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东
数学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基本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学生本身自主性的重要性,导致数学课堂失去了它的教学价值,学生空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自主探究能力,在一些探究类题型面前显得十分被动,最终不利于成绩的提升。本文主要探究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
小学数学 精彩课堂 学生主动
【中图分类号】G 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065-0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已是老生常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许多困难和困惑。一次偶然,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新的看法和思考……
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案例
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因其他老师临时有急事,教导处安排我顶一节课。本来我们刚刚测试完第四单元,上午也讲解订正过了,这临时顶的是最后一节课了,真没想好讲啥合适。
我走进教室,看到我来了同学们都自觉的拿出数学课本开始预习第五单元第一节,这一节的内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由于上午我已经对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进行了复习,同学们在预习除数和被除数都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时,并没遇到太多的困难,因为口算都能算出例题中80÷20、140÷20的答案,并没有去思考在列竖式计算时,为什么商“4、7都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这个问题。接着就去解决书中练习题。第一题的第一个小问题是“90元能买多少个计算器?”列式90÷30答案也毫不含糊,但是到第二个小问题165元能买多少个计算器时,“摊上事”了,好多同学都直接写165÷30=55(个),看到这儿,我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同学1说:“老师,165除以30算不出来。”同学2说:“老师,我知道可以买5个多一点。”我问:“计算器能拆开卖吗?”同学们都说:“不能”。我接着问:“多一点是什么意思呢?”同学3说:“多一点就是除不尽时出现了余数。”通过1个计算器30元,2个计算器60元……165÷30=5(个)……15(元),同学们有了一个正确的结果。这时我在黑板上写出 问: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还没等我说完,同学4就接着说:“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同学5接过话说:“除数是一位数时看被除数的最高位,现在除数是两位数,如果还只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肯定不够商1”。我刚想把算法说出来,同学1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看前两位”;同学6接过来说:“第二个算式,前两位不够商1,就看前三位”。“那商写在哪一位上呢?”我问,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老师,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这个你教过我们的”……这时候,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而我完全就是一个“配角”,“失落”的同时却欣喜不已,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了!
2.“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考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敢放手,是因为我们唯恐学生学不会、学不好。这次无意的发现,让我对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了新的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与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不能仅仅只备教材,还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把学生课前的已有知识和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作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科学地安排时间,把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解惑、去实际操作,这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學生。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要适时、适度,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学生通过思考、合作交流能解决的也放手给他们,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场所。
3.“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看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捡来的一节课”让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这意料之外的收获,为我们的教与学赢得了“满堂彩”,更让我明白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他们才会带给我们惊喜。
4.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做主线,把培养能力作为核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生成问题的习惯,加强课中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培养。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体验成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满堂彩”不算彩,“堂堂彩”才是我们共同追求的!
参考文献
[1]朱苏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90
[2]许松华.比出教学满堂彩 比出内涵新发展[N].黄冈日报,2012-03-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