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

2019-09-10 07:22段美凤
科教新报 2019年48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概念教学内容

段美凤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

小学数学概念的内涵包括概念的定义、性质、定理或推论。它说明概念的含义,外延是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二、小学數学概念的几种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大致有以下三种呈现方式:图示呈现方式,这种方式在低年级普遍采用;形文配合呈现方式,也称为描述式,这种呈现方式在低中高年级都采用。定义呈现方式,很多概念都以这种方式呈现。

三、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研究概念教学的呈现方式、特点,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将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呢?

(一)课前参与中感知概念

学生课前预习就是一种课前参与,对于概念教学来说,预习总的任务是先感知概念,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二)创设情境中抽象概念

1.创设生活情境,抽象概念

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原型引入概念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数轴是从温度计中引入的,轴对称是从中国结、天坛、京剧脸谱中引入的等等。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

2.以旧引新,抽象概念

学生感知和理解事物的一般方式是由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来决定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概念学习的这种机制,利用新概念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来设置出相应的教学情境。

3.提供感性材料,建立清晰表象

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这些典型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

4.创设游戏或故事情境,抽象概念

利用小学生都感兴趣的小游戏或故事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概念。

5.模拟生活情境,抽象概念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例子,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

(三)课堂研讨中深化概念

1.讲明内涵和外延,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概念

概念教学应考虑 “利用反面衬托”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通过对比进行反思,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2.注重瞻前顾后,发展所教概念

瞻前顾后即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后续阶段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发展概念就是指教师不能就概念论概念,而是在讲解完概念的基本含义后,注意概念的拓展与延伸。

3.注重直观情境,使概念具体化

学生在获得抽象概念后还要回到具体的、直观的情境中,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的意义。

4.注重联系和区别,使概念系统化

了解概念的联系也就是了解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从属关系、同一关系、矛盾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可以引导学生把有联系的概念纳入概念系统中,使知识系统化。

(四)梳理巩固中加强理解

概念的巩固阶段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堂的巩固练习;另一种是专门上的复习巩固课。其中复习课的主要流程包括:系统总结、促进记忆;综合练习、区别异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概念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巧借题目变式,助力新题衍生
论档案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及其衍生特征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