算喂马吃红枣,先得把核去掉……直到有一匹马因为吃得太好,得肥胖病死了。
楚庄王非常伤心,以至于下了一个非常荒唐的命令一一以大夫的礼仪安葬这匹爱马。古人常说“事死如事生”,意思是对待死去的人要像他活着时一样慎重,要尊重去世的人。因此,他们常拿各种珍贵的宝物进行陪葬,还要举行庄严的葬礼。但是,这回死的只是一匹马,却要耗费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它办葬礼。大臣们纷纷反对,但处于极度悲痛中的楚庄王不仅听不进大家的劝诫,甚至还下令——再有敢进谏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大臣们都束手无策。
这时,有一位叫优孟的乐官哭着向楚庄王表示,国君最心爱的战马不幸逝世,自己身为臣子也非常痛心,作為楚国国君最心爱的战马,怎么可以只拿大夫之礼来埋葬它呢?这不是太轻待了吗?他随后提出建议:要以君王的规格来安葬它,用雕刻花纹的玉来做棺材,并征集全国的将士为它挖掘高大的墓穴;要通知其他国家,让他们派出使臣陪侍在出殡队伍之中;要在祭祀祖先的庙堂上供奉它。这样一来,才能体现国君的爱马之心。其他的国君听说这件事,也会知道您具有重视马而轻贱人的品格,并且赞扬您的爱马之举。
楚庄王越听越不对劲,直到最后一句将他点醒了。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可不是个昏庸的草包。他不仅幡然醒悟,还向优孟请教应该如何对待这匹战马,最后将它妥善地处置了。
点评一:
在饲养宠物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宠物们身上,更不能沉迷于宠物而无法自拔。
铁骨铮铮一只猴
唐昭宗虽然是唐代的亡国之君,但其实是一位兢兢业业想要复兴王朝的皇帝。无奈,想要挽救一代王朝并非容易之事。那时,他的权力被架空,身边都是敌人的耳目。或许是因为太孤独了,他养了一只猴子作伴。
小猴子带来了很多欢乐。于是,唐昭宗赏赐给这只猴子绯色(一种深红色)的衣服,还给它加官进爵,赐封号为“孙供奉”。在唐代,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穿绯色的衣服,这让五品以下的很多官员非常不服气。著名的晚唐才子罗隐,就为此忿忿不平,还写了首诗:“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意思是说,自己寒窗苦读了十二三年,就是屡试不中,事与愿违,还不如学学那孙供奉,逗皇帝开心一下,就穿上了五品绯衣。
后来,大将朱温杀死了唐昭宗,自立为皇帝。他接见昭宗朝的大臣们以示尊重,还将孙供奉当作贵宾,引到自己身旁的座位。这只小猴子一看龙椅上坐着的不是原来的主人,当场扯下官服官帽,奋不顾身地扑向朱温。朱温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处死了孙供奉。它成为昭宗朝五品以上“官员”中唯一一位因当面反抗朱温而被杀死的臣子。
点评二:
宠物是人类忠实的陪伴者,它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不是一句空话。
狗狗与贵族女性的缘分
不仅君王们喜欢养宠物,历史上也流传下来不少贵族女子的养宠故事。
唐宋时期的宫廷里,狗已经是很常见的宠物了,从流传至今的名画中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而且,宫里流行一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在它们的脖子上戴一条红色的围巾。在唐代著名的《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人逗弄的两只宠物犬神似今天的京巴狗。据说它们是从高昌国(大致在今新疆吐鲁番)引入的,非常名贵。
京巴狗在清代宫廷中的地位也非同一般,在当时只有皇宫里才能养,就连慈禧太后也对它们宠爱有加。有一天清晨,慈禧太后正要上早朝,听大臣们汇报国家大事。这时,一名太监跑来汇报,说太后的京巴狗生了四只小狗。慈禧太后一听,竞兴奋得连早朝也没心思了,匆忙结束去看望小狗。
后来,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得到了一只来自中国的京巴狗,给它取名为“洛蒂”。英国军官把它从北京的圆明园中抢来,作为珍品献给女王。据说,这是第一只来到英国的京巴狗。
点评三:
统治者把宠物看得比国家大事更加重要,也难怪清代会一步一步走向灭亡了。
小贴士
我们分别讲了两位相隔一千多年的君王养马和养猴的故事。而在古人眼里,马和猴子本身也是一对好伙伴。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马儿们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比现在要高得多啦!古代人认为,如果在马圈里养一只猴子,就可以防止马得瘟疫;活蹦乱跳的小猴子,还能激发出马的生命力。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中,很多都有拴马石。如果注意观察,可以发现许多拴马石上面都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猴子。不过,要说中国最有名的“猴子”,那一定非孙悟空莫属。它在天庭做官的时候,被玉皇大帝封为“弼马温”,可不就是“避马瘟”的谐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