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v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我们在运用方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并加深了对我们本族文化的认识,同时又促进了我们方言文化的发展。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些方言受到更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呈现了逐渐式微的态势。本文以德州的方言为中心点,探讨方言与文化以及当今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德州;方言;地域文化;方言变化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
德州位于东经115°45’—117°24’与北纬36°24’—38°0’范围,山东省西北部。德州市辖三区二市八县,是华北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市在夏、商时期为“有鬲氏”“有穷氏”和系侯国。秦汉分设鬲县、安德县,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国时期,先后设广川、长河、将陵、陵州、陵县、德县。德州方言隶属汉语官话方言的冀鲁官话、山东方言西区西齐片。
二、方言与地域文化
人们使用某种方言进行交流,方言会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施加影响。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在一个特定的方言地域中成长,方言会融入到他的血液,一生不会消失。地域文化是在自然环境、生产关系、行政区划、宗教信仰、文化交流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逐渐形成的文化类型,其表现在生产、交际、称谓、文艺、岁时节日、婚丧嫁娶、服饰用具等方方面面。而这些文化正是通过方言凝聚凝结,代代相传。
我们的很多方言都是有其历史渊源存在的,现在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德州的一些地名,尤其是一些小的村庄,由于受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比城市较小,所以很多地名包括当地的习俗都很好的保留着。比如,“艾家坊”原指艾姓节妇建造的牌坊,“艾家坊儿”变成了村名;“郭家庵”原指郭姓尼姑主持的寺庵,“郭家庵儿”村名;“杨家圈”指杨家在运河大堤内的河圈地,“杨家圈儿”村名;“(南)双庙”指该村址上修建的两座庙宇,“(南)双庙儿”村名。较小村庄一般儿化。例如,德州老城东门外有两个东关村,靠城很近的村子较大,称作“大东关”或“东关”,距城稍远的村子较小,则称为“小东关儿”。村名儿化,是使村名“雅化”的一种方式,表达一种喜爱亲切的感情。例如,以姓氏“刘”为末字的村名都儿化,像“大刘儿(大刘庄)、小刘儿(小刘庄)、簸箕刘儿、香椿刘儿、地屋刘儿、校尉刘儿、第五刘儿”等。这可能因为“刘”与“流”同音,而“流”有流动、流失的意思,且“流”为动词,在本方言的任何语境中都不儿化,所以“刘”在村名里为末字时儿化。这些地名带着历史的渊源,也许很多人并不能感觉出来什么,但是对于我们当地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却感觉很奇妙。听老人家讲述当地的故事,一般故事的视角便会从当地的名字入手,然后深入其他视角。我们这些后辈人知道了原来小小的地名也是许多年留下来的,它向我们展示许多年前德州的人和物,以别样的视角向我们演绎它们当年的风貌。每次听家中的老人讲述这些故事,我的思绪会飞到百年前,飞到故事发生的时候,很奇妙。
普通话中有很多词语是双音节的,但是在德州的方言里变成了单音节的。这使得当地人在说话的时候语速很快,很多不懂当地方言的人听了一位两个人在吵架。举个例子体会一下,以我们德州武城的方言为例,很多宣传武城的新闻报刊曾指出,武城最有特色的方言应该是:“嘛”,嘛事,嘛玩意,嘛行子,嘛东西,嘛人,骑了个嘛车子,买了个嘛车,住的嘛房子。“嘛”在普通话中对应的意思是“什么”,双音节的词语在方言中变成了单音节的,人们说话的时候,时间变短,语速又很快,自然会给不懂的人留下吵架的印象。当地人在说方言的时候,语速快、嗓门大,这也影响了当地人为人处世的一些风格,做事情风风火火,不喜欢拖泥带水,性格豪爽但是容易急躁、粗暴。前面说的是音节的影响,德州方言中有四个声调,轻声在外。阴平213;阳平42;上声55;去声21。由于声调和普通话的声调不同,再加上音节较简化,给听者的感觉很“咄咄逼人”。这也使得很多人在一开始接触德州、武城当地人的时候,感觉他们脾气暴躁,不好相处,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接触时间长了,便会知道他们很好相处。
方言可以增强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方言有地域符号特征,承载着一种文化认同感。两个都会说方言的人一起聊天,除了正常的交流外,还会产生很强的认同感与亲近感。近年来,经济发展日益加快,外出做生意、打工、上学的人越来越多,身处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如果碰见老乡,聊天時都操着只有对方才能听懂的方言,两颗心的距离瞬间就会拉近,用着乡音聊着自己的家乡,憧憬着未来的美好。对于身处异乡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方言会影响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禁忌。有很多是全国比较相似的一些禁忌。比如,我们喜欢数字八,而不喜欢数字四。送给别人礼物,我们喜欢送给双数,不太喜欢送单数。在德州农村,过年还保留着一些很古老的传统。比如,过年要包饺子,包好的饺子在放的时候,两个饺子不能对着放,这叫“对着干”,老人都说这样放饺子,将来一年这一家人会吵架的;包好的饺子不能掉到地上,否则这家人会“掉财”,饺子就有“钱”的说法;煮饺子尽量不要破,会“破财”。大年初一不能摔坏东西,也不要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也不能干活,要不可就是操劳一年了。
这些说明方言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三、方言发展
因为我从小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所以对于当地的方言还有当地的一些文化习俗了解很多。但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包括像我父母那一代很多的70后都不知道当地的一些习俗,方言他们会说,但是对于方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他们并不关心,因为他们觉得这并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的效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还有小学生开始说普通话,因为他们认为说方言很土,别人也听不懂,不利于将来“挣大钱”。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州的很多方言开始走下坡路。以我身边的人为例子,很多小孩子在幼儿园开始说普通话,这是学习的需要,可是很多父母会说方言的人和孩子说话时也用普通话。这样下去,当地方言的将来会怎样,我不知道。
好在现在德州已经有很多人重视方言的重要性了,他们开始整理、录入并且研究方言了。政府也拿出资金开始保护一些民间特有的文化特色。德州当地有很多有着浓厚地域特色的民歌,很多都拿过大奖,有的还曾进京表演,还有的后来被拍成电影,这些民歌是由方言演唱的。我小时候并不知道,近些年每逢过年过节,农村的集市上就会有这些表演者的身影。听老人说,他们原来也只是听说过,没想到现在真的演出来了。很可惜现在的表演者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因在家无事就出来唱一唱,年轻人会唱、会演的很少,因为感觉没有前途。这样下去,不知最后我们的文化还会流传多久。
方言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文化又会促进方言的发展。我希望我们当代的青年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我们可以以崭新的面貌继承和发扬老辈人的文化传统,创造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德州文化。
参考文献:
[1]宋纯玲.以德州方言诠释其民风民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
[2]曹延杰.德州方言地名读音,方言,1997(1).
[3]姚小烈.试论方言与地域文化自信[A],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4]景君,普通话及方言与文化认同感[A],陕西师范大学,2012.
[5]詹伯慧.略论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A],暨南大学,2015.
[6]李如龙.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第16卷 第4期).
[3]庄奇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4):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