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2019-09-10 07:22潘惠茹
南风·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乡情画画美术

潘惠茹

饶凯玉

1946年3月生于广州,祖籍梅县。1964年广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初中毕业,响应党“上山下乡”号召,到宝安县沙井人民公社上星大队插队务农,后因会写会画调到沙井百货公司工作,2004年退休。1971年创作的作品《体育之花》《四员》参加宝安县美术作品展览,是宝安县展览史上第一次出现剪纸艺术。

天赋异禀,从小着迷画画

大多数有艺术天赋的人,自幼就比常人出众。饶凯玉也不例外,她从小最喜欢看小人书(连环画),只看画,文字放一边,上课也在台底下偷偷看,属于那种读书‘不认真”的学生。

饶凯玉上小学二三年级时,看见一个物体,就能落筆透视构图画画。那时的她根本不懂什么是透视。饶凯玉经常见什么画什么,看见靓的东西就想画,女同学特别喜欢叫她帮忙画公仔,因为知道她画得漂亮。在上初一时,饶凯玉已经会速写,几笔就画出一个学生拿着一把扫帚。

她至今还记得初中第一节美术命题课,老师要求按照“农业大跃进、工业大炼钢”的命题来画画。她脑海里—下子联想到农业的画面是一条谷稻穿越云层65米高,工业就是工字钢。当她将画好的作业交给美术老师,没想到老师看过画后,非常凶地批评了饶凯玉,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她的画是抄袭来的。饶凯玉被骂哭了,但她不是内向、不敢反驳的人,她有理不怕声高,严重声明这是她自己创作的,不是抄的。后来,老师也向同学们了解,知道她一直爱画画,而且画得不错,这幅画是她原创。老师诚心向她道歉,对她态度也来了180度的改变。

响应号召,下乡落户宝安

1964年,初中毕业后,饶凯玉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知青队伍,作为广州市第一批知青来到宝安,被安置在沙井公社上星大队一队。每天与农民一起出勤下田劳动。她当过出纳员、工分员。在回城无望时,她选择了落地生根,1970年嫁给上星一队的本地青年,接受革命洗礼一辈子。

在上星一队插队接近五六年时间,饶凯玉没有动过画笔,没有画过一张画。白天干农活,晚上没有电,根本没有条件画画,画画这个兴趣被搁置一边。

1970年,大队妇女主任曾柳英结婚,当时在生产队当出纳员的饶凯玉想送点贺礼,但没有多余的钱送礼,只能花了5分钱买了笔、橡皮,在生产队喂完猪后,匆匆回家找了张小纸画画。当时盛行革命样板戏,十套样板戏深入民心,她拿起画笔就想到白毛女劈腿飞天的画面。好多干部来参加婚礼,很多人见到饶的画都说漂亮。

当时在沙井船厂负责木船设计的职工叶庆球,看到饶的画后,眼前一亮,马上推荐她参加宝安县群众艺术画展,这是宝安县第一届业余爱好者画画比赛。当时的饶凯玉无笔、无纸,只能花了几分钱买最简单的工具。她画了一幅一位农村赤脚医生背着十字箱出诊的画,取名为《夜诊》。

作品交到公社,由公社统一转到宝安县。宝安县文化局采纳了她的画,召集所有入围的作品作者集中参加培训。饶凯玉收到通知,犹如一道阳光射进来,生活自此有了颜色。

刻纸成画,刻出靓丽人生

饶凯玉从来没学过国画,也没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学。在宝安县集训一个月期间,她看别人怎么画国画,就学会用宣纸、毛笔、水彩。老师给她一本书,建议她向国画发展。她发现书里有几幅小剪纸图很有趣,突然勾起她的创作灵感,为什么不画农村题材呢?她决定创作农村“四员”(出纳、会计、保管、记工员),“四员”是当时典型的社会人物。她不要画国画,要刻纸成画。她先用毛笔在纸上勾勒出形象,修改定稿,后用印写纸反转复印在刻纸上,再用刀刻纸成画。她当时使用的刻刀还是宝安县文化馆郭炳安馆长送给她的,郭馆长也许不知道就是他送的这把刻刀成就了一个人的人生,创造了本土艺术的历史。这是宝安县展览史上第一次出现刻纸画艺术。这一套农村《四员》让宝安县文化馆的领导和同行集训的业余画画爱好者大开眼界,都夸赞题材新颖,构思独特,手工精美。后由宝安县文化馆作为展览作品并收藏。

