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莉莉
我国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排在首位。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一词,可见其受重视程度。在国家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实践创新是六大素养之一,以上种种都能看出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国家政策和教育导向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教育因此也应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改革创新。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创造力却排名靠后。我们的强项是培养标准化人才,弱项在于创新的人才培养。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要培养创新的学生势必要有不断创新的教育。
创新推动时代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革新,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是整体宏观的,而作为基层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落实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微小创新来细化落实。如何通过教学微创新让师生受益、让教学提高呢?下面,笔者就从创新入手、结合实际谈谈自己进行“教学微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何为“教学微创新”?
好的创新也需要修正,微小改进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如今对于教学微创新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笔者根据个人的理解,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表述教学微创新。
第一个关键词是:教学——教学微创新是教师基于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在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开展的符合教学规律、能够促进教学发展的改革。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案设计、新课引入、教学提问……每一个涉及教学的细枝末节都可以作为教学微创新的内容。
第二个关键词是:微小——教学微创新妙在“微”,也就是“微小”的教学改革。无论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一场前所未有的教学活动、一次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一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课堂提问、一次灵感顿生的作业评语,或者一个教学工具的使用都是微创新的切入点。创新是对细微之处优化形成的质变,将使微创新由“微小”变成“宏大”,从而产生大的影响。
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具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这里所指的创新可以是“拿来主义的创新”,也就是借鉴别人的做法,或在别人的做法中得到启示加以改良,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施的创新做法;也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的创新”,或者是前从未有的“完全原创的创新”。还可以从教学的形式、内容、方法、工具、场地、环节、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创新说到底其实就是改变。
第四个关键词是:实效——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基于教学需要、确有必要,对现有教学有实效的、能真正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改革创新。
第五个关键词是:草根——微创新之妙,还妙在你行,我也能行,它是每一个基层教师人人都能参与的基层研究、“草根式”改革。
综合来说,笔者认为,教学微创新是教师基于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的细微且具有创新性、符合教学规律、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人人都能参与的“草根式”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中的微创新
课程的设置是一种教育导向,它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引领着课程实施者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决定了在此课程下将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教育者必须明确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现行课程还存在什么样的不足?这样才能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课程种类、增强课程实用性、增加课程选择性,在对本校教学实际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校本课程范围内进行一些微创新,开设一些“创新课程”,通过创新课程的合理设置补齐现行课程的短板、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使不同学生得到各自不同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力。校本课程的空间和容量非常有限,因此,这里所指的“课程”只是一个大的概念,并不表示它就是一节课,它更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各种形式来体现课程理念、实施课程行为。
课程微创新之一:开设“市内游学课程” 当下“游学”成了各校热衷的一个话题,寒暑假带学生深入某基地进行游学、或带学生到国外进行十天半月的短期游学均搞得如火如荼,此番游学收获虽丰,但实际操作的难度较大、组织投入的成本太高。如果转变一下思路就能开展有效的微创新,将远处游学变为近处游学、高成本游学变成低消耗游学,如组织师生到市内、区内的优秀大、中、小学进行深度的游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真实的了解学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调整和优化小学教学。
