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2019-09-10 07:22:44郭燕
科教新报 2019年4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材目标

郭燕

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很多专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體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行为的归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定位,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它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再加工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所以我们要转变单一的目标体系,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除了要考虑面向全班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进而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如对于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采取多种算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并引导学生找出最优的算法。毋庸质疑的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肯定不在于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而在于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处理教学资源

数学教学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应当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当前,在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非数学本质的东西,缺乏数学味,教师在课堂上就会越扯越远,使整个课堂出现跑题现象,使学生的思考难以深入。数学味丢失了,数学的“魂”也丢失了,削弱了学生的感悟过程,同时也丢失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的过程。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是广大教师应关注的话题,也是数学教师新课程理念认识与实践回归数学本位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挖掘教材知识内在的联系,对教学的组织、呈现方式进行灵活地调整,并构建弹性化的教学设计。所以,数学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合理处理教材,整合教材。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有时需要通过学生操作实验、思考讨论、 合作交流等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但是,数学教学不是“作秀”,不能盲从追求“花架子”。比如,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往往导致只有形式的效果。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组织和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恰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领域中的知识博大精深,学之不尽。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想,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因此,教学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运算等一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我们的目标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3:03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