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珂
[摘要]目的:评价探究综合心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近年来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选为本文研究对象,从中挑选出86例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分为43例,分别对应实施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组间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的下降程度较显著,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更低,组间差异较突出,P<0.05.结论:行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综合心理;冠心病;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154-01
冠心病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慢性疾病,除老年人发病高以外,爱抽烟者和肥胖者也极容易发生此病,冠心病对人体的危害性极高。介人手术是治疗冠心病最常用方式之一,但是介入治疗中患者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不安、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情况,基于此,为改善临床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理想的干预效果,下文将展开详细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7年8月-2018年12月为本次研究选取时间,选取此阶段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6例,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是43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为47-75岁,平均(62.38±4.86)岁;对照组中43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为46-73岁,平均(61.88±4.9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意义,P>0.05,有实验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实施的护理内容为:(1)术前心理千预。很多收治的患病对象均为高龄患者,由于患者自身对疾病知识的认识不全面,在接受治疗前,存在焦虑、恐惧、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讲解冠心病介入术的治疗流程及术后效果,并将以往成功病例讲述给患者,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多跟患者沟通,消除其内心的疑虑,并主动为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医术水平,缓解患者术前的恐惧情绪,积极配合医生安排手术治疗。(2)术中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术中给予患者持续吸氧,将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至合适让患者舒适的接受治疗。(3)术后心理照顾。手术结束后,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家属手术情况,平稳家属的焦躁情绪,术后24h内加强患者病情的观察,如有异常应即可通知医生处理,术后患者在休养过程中提供生活照顾。让患者感受人文关怀般的爱,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疾病尽早恢复。
1.3观察指标情绪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D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数据计算分析全部录入SPSS23.0软件中,计量資料以(x±s)表示,两两组间对比以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当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情绪状态评分经护理干预后的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显著更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睡眠质量情况
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较护理前的评分明显较低,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研究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到我国老年人的生命安危,冠心病主要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或管腔阻塞、狭窄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医学中对于冠心病发展较严重时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此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但是手术治疗存在应激反应,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很大的帮助效果。
综合心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的心理疏导为主要服务目标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在全程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使患者提高治疗信心。从结果来看,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的评分均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相比对照组更明显,说明心理护理有积极效果。
综合上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所体现出的护理价值较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