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平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对于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60例。其中,A组应用温针灸治疗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中药敷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痛经疼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对于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敷脐;温针灸;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245-01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临床多表现为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是女性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生活健康。中医症候分析研究发现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为其中的重要类型,鉴于此,我院特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60例。其中,A组年龄为18-34岁,平均年龄为26.7±36岁;B组年龄17-36岁,平均年龄为27.2±3.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A组:应用温针灸治疗方法。取仰卧体位,用毫针直刺关元、双侧三阴交1-1.5寸位置,快速穿刺提插捻转,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运针1分钟。在针柄位置绑定长度1.5cm艾条燃烧,注意下方放置纸板,待艾条燃尽后起针。经期前3天至经期第三天,每天一次,共治疗3个经期。
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中药敷脐。温针灸治疗方法与A组一致。药方组成:选择吴茱萸90g、川芎60g、当归60g、赤芍60g、桂枝60g、延胡索60g、香附60g,研磨至粉状。将药方和姜汁调和后以凡士林赋形,呈长度为2cm、厚约lcm敷贴,置于神阙穴,敷贴2-3h。经期前3天至经期第三天,每天一次,共治疗3个经期。
1.3评价指标第一,治疗有效率。显效:腹痛及其他痛经症状基本消失,停止治疗后3个月经期未有复发;有效:腹痛及其他痛经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腹痛及其他痛经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X100%。
第二,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l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一。
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痛经疼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
3讨论
原发性痛经又称之为功能性痛经,是年轻女性十分常见的病症,在月经期疼痛,多表现为痉挛性,包括头痛乏力、恶心嘔吐、腹泻和腰腿痛,而且原发性痛经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中医学研究认为原发性痛经在子宫、冲任位置气血变化急骤,由盛实骤然变虚,子宫经血流通受阻,而寒湿凝滞型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中医认为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和经期受寒湿之邪、寒凝胞宫、冲任气血不畅、经血阻滞存在关联性。温针灸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由针灸传人患者体内,充分发挥针刺和艾灸的共同作用,将温针灸应用于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中,可以起到即时止痛效果,作用持续时间长,而且对于患者内部的腑脏也能起到机能调整作用。中医认为脐是人体阴阳气化的汇集点,和人体脏腑、经脉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而且脐部表皮较为浅薄,微血管十分丰富,药物容易渗透弥散。在敷贴药方中,吴茱萸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香附具有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效,有助于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经过治疗后,应用,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治疗相较于应用温针灸治疗,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痛经疼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
综上所述,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对于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