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科
摘要:随着国家交通工程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骤增,对交通安全造成了较大压力。作为道路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隧道行车条件相对受限,更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并引发火灾等次生事故,给消防救援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开展火灾消防救援的有效措施,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公路隧道; 火灾消防; 救援; 安全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为惨痛的教训。随着公路隧道火灾救援条件的不断变化,需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救援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常而言,隧道火灾大多是因机动车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的。一旦公路隧道内发生火灾安全事故,受交通、场地、照明等因素的制约,施救难度系数极大,对消防救援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可靠性具有较高要求。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措施,望对相关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2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主要特点
2.1 火灾蔓延速度快
在交通安全事故中,机动车会因电器线路老化、燃油外泄、强烈外力撞击等原因起火。由于行车条件的限制,机动车通行流量较大,加之公路隧道通常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无形之中加剧了火灾事故的蔓延速度。一旦火灾发生,如果救援控制不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2.2 烟雾扩散慢、毒性大
隧道环境相对特殊,通风换气效率有限,火灾发生时散发出的浓烟不易扩散,往往在隧道的狭长空間内往复流动,造成单位空间内的烟雾密度增大。同时,如果引发火灾事故的车辆运载着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则浓烟的毒性将会急剧攀升,快速消耗隧道内的含氧量,造成人员因窒息或呼入过多有害气体而死亡。
2.3 救援、疏散难度大
隧道内部相对狭长,出口与入口距离远,尤其对于特长隧道,距离通常在数千米左右,除进出口外,没有其他出入通道,与密闭空间无异,不利于人员及时逃生,火灾发生时产生的浓烟和有毒气体的伤害性得到极度放大,且救援车辆不易进入,被困人员难以及时得到援救。同时,救援人员难以详细了解火灾现场实际情况,不能及时根据火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救援方案。
2.4 事故处置要求高
受建筑结构的限制,公路隧道内空间相对狭小,火灾发生时易出现爆炸等问题,对于救援处置方案要求较高。不切实际、效率低下的应急救援处置方案,都将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率上升。在救援设备方面,受场地等因素的制约,难以第一时间输送到救援现场开展救援。
3 开展公路隧道火灾消防救援的有效措施探讨
3.1 着力解决隧道内送风、排烟问题
3.1.1 送风、排烟的重要性
公路隧道的结构特征要求具备更为高效的送风排烟设置,一般而言隧道结构相对复杂,空间密闭性较强,通道狭窄,火灾发生时的逃生路径较长,脱离危险区域需要相对更多的时间。火灾发生所产生的浓烟含有大量呼入性致命有害物质,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如果无法及时排出,将不利于救援人员实施有效救援。因此要首先解决隧道内通风排烟问题。
3.1.2 利用固定通风排烟设施
公路隧道内的通风排烟设备通常相对固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由射流风机、消声器、风口等基本部分组成,更多地利用隧道口或竖井实现通风,而送风排烟设备启动后,则会使风向沿单一水平方向流动。因此,要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通风排烟设备启用时,需要通过射流风机进行送风,方向要与人员逃生方向相反,这样既有利于疏散逃生人员顺利逃生,也可为救援人员提供充足的可呼吸空气,降低窒息问题的出现概率。
3.2 快速有效地实施隧道内救人
3.2.1 做好战斗准备
快速将排烟设备运送到火灾发生现场,在确保隧道通风排烟运转完好的基础上,提高移动式通风排烟设备到达现场的数量,提高送风量,提高浓烟有毒气体的排除消除。通过利用大功率排烟设施进行正压送风和负压排烟,主观地改变浓烟的流向,使其有利于救援措施的实施。要全面保证逃生通道的安全性,以免救援人员受伤。
在救援人员方面,进入隧道施救前,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正确配备呼吸器,并确保呼吸器能满足相对长时间的呼吸需求,穿戴阻燃隔热性能达标的消防服、隔热服等。要充分确保气源供应的充足,在隧道合适位置设立移动式供气站,并适时向前移动气源,保证气量供应,并防止气瓶因高温而降低性能。
3.2.2 规范战斗行动
逃生救援通道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通道,公路隧道内的所有设备要避免占据救援通道,杜绝因救援通道不畅通而增加救援难度。实施应急救援期间,要保证通道内通风照明条件良好,保持正压状态,避免烟气混入。为有效提高救援效率,保证救援人员安全,可及时有效配备送风机进行送风。
要及时疏散人员,救援人员要配备足够的工作照明灯深入火灾现场施救,沿疏散通道设置发光照明线路,为救援路线提供基本保障,确保救援路线的有效畅通,也可适当引入移动照明设备。要实现多部门协调救援,与交警、医疗、安监等部门沟通信息,协作配合,共同完成救援任务。
对于被困人员的受伤情况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救援策略。具备一定自我行动能力的人员可在救援人员帮助下自行逃生疏散,受轻伤或外伤的人员可在救援人员的背扶下进行有效逃离,而对于受伤严重,无法自行逃离的伤员,则要用担架等救援设备实施逃离。
3.3 大力解决特长隧道火灾事故救援中的通信联络问题
3.3.1 隧道内部通信设施
通常而言,隧道内部通信设施可分为两大类:专用通信设施和公众通信设施。可依据现有的隧道调度专网(有线)和公众移动通信公网(无线),实施初期消防救援的通信指挥,但不能单纯地完全依赖上述系统,在火灾情况下,消防救援人员还要配备地下移动通信设备,能在上述设施失效的情况下,继续组建高效现场通信指挥网络。
3.3.2 隧道火灾灾害现场通信组网步骤
第一,要建立一线中队的通信指挥。主管中队到场后,首先应通过隧道内固定通信设施建立地下和地上的通信联系,在固定通信设施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利用无线通信延伸设备搭建有效通信,开展救援和处置行动。第二,要建立现场通信指挥中心。利用车载设备建立现场通信指挥中心,开通现场指挥无线通信网、有线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卫星图像传输和广播,完成消防救援指挥部与地方政府、公安、急救、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等其他救援部门建立和保持有线和无线的通信联系,通过卫星传输设备向119指挥中心传送现场图像,接受和传达上级指挥部和119指挥中心的命令。
4 结语
綜上所述,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路隧道火灾救援实施具有较大的难度。在当前各种技术条件下,公路隧道火灾救援的实施还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问题,因此要立足实际,建立统一高效的火灾救援应急指挥系统,做到快速反应、统一行动。同时还要对公路隧道内各类设施设备进行完善,提高其防火放热性能,在火灾救援中起到应有作用,为获取最为优化火灾救援效果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高尚,彭立敏,安永林.公路隧道火灾起因及预防研究[J].灾害学,2018(03):88-89.
[2] 曹霄剑.浅谈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06):112-114.
[3] 邵景干,钱 超.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19(10):44-46.
[4] 吕 将,徐建明.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消防设计探讨[J].安防科技,2018(04):63-64,66.
[5] 王 瑚.隧道问安(下)——预防隧道灾难的现实问题[J].上海消防,2019(0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