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杰 吴锐
【摘 要】 文章利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计量统计分析法对近10年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研究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需要,学术关注度不断提高,且不同的研究主体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还获得了较好的基金支持,但研究质量仍待提高,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9)05-0032-05
我国高校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战略要地,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学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各高校学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齐学前教育发展短板、解决“培养什么学前教育人”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研究共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法,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近10年的相关文献208篇,在此基础上又以“高校”“高职高专”“高校”为主题词进行二次检索,最终筛选出189篇符合要求的文献。第二阶段,聚焦符合要求的189篇文献,对其题目、发表与引用文献量、关键词共现、摘要、研究方法、正文、基金分布、文献来源、相关学科进行单元分析,基于单元分析建立编码系统。最后,将主题编码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得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总体研究现状及具体内容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总体研究现状
基于对189篇文献的题目、关键词共现、文献来源、基金分布等的计量统计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呈现出学术关注度及研究质量不断提高、贴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需求,但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的总体现状。
1.学术关注度提高
自2004年,尤其是2010年以后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的相关研究从发文量、文献的被引次数以及线性预测来看,呈整体稳定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可见随高校学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相关研究的学术关注度不断提高。
2.研究质量良好,但仍待提高
基于对文献来源的编码计量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的文献主要来源于硕士、博士论文,一般省级期刊,会议、报纸,高校学报,综合性的教育学、社会科学、学前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其各自所占比例分别为18.6%、27.5%、1.6%、46.5%、5.8%。可见硕士、博士论文及高校学报是主要的文献来源,而硕士、博士论文以及高校学报是反映某研究选题前沿性及研究质量的重要指标。此外,按照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规律,某领域的绝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由统计可知,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相关研究共于核心期刊发文9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发文2篇。综上可知,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相关研究质量良好,但相关研究仍较少刊发在核心以及CSSCI来源期刊,研究质量仍有待提高。
3.紧随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共现可反映2004至2018年之间与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具有内在联系且数量相对较多文献所关注的主要热点问题。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中高职衔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等,在统计中“其他”指的是出现频次少于2次的关键词,如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美国城市驻校培养模式、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本科高校职业化转型改造等(如图2所示)。以上关键词共现表明:当下研究紧随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步伐,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寻求转型的需求。与此同时,“全实践通融”“融园模式”“校企合作”等关键词的共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的具体途径。
4.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方法占主导,研究方法单一
基于对文献研究方法的编码分析,189篇文献中,使用内容分析法、思辨法、文献法、混合方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计量统计法、观察法、访谈法占比分别为17.5%、16.9%、15.9%、14.8%、10.1%、7.9%、6.9%、5.3%、4.8%。从以上各研究方法占比可知,质性研究占主导,量性研究以及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混合研究较少,可见当下研究方法仍较为单一,仍待深化。
(二)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具体研究现状
基于对189篇文献的反复阅读,进行编码分析,共得到了12个码号。通过对12个码号归纳总结,共得到了不同研究主体、不同研究视角、不同构建路径、存在问題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研究现状。
1.不同研究主体的研究现状
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成人教育、中等师范学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高校,本研究中的高校指的主要是高职高专院校及本科高校。研究主体不同,其研究现状既有共同点,又有其各自特点。
从研究现状共同点来看,无论是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本科高校都积极探索基于教育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自身转型发展需求的新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研究包括探索构建包含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及学生管理、培养规格等要素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融园模式”等形式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的路径,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一生一特长”“幼儿体育、美育、钢琴、舞蹈”等特色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从研究现状的不同点来看,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目标与学制上的不同。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高等职业院校常以培养“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幼儿教育人才”为指导,旨在“提升自身的专业服务能力,努力办好职业教育”;本科高校则常以“为幼儿教育培养科研、管理、教学等工作人员”为目标,同时,为顺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始逐渐关注探索通过“产教对接、产教合作、产教引领”等培养应用型幼儿教育人才;其次,在学制上,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探索三年制高专以及五年一贯制(3+2)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年制高专主要探索如何改变过于重视“技术技能”“上岗考试”的现状,以推进“培养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年一贯制(3+2)高职主要探索如何基于联合办学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高校主要关注四年本科制、3+4本科制(对口招生)、3+2本科制(专升本招生)、研究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对口招生以及专升本招生主要探索如何实现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中高职及本科教育衔接的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四年本科制主要探索如何保障学生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并重的学前教育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学前教育主要探索如何构建既培养科研人才,又培养具有应用实践技能的学前教育人才模式。
2.不同研究视角的研究现状
