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44赵波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6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应用

赵波

摘要:作曲技术理论是音乐教育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演奏、演唱水平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钢琴教学中,作曲技术理论对其显现出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相关知识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的融合运用,可以加深学生对钢琴曲谱的记忆,对音乐情绪情感准确的把握,对音乐内容较客观的反映,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钢琴学习效果。本文通过探讨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为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和钢琴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教学;应用

引言:音乐教育中的作曲技术理论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创作方式的个体表现手段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掌握音乐作品的风格、形式和题材,从而帮助演奏者更好的表现作品内容的一种技术理论。一般而言,音乐教育中的作曲技术理论主要包括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四大部分。作曲技术是建立在对音乐作品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音乐学习和理解的基础。在钢琴教学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的张力与色彩、音色的控制和音乐风格等各方面的研究分析与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内涵,以更好的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演奏表现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作曲技术理论对钢琴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

钢琴弹奏是钢琴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弹奏水平体现着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同时也体现着学生的演奏技巧。钢琴的弹奏不但包括主旋律,还包括多声部织体的弹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完成。传统的钢琴教学多是以教师的经验为指导,通过反复大量的弹奏练习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和表现能力,但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局限,因为钢琴曲谱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风格、类型、结构和弹奏要求也各有不同,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所有曲谱的弹法,提升弹奏水平。而通过作曲技术理论,可以将钢琴曲谱的织体类型、旋律特点、调性布局、和连接过渡等要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将不同的钢琴曲谱以作曲技术进行拆分,通过这些要素的分析和记忆应对不同曲谱的变化,提高弹奏水平。

(二)加强学生对钢琴曲谱的记憶能力

钢琴的弹奏是建立于对钢琴曲谱的熟练掌握和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求学生在钢琴弹奏时曲谱铭记于心,这就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弹奏钢琴是虽然由乐谱做参照,但如果学生不熟悉乐谱内容,那么在弹奏时就需要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熟悉和查看曲谱上,无法准确的表达钢琴作品的情感和风格,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弹奏效果。而通过作曲技术理论,学生可以将钢琴乐谱的结构组合方式、和声与旋律的配合关系等要素进行拆分,将复杂的钢琴曲谱进行简化,整合曲谱中的各类弹奏技术,从而有效压缩记忆的内容,降低记忆难度,提升记忆效果,帮助学生通过对钢琴曲谱的熟练记忆提升弹奏水平[1]。

(三)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

钢琴演奏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曲谱进行演奏,另一种是根据指定的主题进行即兴演奏。对于钢琴的初学者来说,在不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经验和技术的情况下,只能够按照曲谱进行演奏,如果脱离了曲谱的指引,就无法顺利完成表演;而即兴演奏则适用于那些已经具备了一定钢琴演奏经验的弹奏者,他们可以根据过往钢琴演奏的经验或脑海中大量的钢琴作品,结合当下的感受和灵感进行即兴创作。即兴演奏需要具备丰富的钢琴弹奏经验和音乐理论知识,而作曲技术理论则可以帮助学生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根据主题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旋律发展、和声配置、调性布局和结构组合,在作曲技术理论的架构中进行即兴演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钢琴作品。

(四)提高学生的钢琴作曲能力

钢琴教学既包括对学生钢琴弹奏水平的训练,还包括对基础音乐理论、创作能力的培养。作曲能力是推动音乐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钢琴弹奏水平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而获得,但重复化的钢琴曲目限制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让钢琴演奏失去了灵魂和活力。而学生的作曲能力,是帮助其灵活运用音乐知识,在众多钢琴演奏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能力,作曲能力的培养可以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为钢琴演奏注入新的活力。而作曲技术理论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作曲能力,学生可以将脑海中通过钢琴对音乐表达的灵感通过作曲技术谱写为曲谱,将抽象的灵感转化为具象的作品,通过不断的创作促进个人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个人在钢琴学习中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教师实践指导原则

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是钢琴教学课程中一项比较复杂且需综合分析与讲解的课程,其中包括了音乐织体、曲式结构、和声布局、复调技术等多个教学课题,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理论的熟练掌握要求较高,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或没有接触过钢琴作曲,那么学习和练习的难度会比较大,且后期的应用环节对学生而言也比较吃力。因此,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的实践指导,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针对性的开展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作曲技术理论融合到多种形式的钢琴教学当中,既不能只重理论单纯的说教,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脱离开来,而是让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升作曲技术,将作曲技术理论的核心内容巧妙的融合于钢琴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对各种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演奏融会贯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

