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志荣
新课程改革到今天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的开展,我们倡导“一切为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形成过程”、“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等等,诚然效果不错,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都有大大提升,但我们在改变课堂的同时,仍有些老师有些时候对某些细节忽略,挫伤了学生学习兴趣,甚至对学生终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今天作为担任多年中学数学教研员的我,把我在课堂中看到的教师最容易忽视的现象作一些描述和剖析,希望能给我们课改真正的深入带来一些提醒和方法。
一、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少,情感态度方面的课堂表现仍不及格。
问题描述:我们部分老师在课改到今天,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课堂表现仍不及格,赛课和随堂课两个样,在对学生的尊重上只是流于形式,在潜意识里仍然是凌驾于课堂之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尊重少而要求多。
课堂实例一:我到一所学校听一个老师的随堂课,下面是对一个问题的师生对话
老师:任何数的零次方等于1,正确还是错误?“XX同学,你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XX同学:“正确”,当XX同学回答后,老师转身请其他同学回答了,这个同学站了很久老师再也没有对这位同学有信号指示或者评价。
这个实例的教学过程看似没有什么问题或者说有小问题,其实老师在抽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没有加“请”,二是只顾讲课没有请学生坐下,对课堂和学生学习最具促进作用的师生感情基石动摇了,麻烦很大,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依赖除了家长以外是第一的,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依赖甚至超过父母,而她在赛课中的表现不是这样。
建议对策:这样处理:“XX同学,请你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XX同学:“正确”,当XX同学回答后,老师:“再想想,相信你能行的”或者请其他同学帮助他,最后要请这位同学坐下。
二、一些教师的课堂没留给学生思维停顿,不符合或者过高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
问题描述:A.回答问题时没留时间给回答问题的学生自己补充
比如我听课的一个实例:
老师:1的平方根是多少?“我们请XX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XX同学:“1”,当XX同学回答后,老师:“不对,又请其他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建议对策:教师在对学生回答问题作及时评价时,要善于找出学生“在问题回答过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能“全盘否定”
问题描述:B.例题分析前没给学生思维空间,学生无暇完成对问题的剖析
例题:水果零售店老板从农场购进A、B两种水果,A种水果每斤进价为6.5元,B种水果每斤进价为8元,共购进140斤,花了1000元,且该店A种水果售价8元,B种水果售价10元,问(1)该店购进A、B两种水果各多少斤?(2)将购进的140斤水果全部售完可获利多少元?
一些教师就引导学生的过程是:
设未知数:设什么→得方程→解方程:用哪种方法→答;不要忘了
建议对策:教师在处理这个例题时就必须循序渐进,让绝大多数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去完成
1.题目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有几个等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现
2.如何建立等量关系
此时有争议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要说明两种均可,只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列方程更简单
3.用什么方法?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比较方法之间的差异,如何更简洁
......
三、一些老师把数学活动省略了,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子下努力进行着“应试教育”
问题描述:一切对准升学,狠抓所谓的考点内容,穿新鞋走老路,站在课改门边始终不深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当回事,该有的数学活动省略了,该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省略了,该有的探究学习省略了......
建议对策:教师必须设计多样化的更多展示学生多元智能的三数学主题学习活动。每一次数学主题学习活动都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机会。据我统计人教版初中数学义务教育课程中有88处可以充分利用来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深度强化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包括的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课题学习、信息技术应用、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等
四、一些教师对自己课堂效率没做过真正彻底的评估,对学生的效能需要知晓甚少
问题描述:一方面学校从未对自己教师的课堂效率作系统评估,把升学率和教师获奖作为考核教师的全部指标,没有指出教师值得提升的具体指向,也没有具体的措施促进教师有所改进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课后情况掌握不足,不知学生知识缺陷和能力缺失,久而久之,学生代账多,教学效率下降。
建议对策:教师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收集学生的每天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纠正学生的知识错误,提升学生能力水平,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主精神,敢于让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改进意见,虚心改進;学校每期或者每年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每位教师最突出的一两个问题提出提升措施,限期达到一定的要求,从而多方面努力,共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五、一些教师不重视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问题描述:课堂中一些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的创新发展,课堂的目标单一指向教学内容的完成,表面上在时间内完成了课时内容的教学,忽视学生应该动手动脑讨论的环节,简化或者干脆省略学生的启发过程、探究过程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只有点知识,没有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达不到新课标对教学任务的质的要求。
建议对策: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最终价值体现。
1、创新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合理的学习方案,才能促使知识的掌握和迁移,使学生自己发现并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2、教学内容与生活素材加以整合,创设新颖的课堂结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数学教学不能只有简单陈述教材内容,而应充分发挥展示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创造性地把教材加以分解,与生活素材加以整合,从而使教学内容充满新意,既能突出重点,又使新旧知识联系更紧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易教易学。同时,教学内容还应不断更新和变化,适当加强一些变式题,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尝试、探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从而培养了应用创新能力。
3、创设新颖的“任务情境”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源泉
数学教学是展示思维活动的教学,任务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没有解决问题的任务就不会有思维活动。问题是发展学生对教学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品质的重要力量。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之中,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能有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培养观察、发挥想象的习惯,从而迸发创新的灵感。促进学生自觉形成观察和思维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有创新的想象能力。
4、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数学知识目的在于应用,作习题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最基本方式。习题课的质量对学生的思维起着重要作用。习题的革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如一题多解,可以多角度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讨论,争论其解题方法的优越性,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其次,改变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创新的乐趣。通过习题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使学生感受习题创新的乐趣,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热情,从而达到培养数学应用创新能力。
5、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粉笔+黑板+满堂灌,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新思维,使数学教学变成“伤心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教学学习成绩差而不想学习。更谈不上应用创新能力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强了数学知識的形象化和直观性,突出了美感。增大了教学容量,优化了教学结构,拓宽了教学空间,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利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