课程微创新之二:开设“中小衔接课程” 想到这一课程是源于调查发现六年级学生毕业进入中学后,大都会出现心理压力大、成绩大幅下滑、心理抑郁等现象,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对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节奏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如果能在小升初前,通过“中小衔接课程”使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过渡,这样的现象就会得到较好的缓解。怎样操作呢?各校可根据自身实际策划操作,如利用中学“教学开放日”“主题活动日”以及“市内游学”等契机,让小学六年級的部分学生进入中学进行一天或半天的实际体验,了解即将面对的中学生活、老师的教学方法,在与中学生的交流中做好适应中学学习的铺垫与过渡。
课程微创新之三:开设“创新发明课程” 我国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但创新能力却远不及很多外国学生,静心反思,是不是我们没有给足学生创新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呢?由此看来,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显得更加的紧迫和重要,而青少年时期正是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学校如能开设“创新发明课程”,从小抓实创新创造,则是对学生潜能的重度开发。
1.建立创新智囊团队。整合智力与技术资源,邀请专家与教师、学生代表组建一支力量强大的创新智囊团队,通过开展创新发明讲座、科技交流参观、参与大型活动等方式对师生进行理念、理论上的充实。
2.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创新发明课程需要倡导、挖掘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无论是木瓦工、园艺、机械、电气等生活小事中的实践,还是自己线路、模型、玩具的设计、改装、发明都给予方便和鼓励,提供大量的DIY服务配套,让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不点儿,也可以拿出“不那么离谱”、有独特之处的灵感,或让专业人士产生跨学科、跨领域的奇思妙想。
3.创新发明活动助推。创新的核心是发现、保护、扶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举行“创新发明节”推进课程的开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研究内容要小而实,重在创新研究的过程,无论成果优劣都能得到展示,搭建平台展示学生创新发明作品,并引导性的对有创新的发明进行评奖,优秀发明专门在展室陈列保管,甚至专门设置“创新发明基金”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4.拓宽成果展示渠道。定期召开“创新发明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将自己在寒暑假、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发明成果得到展示。同时,这些成果要走出校门推向校外,参加区、市乃至全国的创新发明比赛、科技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新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拓展知识产权局等机构联合,将学生中优秀的发明创造作品建立档案,申请专利,甚至与企业联合进行生产销售,尽可能地为学生拓宽创新发明成果的展示渠道,使学生的创新发明发挥最大的作用。
课程微创新之四:开设“亲子交流课程”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比任何教育实施的时间和影响的程度都要长。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如果亲子关系融洽了、家庭教育到位了,学校教育则是如虎添翼。但考虑到家长的时间问题,因此此类课程不单独占用教学课时,而是借助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穿插进行,或以节假日为契机,通过学生回家实践的方式落实“亲子交流课程”。如在春秋两季的运动会中设计“亲子运动会”,利用学校家长开放日开展“亲子交流活动”,元旦、六一等大型活动进行亲子活动。
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开设一系列有利于师生发展和教学提升的微创新课程。如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生存体验课程”,利用学校外事接待、大型活动等开展“人际交往课程”等。
教学管理中的微创新
教学团队的微创新——打造4+X的教学协作团队 学校工作的特点,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团队的所有工作业绩都是以学校为单位,整体得到检验,一所学校的成功是全面的成功,单凭某个老师、某个学科、某个方面的成功,不足以支撑起一所学校的成功。“成功靠自己,完美靠合作”,我们不管是平时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还是教学质量调研、教学竞赛,都会搭建研究团队,实行团队联动、团队研究、团队提升。经过这些年的磨砺,我们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有强烈归属感和责任心的“4+X”的教学团队。
4——教学校长、学科主任、年级(学科)教研组长、学科老师。
X——名师专家、教科室主任、同年级老师、同学科老师、其他学科老师等。
教学管理微创新之一:每日十分钟教学研讨会 每天,教师都可能碰到因教学而起的问题,如果都要等到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来解决势必太晚,即使及时的向某位老师请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问题定不能摆在那里苦等,及时找到方法才是解决之道。要“及时”莫过于年级研讨了,它是教师最熟悉、最亲近、最有效的方式,是人人都能及时参与的、最基层的教学管理平台。针对教师课时多、教育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可开展“十分钟教学研讨会”,即由各年级学科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固定的“研讨会”时间,在此时间段内对当下教学问题进行交流会诊,并对后一步工作进行内容方法上的交流。十分钟虽然很短,但坚持每天10分钟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管理微创新之二:多元学生学习评价 学生在班级、学科的学习情况通常由任课教师自行评价,长久下去这样的评价效应会逐渐减弱,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借助外界评价的方式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大评价的激励作用呢?比如:当专家、校长、主任、老师到班级听课时,除了关注教师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将学生不同的表现记录下来,待下课后及时向全班学生通报,指出学生在课堂上优秀的表现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出课堂中的不足以勉励学生不断努力。