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在钢琴的基础演奏中,和弦弹奏技术是一个重要板块,在这个板块中,作为普通的师范类院校的进校学生们,由于他们普遍学琴时间较短,加之在高考集训中固有模式,以作品的难,长,快为主,学生们虽接触了大量的和弦弹奏,但和弦弹奏技术很少得到了根本解决。在我从教多年以来,一直运用高师钢琴教程这套教材,这套教材,在和弦的技术解决方面,有非常详细,系统,有效的方法,在此,我从和弦演奏技巧出发,分类介绍给大家。
关键词:和弦 手臂自然重量 下键速度 层次
大家知道,在钢琴演奏中,和弦从广义角度来说,有柱式和和弦与分解和弦。
旋律性质的和弦弹奏
1:无跳音记号和弦弹奏方法:运用正确的指法,手指贴键,掌关节支撑好,肩部与手臂自然下垂放松,通过手腕带动手臂向下运动,速速把力量传递到手指尖,整齐的弹奏响和弦。需要达到的音响效果为结实,饱满,圆润,通透,且有爆发力的。例如:音阶的终止式弹奏。这类和弦,因为它是主要声部甚至是唯一部分,那么在弹奏中,除了必须的整齐,统一,贴键之外,需要下键速度快,追求结实饱满、有较大共鸣的音效果。在高师钢琴教程中,二册p57《小奏鸣曲》终止式、p114《马赛曲》、p137《嘎达梅林》、三册p55《蓝花花的故事》、四册P58《练习曲》、四册P71《练习曲》终止式均为此类技术。
2.带跳音记号和弦弹奏方法:运用正确的指法,手指贴键,手指,手掌关节支撑好,肩部手臂自然下垂放松,通过手臂手腕的共同向下弹奏,迅速,灵巧的把声音弹到底,且有弹性的快速离开。需要达到的音响效果是整齐,结实,轻巧,有弹性的。在高师钢琴教程中,一册P48两条《练习曲》、二册p75《莱姆安练习曲》等。
伴奏性质的和弦弹奏
1.无跳音记号和弦弹奏方法:与旋律性质的和弦弹奏方法一样,指法正确,手指贴键,指关节和掌关节支撑好,肩部,手臂自然下垂放松,通过手腕带动手臂向下运动,把力量传递到指尖,整齐的弹奏和弦。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因为此时的和弦是作为伴奏声部出现,所以音量不能太大,音色不能太亮,因此,我们在下键速度上可以放慢一点,同时,下键时手臂自然的重量也不要无控制的向下放,以求达到整个作品的声部平衡。钢教中谱例有:二册p18《莱姆安练习曲》、四册p30《四月-松雪草》等。
2.带跳音和弦弹奏方法:与旋律性质和弦的方法大致相同,指法正确,手指贴键,手指,手掌关节支撑好,肩部手臂自然下垂,通过手腕手臂的共同向下弹奏,迅速,灵巧的把聲音弹到底,一定富有弹性的。同样,为了达到声部之间的平衡,在弹奏时注意下键速度稍慢,寻求音量有控制,音色有于主要声部区别的声音。在高师钢琴教程中,一册P46《瑶族长鼓舞》、p50《练习曲》、p65《练习曲》、p66《勇敢的骑士》、p92《未完成交响曲》、p99《快乐的农夫》、二册p《叙事曲》、p48《小托卡塔》等包含此类技术。
分解和弦的弹奏
1.短琶音的分解和弦:通常这样的琶音在不同的调里,有固定的手位与指法,因此,弹奏这类琶音首先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指法练习。同时,在弹奏过程中,指、掌关节支撑好,指尖不要扣的太紧,让手能自然的圆弧线条,放松肩臂,用手臂自然下垂的力量弹奏。因为是密集音符弹奏,所以颗粒性也非常重要。弹奏时,手指要主动弹奏,把声音弹奏出清晰、连贯、均匀的音响效果。手腕可以根据每一个和弦帮助手臂呼吸一次,既可以给手指,手臂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又能让作品更具音乐性。在高师钢琴教材中,一册p60《摇篮曲》、二册p13《练习曲》、p22《练习曲》、p23《练习曲》p26《F大调小奏鸣曲》、p58《珍重再见》、p115《练习曲》这些作品包含了这类技术。
2.长琶音的分解和弦:这类琶音也有固定的手位及指法。除了,和短琶音的一样基础技术的弹奏方法之外,由于每个八度的音区有较大距离转指和跨指,因此,手指和手臂的默契配合非常重要。在转跨指中,手指一定要通过手臂帮助迅速准确贴键,到位,同时,手指主动弹奏。弹奏的音响效果到达到流畅完整,音色统一,且通过手臂的自然重量让整个长琶音成为有音乐线条。在高师钢琴教程中,三册P77《蝴蝶》、四册P70《车尔尼练习曲》、p116《乌苏里船歌》这些作品包含了此类技术。
3.低音与双音的分解和弦:这类技术的弹奏,和短琶音的弹奏技巧很相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双音弹奏时,因为需要整齐,且音色统一,手臂的自然重量就非常重要,在指掌关节的帮助下,手臂自然下垂,把量放到指尖上,通过手腕手臂的配合,让力量自然迅速的转移,且,要稍微突出强拍音(无论是单音或双音),让这类音型有层次。在高师钢教中,一册p68《练习曲》 一册p73《练习曲》等作品包含了此类技术。
4.双音的分解和弦弹奏:这类弹奏因为都是双音的音型弹奏,需要运用双音的弹奏方法弹奏,这里将不在做详细的介绍。高师钢教中,一册P48《练习曲》,二册p22《练习曲》、p23《练习曲》这些作品包含了此类技术。
带低音的注释和弦:这类音型通常以八度音型加注释和弦(原位或转位)构成,如果是出现在旋律声部,通常八度会是构成一个线条声部,密集的和弦也会有一个旋律线条的设计,这类弹奏需要注意声部的平衡,手臂力量的控制和下键速度是关键。这类技术通常会出现在技术比较困难的作品中。另外,当这类音型出现在伴奏声部时,就比较常见了,这类音型,一定要突出和弦低音,比较密集的和弦部分,下键和离键都慢一些,加上踏板,营造出良好的音响与和声效果。这类作品,多出现在声乐伴奏曲中,高师钢琴教程中,钢琴三册p14《重归苏莲托》、p71《抒情圆舞曲》、p84《玛祖卡》、四册p24《圆舞曲》技术包含了此类技术。
和弦的种类繁多,技术艰难,在整个弹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耳朵聆听弹奏出来的声音是否好听,是否达到音乐作品的本身要求。
在高师钢琴教程中,和弦设计到的几个主要音型与弹奏类型就包括了以上的内容,其重点的核心要点包括运用正确的指法,良好的支撑,手臂的力量运用,下键的速度及手指的灵巧准确的配合,以上则是我在高师钢琴教程中和弦技术的研究,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