大家都以为饶凯玉的作品是剪纸,她却说她的作品是刻纸画。她不用剪刀,而用刻刀。她的每幅作品都是精心设计,既讲究构图,又讲究造型和形象,更有艺术性。

从宝安县学习归来,县文化馆领导送给饶凯玉一批高级制图纸,并鼓励她要坚持创作。她的创作热情被激发出来了。自此,白天再忙再累,晚上也挑灯刻画。

1977年,饶凯玉代表宝安县参加惠阳地区美术作品展览。大队干部和公社干部陆续有人认识她,大家都知道上星有个饶凯玉会画画,会剪纸。大队安排她去上星小学当代课老师,算生产队一级劳动力。宝安县卫生局、文化馆好几个县单位来招她当美工和宣传员,但是她考虑到自己既然选择了家庭就好好留在这里,总要有取舍。后来她进了百货公司,分到柜面卖胶鞋,又兼当百货公司的美工。没人来买鞋时她就在柜台上画画。

饶凯玉在百货公司工作是“一脚踢”(包干、包揽),商场的布置、节日的宣传画都要很讲究,像国庆春节这些大节日特别讲究布置,要构思图画,要想好摆位。商场换季货品广告画她也负责,兴达金行的金饰托盘都由她设计。

饶凯玉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5点在百货公司上班,下班回家把孩子安顿好、家务收拾好,还要忙商场的广告画到深夜一两点,如果自己还要刻画,也就两三点才休息,但是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1981年,她创作了《寿仙图》《极乐天仙》两幅作品参加深圳市美术作品展览。1984年创作《武林雏鹰》参加“深圳市庆祝国庆35周年美术作品展”获佳作奖。

从1971年起至今,只要有通知下来组织美术作品参展的,饶凯玉都参加。她说,每一次参展,所得到的并不是外在的荣誉,而是真正在内心找到了一种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境界。只要双眼还能看得见,手还能拿起刻刀,创作一直在。

《蚝乡情曲》,讲好沙井故事

饶凯玉的作品特点鲜明,都是以人物为主题,通过人物来反映现实社会、国家大事、喜庆事,作品可以说是贴近生活、主题突出、内容丰富。

饶凯玉平时十分关注时事,当她在报纸看到国家发生大事,她就有创作的冲动。比如神舟七号上天,她说脑海里马上呈现太空人驾驶神舟七号上天的画面。1984年,庆祝国庆35周年,她创作了《武林雏鹰》,获得了“深圳市庆祝国庆35周年美术作品展”佳作奖。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她脑海里呈现的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画面。

她最得意的作品还是《蚝乡情曲》。记得还是在1985年,有一天,她在沙井大街遇到沙井水产公司经理陈沛忠,陈经理对她说:“沙井是蚝乡,可以创作一系列以蚝为题材的作品。”然而饶凯玉不是蚝民,没出过海,也没养过蚝,但是经过陈经理这么一说,她开始搜集有关蚝民做蚝的材料。后来,她创作了《蚝乡情曲》参加“深圳特区美术作品展览”,获佳作奖。《蚝乡情曲》之一、之二,《蚝业新村》《晒蚝姑娘》等一系列作品参加了省、市、区展览,还去香港展出,各大媒体都刊登她的作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知道并关注蚝乡沙井。《蚝乡情曲》之一之二系列作品,可谓是饶凯玉最为呕心沥血的创作,作品倾注了她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这些年,只要参加比赛,她的作品基本上都在二等奖以上,很少拿三等奖,哪怕全国性的比赛也不例外。当记者采访饶凯玉时,问她是不是视作品如命,她说没认为自己的作品像命一样珍贵,作品只是一种纪念。她坚定地认为珍贵的不是作品,而是这些年来在物质生活奇缺,工作环境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坚持个人爱好的信念。

猜你喜欢
乡情画画美术
钟 声
美术篇
乡情
念旧物,忆故乡,诉乡情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乡情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