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华
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中学生物课程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生物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包括了“理性思维的锻炼、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几方面,作为身处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在此,我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几点做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理性思维
“问题情境”是在具体目标指引下,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人的生殖》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抛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怎么来的?妈妈说我是路边捡来的,你相信吗?”学生在导入问题的引导下,明确了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的,人的生殖过程包括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分娩等环节,知道人的生殖不是神秘的,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总之利用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受到了生命教育,从而构建生命观念。
二、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探究教学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关注心血管健康》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的生命更持久,你觉得你需要什么?学生想到了健康、自由、财富等,非常积极热情地讨论,然后教师通过一个肥胖者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过度肥胖的危害。体会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身“体会”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生活甚至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了学生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的情感。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生物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通过加强实验操作,使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真正实现以实验教学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例如,在学習《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时,首先学生自己做洋葱鳞片叶上表皮细胞的装片,并观察,教师再演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玻片制作过程,学生再自己制作并观察,然后运用显微镜仔细观察进而画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图,并和植物细胞进行比较,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不但加深了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认识,而且熟练掌握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运用实验探究生命现象和规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四、关注热点和生物前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生物学教学中,多关注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适时地与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材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发展动态相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关注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是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通过“科学家的故事”“社会伦理问题”“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物科技发展”等专题内容,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进展、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家坚韧不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领域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例如:我国著名科学工作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实现了水稻育种的突破,给社会经济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解决了自己国家的吃饭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为全世界所面临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尽可能多地将一些伟大生物学家的名人轶事贯穿到平时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到他们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了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将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科学意识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