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
最是一年春好处。五一期间,在桃红梨白、绿树成荫的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境内的京港澳高速一侧,几名管理人员正在对新栽植的重阳木进行修剪灌溉,一望无际的苗木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出新绿。这是近年来漯河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致力森林漯河生态建设,在沙澧大地上精心绘制的一幅油画,而绿色是这幅画的主色调。
精心谋划指方向
2018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漯河市开始谋划《森林漯河生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历时6个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及多次修改调整,并于2018年12月敲定。
《方案》明确了森林漯河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5部分,提出漯河将以九大重点工程为载体,通过5年的努力,在全市计划营造林27.1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0%以上,增加湿地0.7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构建“一心两核三环四园多廊道”的生态布局,即构建中心城区“绿心”,临颍县、舞阳县两县城“绿核”,中心城区、临颍县城、舞阳县城周边的三条高标准环城防护林带,遍布全域的公园(游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境内县级以上道路及境内河流沟渠两侧生态廊道的生态布局。
九大重点工程主要是森林城市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通过9大工程实施,全面推动漯河市的绿化总量不断扩大、绿化质量持续提升、绿色效益稳步增长。
高位推动掀热潮
《方案》是指引,关键在推动。2018年,在森林漯河建设动员大会结束后,漯河立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森林漯河生态建设指挥部,各县(区)纷纷成立“一把手”任主要领导的工作机构,全市自上而下形成了“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组织架构。
在各级指挥部的强力推动下,全市上下迅速形成了抢抓时机、植树造林热潮,构建各级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大绿化格局。
西城区按照“四廊多园两带两环一镇一村一景”思路,春节前就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造林活动,推进京广高铁、S241等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建设湿地公园、街头游园,利用沙澧两河环抱优势,沿河打造生态林带,超额完成了市定目标。
召陵区组织各镇办、重点村两委、造林大户等外出参观学习,并结合实际,在城市公园化、城郊森林化、乡村林果化上下功夫,打造了召陵镇后油李村、白庄村、龙江路金槐大道和冷小线红枫大道等造林示范点。
临颍县结合廊道沿线不同地形,设计了6个方案供造林主体选择;源汇区出资租赁土地,由农投公司建设苗木花卉抚育基地,培育全区生态林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所需苗木花卉;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先造后补、购买租赁等方式,实施“两河三路四园(院)村庄全覆盖”绿化提升行动,形成齐抓共建的局面。
强化落实硕果丰
为确保森林漯河建设落到实处,该市以“大员督导、专项督查、技术指导”为思路,先后多次对植树造林进展和效果进行督导落实。
市委书记蒿慧杰先后两次组织各县(区)、各功能区党委书记对森林漯河建设进行实地督导,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督查局与市森林漯河生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聯合成立督查组,先后对各县(区)、各功能区工作推进情况开展3次专项督查。各县(区)分别成立督导组织,开展督导、讲评、排序,加压驱动,推动落实。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对一些进度缓慢、工作标准不高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5个督导组,每组配备1~2名技术人员,每周到县(区)不少于2次,了解情况,开展技术指导。
舞阳县提出构建“一核两带三网多园”的生态布局,重点建设“一带一路一河一百园”,投入2400余万元用于林业生态建设,针对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造林机制,对重点工程建设实行“政府出地、林业规划、乡镇落实、大户造林、利益共享”的造林机制,对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创建实行奖补造林机制,对农田林网、乡村绿化等实行社会造林机制。
郾城区将“绿满郾城”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全区十大民生实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投入、全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以“生态廊道+乡村公园”建设为重点任务,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建设廊道多层次防护林带155千米,打造红枫大道、楸树大道等特色美丽乡村道路15条110千米,已建成乡村公园92个。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围绕“谁来建”“如何栽”“怎样管”建立投资运营机制、多元参与机制、长效管护机制,将生态廊道和租用土地全部围栏,并积极探索实行林长制,对两镇各个行政村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的村干部担任林长,负责廊道日常巡查工作。
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生态造林9.3434万亩,占省定目标任务的137.6%;今年市定重点工作“三路一河”生态廊道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森林漯河建设实现“开门红”。(作者单位:漯河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