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松
【摘 要】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写出景物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写作的技巧:巧用感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写出景物的特点;巧用联想,通过想象联想、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巧用时空,通过时间和地点写出景物的特点;巧用修辞,描写景物要注意练字练句,把握语言的准确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巧用情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学会巧写景物,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景物特点;技巧;巧用感官;巧用联想;巧用修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079-02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一个要求,也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大自然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却各不相同: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是花,牡丹富贵、菊花傲骨、莲花高洁、兰花素雅……你也许曾无数次为之倾倒,却遗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尽情抒写。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笔者探究了其中技巧[1]。
一、巧用感官,多种角度写出景物特点
朱自清的《春》中,通过视觉写春草“嫩嫩的,绿绿的”,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通过听觉写蜜蜂“嗡嗡地闹着”,写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通过触觉写春草“软绵绵的”,写春风“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朱自清通过多种角度去描写春景,巧妙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并细腻描写,给人以如临其境的印象,使其真切地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2]。
学生作品片段:
“乌黑的柏油路不再寂寞也不再孤独,因为有秋叶的陪伴;它那单一的颜色也变成了阳光一般灿烂的金色,因为有秋叶的渲染,成为了秋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刘牧易《秋色》
二、巧用联想,展开想象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的某一特征想到另一种事物,想象是在现实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回忆、加工和新的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描写静态景物时,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景物写活,达到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的效果[3]。
散文《春》中描写春花有这样的句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作者由眼前的桃花、杏花、梨花联想到未来的桃儿、杏儿、梨儿,为了衬托春花的美,描写了动态的蜜蜂和蝴蝶,虚与实、动与静相互映衬,彼此烘托,画面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写出了春花繁多、艳丽、香甜的特征。
学生作品片段:
“目不转睛的看着月亮,眼前忽然出现了幻觉。金黄的月亮上好像涌动着一条金色的河流,渐渐变成一尊农人的雕像熠熠生辉,他身边的麦浪又推波涌起,又变成了辽阔的大海……”
——黄显然《西湖秋月》
三、巧用时空,写出景物特点
(一)时间地点不同,景物不同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篇课文,写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了的麦子的香味”;秋天,“芦篷上满载着白霜”;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而同是冬天,济南与伦敦、北京又不同,无风声、无重雾,温晴,山色清秀、水光晶莹,“真得算个宝地”。
(二)同一景物因时间、地点不同,特征不同
如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杨万里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思念之情。而在他的另一首诗《小池》里, 杨万里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令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初夏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学生作品片段:
“香山的红叶最负盛名,为了这五彩斑斓的秋景,我们不顾“十一”的巨大人流,毅然向香山进发。可到了山门口,我仿佛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只见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竟见不到一棵红叶的树!”
——张艺能《香山红叶》
四、巧用修辞,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一)语言的准确性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韩愈对早春的草色描写十分准确:从远处望,地面上浮起一层浅浅的绿色;从近处看,绿色并不鲜明,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早春景物的特征,诗人把握得多么准确。
(二)写好景物,要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排比、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最后三段,作者一口气连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总写了春天的新、美、力。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贴切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形象地绘出了雪覆盖下的山的
美妙。
五、巧用情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景物还具有感情特征,这是因为景物因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而千差万别。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在同一个人眼里,境遇不同,心情不同,感受也前后有别。景物描写分为两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一种境界就是要将客观景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就像西方的油画,强调逼真和写实,注重客观再现。
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情,这种写景的方法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文段一: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文段二:四顾廓然,湖光满眼。环湖的山黯青着,湖水也翠得很怆然。水底看见暗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第入望。
——冰心《往事(二)之六》
两段文字同是写秋,却各有不同,文段一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文段二愁云惨淡,湖水凄然。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两位作者的心境不同。毛泽东写作《沁园春.长沙》时是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年,词藻壮丽绚烂、富有生机的秋景正是他豪情壮志的体现;冰心写文段二时正在美国留学,远在异國他乡又适逢中秋前夕,孤独的她思念故乡。所以,在她的笔下,山是“黯青的”,而“湖水也翠得很凄然”。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写出景物的特点,不仅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更要了解写景的多种技巧。巧妙运用感官、联想、时空、修辞、情感,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训练,学会巧写景物,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余光中.左手的缪斯[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