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可怜,年纪很小,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孟郊发奋读书,立志科考,想摆脱贫困的生活,让母亲颐养天年,让她为儿子感到骄傲。但一次又一次无功而返,每当孟郊名落孙山,独在他乡的他总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他写了一首《远游》:
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
孝子孟郊,想回家。但没有功成名就,又有何资本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46岁时,孟郊终于考中了进士。他心花怒放,当即写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他以为可以报答母亲了,从今以后,人們会注意他孟郊的名字了。但事实上,在唐朝,即使是通过了科举考试,也不能保证马上就有官做。通过考试的人很多,官职却有限。又等了四五年,50岁的孟郊终于得到一个职位——在江苏当溧阳县尉的末等小官。
孟郊走马上任了,但他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官场。还是写诗更自由、纯粹一些吧。他一天到晚喝酒写诗,上级县太爷很生气,扣了他一半的俸禄,本来贫寒的孟郊更贫寒了。
居无定所,被迫搬家时,他不得不向别人借车。车马齐了,才发现家具和财产少得可怜,贫乏得不值得搬运了。
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者莫弹指,贫穷何足嗟。百年徒役走,万事尽随花。
——《借车》
所有的困窘,都不能告诉母亲,不能让她为儿子担心。孟郊唯一的寄托就是写诗。
逐渐的,江苏溧阳山清水秀的环境让孟郊变得不那么焦虑。他渐渐平静下来。世俗眼里的房子、车子、美食、华服,孟郊都给不了母亲。或许只有陪伴,是作为儿子的孟郊可以做到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何况是那么年迈的母亲。50多岁的孟郊急切地派人去老家将老母接来同住。在溧水迎接母亲时,他心随念走,吟出了那首著名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所幸的是,孟郊还有几年的时间陪伴母亲,直到母亲安然去世。(摘自《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