不同研究视角指的是研究者关注探索不同理念指导下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对内容的编码分析,研究视角的不同及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践型研究视角,该视角的研究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能力缺乏”是学前教育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原因,且常基于杜威提出的“做中学”、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提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实践”为线索连接人才培养各要素,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同时,为了防止“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过于功利、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研究者积极探索新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张斌依据舍恩提出的“反思性实践者”理论,提出“反思型实践者”是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理想形象,学前教育人才不应是单纯的技术执行者,应是能对行动进行反思的“专家”,其核心品质在于能够对专业实践的不同情境作出恰当、科学的判断与反应,即具备能够生成实践智慧、反思教育现实、按需进行思维转换的核心品质,进而以高水平的专业行动付诸教育实践。
应用复合型研究视角,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提倡高等教育应推进各专业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应用”为导向,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应用复合型”也逐渐成为高校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向。在具体操作上,应用复合型学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于“应用与复合”。即“应用复合型研究视角”所提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期待学前教育人才具备一定的特长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被教者具备学前教育通用知识及专业核心能力以满足当下市场对学前教育岗位的多样化需求,表现出“实践性、知识性、技能性”综合一体的特征。当下,应用复合型研究视角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以“培养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造成缺乏特色、培养规格单一、类型模糊的“同质化”现象。当下研究者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王丽娟等人基于安康學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十二年教学实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多角度出发提出了“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应用复合型学前人才培养模式。
除以上两种典型研究视角,还涌现出了其他众多的研究视角。如为解决片面的“技能至上”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以德树人研究视角认为片面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需构建“品行、身心、知识、技能”四维的培养进行“一体”化整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联合多方优势资源推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多维度协同办学研究视角认为应从高校单一培养模式逐渐走向高校与多方合作培养的模式,构建“校、企、园、政府”“中职、高职高专、本科高校”协同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应对当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由用人单位(需方)拉动、学习者与高校推动(供方)及众多的利益攸关者(如家长、政府、NGO等)驱动的现实,社会营销研究视角提出应构建“需求驱动、平台主导、多元供给”的O2O整合型学习平台,以解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提升学历、实践技能培训、学习动机多元化、利益攸关者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的问题。
3.存在问题的研究现状
当下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基于文献法、思辨法等进行的研究指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出规格单一、层次趋同、类型模糊、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象;课程设置都涉及到教育基本理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技能、艺术类课程、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四部分,没有能够反映区域或高校自身办学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多而不精,培养方向缺乏多元性;评价仍以单一的任课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对实践考核仍较少。其次,基于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进行的研究常关注某些具体高校存在的问题,如王文洁基于对重庆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指出,培养目标定位趋同、培养规格缺乏层阶性,“3+2”课程设置重复度高、内容的结构化程度低,高职文化通识课薄弱、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校内外实践活动开展不理想、实践教学难以衔接,教学管理方式差异较大、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业评价忽视过程性和实践性评价,“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现存的问题上仍然表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上。
三、研究讨论与展望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的分析,从研究方法运用、研究视角拓展以及研究内容具体化三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待能够为解决研究质量、研究方法以及当下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考路径。
(一)尝试综合运用研究方法
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的研究不仅需要研究者通过对一手资料进行描述、解释、归纳,然后对该选题的“质”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还需要研究者进行一定的量化研究,获得更多真实的数据支持,进而达成对该选题的概括性与普遍性的认同。这不是将研究范式进行对立,而是为了克服使用单一方法而带来的问题。另外,当下的研究较少使用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活动,其具备教师、管理人员、专职教育研究人员密切配合,针对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各种可能的研究方法进行解决的特征,此研究方法将更能有效结合各高校学前教育发展、市场发展、各利益攸关者的需求来进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二)尝试借用多种理念以及学科理论,拓展研究视角
借鉴不同理念以及不同学科理论,能够为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如,研究者已经开始基于生命教育理论、社会营销的长尾理论、全实践通融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理论进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但不管怎样,当下的研究视角仍然以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取向为主,后期的研究可以借用不同理念以及不同学科的理论与当下的主导研究取向相结合,进而从多维度探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拓展视野。
(三)尝试从具体领域进行改革与探索
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的研究方向与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密切相关。面对应用技能培训、市场学前教育人才需求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利益攸关者多元化的事实,需要相关研究在后期的研究中应更加关注从学前教育的某些具体领域进行探索,如探索幼儿体育、美术、舞蹈、钢琴、科学人才、育婴师、营养师、早教教师、蒙台梭利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师等专业幼儿教育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该选题的研究更加多维化,同时为实践提供服务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斌.“反思实践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基于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14,299(1):3-10.
[2]王丽娟,鲍丽.地方本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安康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7(1):60-62.
[3]郑洪利,张驷宇,孙会扬.“三方协同、四维一体”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5-9.
[4]王艳梅,徐明祥.基于长尾理论的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陕西师范学院学报,2017,33(5):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