(二)理论知识储备原则

对学生而言,无论是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还是钢琴演奏的练习,乃至是后期的自主创作,都离不开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脱离了理论知识的钢琴教学只能流于表面,无法实现其真正的教学效果。因此,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应当重视理论知识的储备,通过扎实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钢琴学习和演奏才能不断创新,才能为音乐作品注入生命和灵魂。

(三)构建教学体系原则

钢琴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曲技术理论的应用不是一个单独的课题,而是包含于完整的钢琴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完整的钢琴教学体系为基础,将作曲技术理论融合于钢琴教学体系当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学习一个或几个分散、独立的知识点,让学生无法与钢琴学习联系起来,更不知该如何运用。因此,钢琴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全局和系统的观念,通过教学体系的构建将作曲技术理论与钢琴教学巧妙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三、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曲式结构教学

曲式结构是了解钢琴乐曲表现手法和音乐形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钢琴乐曲结构的分析,可以将作品中主题的特点、和声与调式调性的布局、结构的构建原则等要素分析出来,将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搞清楚,从而应用于学生的钢琴演奏和创作之中。因此,在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曲式结构理论和方法。曲式结构教学应包括几个重要环节:第一,曲式结构理论知识的学习,由钢琴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入手,了解作品的章节、构造。第二,乐段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赏析钢琴乐曲中的具体乐段,分析乐段中包含的主题音调及和声进行特点,内部结构的规律等,使学生掌握乐段划分的技巧,提升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三,曲式结构的实践应用,通过对钢琴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对钢琴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而实现曲式结构教学的有效应用。

(二)和声教学

钢琴教学中的和声教学,指的是对钢琴作品的主题与和声的配置关系,和声进行的张力与色彩、调性发展的方向与布局的逻辑对学生進行仔细且深入地分析、讲解与探讨。和声教学是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钢琴创作的基础。和声配置与和声音型的选择与创造是和声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和声的配置常常与音乐的时代风格特征、调式调性特征、民族性特征及其和弦外音的使用等情况密切相关,和声横向运动所形成的和声节奏与旋律特征密切相关,而和声音型的选择与音乐表现的或场景或情绪或风格等方面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均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钢琴作品深入地分析作品,总结规律,形成完整的和声知识架构,为钢琴演奏和后期的创作奠定基础。

(三)配乐教学

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作品,在音色上具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审美,对音色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也可以用来传递不同的感情色彩。钢琴的音色具有很高的辨识度,音域很宽,可以很好的传递音乐作品的内涵,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因此,在钢琴教学的配乐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对钢琴音色的控制进行严格的训练,对钢琴作品中的哪些片段是模仿弦乐的,是独奏还是合奏,哪些是模仿人声的,哪些主题是模仿木管的或是铜管的,哪些地方又是模仿打击乐的等等,总之,通过帮助学生对音色知识的掌握,加深对钢琴作品的情感体会,丰富对钢琴作品的演奏表现手段,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四)复调教学

钢琴音乐中的复调作品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和连贯性,而且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则进行发展变化,需要学生认真研究、反复练习,做到手眼耳的协调,才能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这对学生的演奏技术要求较高。复调与单声相比,在节奏、韵律、情绪表达等方面都更具优势,通过多种旋律的组合进行创作,可以达到良好的表现力[3]。因此,在复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技术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协调能力,在对复调音乐的分析讲解时,需讲清楚模仿复调中主题、对题、答题以及它们的发展变化,对比复调中各主题的音乐形象对比等,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知,从而促进个人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结语:

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充分考虑其有效价值,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构建系统的钢琴教学体系,将作曲技术理论的核心内容融合于钢琴教学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曲式结构教学、和声教学、配器教学和复调教学等内容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表现,促进钢琴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把姝艳.探讨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7,(07).

[2] 邵承帅.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黄河之声,2016(20):52声

[3]胡佳.作曲技术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13):176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应用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
谈钢琴教学中意志力与兴趣的培养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51:52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22:00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