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2019-09-10 11:55胡琳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5期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胡琳仙

[摘要]目的:研讨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围手术期中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接收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84例胃肠息肉病人为对象,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列入系统组、参照组,各组42例,参照组使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系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评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系统组病人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都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系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系统性护理干预用于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病人中的效果确切,能缩短其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

[关键词]胃肠息肉;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191-01

胃肠息肉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通常因胃肠粘膜上的局限性增生组织异常凸起至腔内而发病。息肉较大者可能诱发出血或癌变,导致病人生命安全受到重大威胁。现阶段,治疗胃肠息肉的常用方式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该手术方法的操作简易、疗效确切,但手术期间及术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围手术期中施行有效、系统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此文择取我院接收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84例胃肠息肉病人为对象,旨在评估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中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作用,详述内容如下:

1对象、方法

1.1病例来源随机择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接收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84例胃肠息肉病人为对象,纳入标准:通过检查确诊存在胃肠息肉,需接受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符合临床手术指征;排除标准:伴其他胃肠道疾病,近期有过手术治疗史,存在手术禁忌证;所有病人在自愿知情的状态下参与该项研究;包括46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介于20-67岁,平均(40.57±7.29)岁;病程12-135天,平均(45.8±9.26)天;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列入系统组、参照组,各组42例,两组病例的各项基线资料经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参照组使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主要涉及住院安排、指导检查、术前宣教、监测生命体征、手术配合、生活护理等工作。

系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详细措施如下:(1)手术术前护理干预。病人入院之后,护士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妥善安排住院事宜;明确疾病诊断后,将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的手术流程、术前准备、注意事项等内容告知病人;同时,护士主动和病人交谈、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并结合个人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使病人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在手术之前,需检查病人的凝血指标、肝功能及血常规等是否正常,排除手术禁忌证,并监测生命体征状态。手术前3天坚持少渣饮食,术前1天进食半流质饮食,手术前一晚口服1盒舒泰清;手术当天常规禁食,在术前4-6小时温水送服2盒舒泰清。(2)手术中护理干预。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士用親切、温和的话语安抚病人情绪,缓解其紧张、担忧、焦虑等不良心理,减轻术前应激反应。在手术操作中,重点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心电情况,注意询问其有无头痛、心悸、胸闷等反应出现,动态监测心率、脉搏、血压等水平,若有异常状况立即告诉手术医师,并辅助进行对症处理。(3)手术后护理干预。术毕后,监测病人意识与生命体征等情况,尤其要监测脉搏、血压的实时变化,以评估有无活动性出血现象出现,同时检查病人大便次数及颜色情况,如果有黑便、腹痛、血便、呕吐等相关症状,马上汇报医师采取对应治疗措施。手术后,病人要保持大便通畅,若存在便秘,可服用适量的缓泻剂,叮嘱病人不可用力排便,避免出现再次出血;息肉较小者,术后卧床6小时,1周内防止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禁止进行导致腹压增大的活动;息肉较大者,术后卧床休息3-5天,2周内禁止从事重体力活动。上消化道息肉切除者,手术后常规禁食24-72小时,观察无异常后,可以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3-4天,1周内禁止饮酒及进食辛辣刺激类食物。

1.3评估指标记录两组病人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出现率。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达为(x±s),数据比对经t检测;计数数据表达为(n/%),数据对比经x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系统组病人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7.6±2.69)小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4.1±4.37)小时;参照组病人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3i2.86)小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3.8±5.94)小时;系统组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都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

系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当前,内镜技术已被推广用于胃肠息肉治疗实践中,最普遍、最成熟的治疗方法便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但手术方式属于介入性治疗,会对病人带来相应的不适感,因此,在围手术期中需加强护理干预。该项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详细询问病人的个人情况,明确手术适应证,排除禁忌证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病人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同时强化风险管理;手术中辅助医师使用内镜,有效完成电切操作,动态监测病人体征变化,使并发症的出现概率有效降低;术后密切检查体征变化,积极防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以达到预期目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保证病人心理、生理两方面保持健康状态。该项研究结果指出,系统组病人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都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系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在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中实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具有十分关键的积极作用。

综上,将围手术期系统性护理干预践行于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病人中的效果确切,能缩短其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开展。

猜你喜欢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灵动耳环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