此时,听课者作为本班师生以外的第三方,其评价的视角和看法将有所不同,很可能会发现日常教学中难以发现的亮点、看到习以为常又未曾察觉的问题,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做出分析,从而弥补常规班内评价的不足,增强多元评价对于学生的激励性和改善性,发挥多元评价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这仅是笔者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一点微创新设想,评价学生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学生、找准学生的需求点、抓住评价的激发点,在评价中加入一些微小的创新点,或许会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教学活动的微创新——创新型主题式教学活动 ①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专题访谈活动。市区级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多年的教学中累积了各种教学“高招”甚至“绝招”,因此,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均比较高。另外,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生力军,有激情、有干劲但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中存在许多困惑急待高手帮助却苦于没有途径。怎样能将两方面有效的链接起来,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又解决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困惑,带动团队整体教学实力的提高呢?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教学微创新的切入点,“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专题访谈活动”不妨为一种好办法。首先由骨干教师找出自身教学中“最擅长”“小而实”的一个点作为访谈主题,比如“作文教学”“计算题错因分析”“体育课设计”等,并围绕主题开展一次讲座。再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困惑选择相应的教学主題参与进去,与骨干教师面对面交流研讨。这样,既最大可能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又整体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助推了教学队伍的专业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这样的活动虽非独创,但其中却渗入局部的创新举措:一是打破年级和学科的壁垒,跨年级跨学科交流;二是变大型教研为小型沙龙、变研究讲座为学术研讨;三是把选择权交给老师,让交流学习更有针对性;四是此活动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实,访谈聚焦于教学的一个方面、一个焦点,重点是在一个教学点上深钻、深挖,让骨干老师的“绝招”能惠及青年教师,使之更广泛的运用及提升教学。
②教学研讨沙龙。“增强教学队伍的团队意识和能力、提升整体教学研究水平”是抓好教学管理的主要方面,为此,我们量身定制了一场主题鲜明的教学活动——基于年级和学校的教学研讨沙龙活动。也就是让每个学科、每个年级的教研活动公开化、扩大化,让年级教研活动在成为全校性开放式的教学研讨沙龙,这样一来,教学研究的内涵、品质、水平则会大大提高,这种以课堂教学现场为抓手、以研究交流为途径的研讨,来自于一线又受益于一线,真实朴实而又扎实,实现了教师人人参与、自主研修、团队提升的目的。这项微创新的关键点在于“开放”“激活”“团队”。
开放——将年级教研活动向全校公开,一个年级开展教研,全学科、全校老师都来参与。
激活——年级教研团队是相对固定,又最基层的教研组织,这个团队活起来了整个学校的教研团队才能活起来,因此,必须想办法撬动它、激活它,所以我们通过设置专项评比激励来激活个人和团队。
团队——在评比激励规则中,我们通过设置“必须人人参与才能获奖”的规则,把每个人的团队意识都激发起来,再通过设置团队奖传递一个信号,年级教研组必须合作。
③全学科学生学习竞赛——变教学检测为趣味竞赛。教学微创新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怎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活泼而又赋于创新意义?由此想来,面对全校学生所有学科开展“全学科学生学习竞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项目涉及硬笔书法、现场作文、主题演讲、速算、数学手抄报、舞蹈、器乐、绘画、手工制作、英语字母、诗歌、美文书写等各类竞赛,这类活动并不少见,但它在传统的基础上作了一点微创新:一是全覆盖,即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几乎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奖,能很好地激发全体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学生也因此体验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二是自主選择,语文、数学、科任三个部分的老师,在竞赛项目的设定上有充分的选择权,每学期、每个学科的竞赛项目都有调整和改变;三是趣味性,学习竞赛实则是加入趣味性的学习检测,就是对所有学科、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扎实而有趣的测试,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无形的促进作用。
④以教师为单位开展的“教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的大环境老师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课堂教学教师是可以主宰的。学生有什么学习需求,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都是老师可以控制的,遇到教育教学问题,只要在老师的课堂范围内就可研究实施改革。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教学中的一个点来寻找研究主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由教师个人或者由本人领衔其他教师参与的,小而实的“教学小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学校要借助小课题研究推进教学工作的高效发展,并对优秀的课题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在校内进行课题成果的展示和推广,增强科研的实效性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教学微创新是一种具有改革价值的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每个小小的教学创新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凝聚了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它是通过小视角见大智慧、高视点立意、低重心实践的教学革新,教学微创新看起来不够宏观、不成体系,但在有效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同时,可能引发对教育大问题的突破性思考,意义绝不可低估。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