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建设分析

2019-09-10 10:55:47魏惠惠齐月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

魏惠惠 齐月英

摘 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疾病控制以及临床诊断等工作的重要场所,其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现在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研究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微生物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研究背景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主要是对设施设备、管理体系以及人员的管理。不同级别的实验室需要配备相应级别的设施设备,同时建立相应的生物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由专人进行管理。实验室的实验要进行备案,且对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含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病原微生物菌种以及样本检测和诊断等。

国际上,将实验室从生物安全防护方面分为四级(BSL-1~4),从一级到四级,安全防护水平依次升高。BSL-1和BSL-2的安全等级较低,成为基础实验室,BSL-3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4为最高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其中BSL-1主要用于基础教学,该实验室所研究的微生物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BSL-2主要用于初级卫生实验室,研究一些存在潜在危害的微生物。BSL-3主要用于研究有高度危害,但是已有有效预防治疗措施的微生物。BSL-4主要用于研究未知的,且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微生物研究。

二、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从SARS爆发之后,国家才开始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建设,同时相继出台了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以及国务院令第424号文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标准规范,开始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国家的高度注重,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同时,我国于2015年1月31日,建成了亚洲首个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成说明我国拥有了可以进行烈性病原体研究的实验室,是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里程碑事件。另外,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了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人为误差。

虽然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硬件设施有待提高、人员安全意识不够以及对应急事件的应对等方面,下面将對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是安全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大多为纲领性文件,缺乏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规范标准。对于某一行业的实验室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标准和规范,缺乏监督管理制度,严重影响我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进展。建议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对其进行完善,

其次我国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条件还达不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建设时间较早或者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室,缺乏生物安全防护设备和检测设备,还有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性能不合格。

第三,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中还存在着一些工作人员缺乏生物安全意识,操作不规范。在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操作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防护服的穿着以及相关防护工具的佩戴。甚至还有人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嬉戏打闹等,这些行为都是严重违反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的,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第四,对应急事故的处理,很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室人员不了解所在实验室的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一旦出现意外事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准确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不及时都会导致事件恶化,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危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建设分析

首先完善管理体系,实验室要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将责任明确到人。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体系和经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建立生物安全手册。进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实验室的具体活动特点以及其从事的实际工作,不可一概而论。同时要明确生物要求细则,使其在满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的基础上,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加强硬件建设,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不同防护水平的实验室需要配备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设备,使其符合实验室的活动项目。所以要大力改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尤其是对生物安全设备以及应急处理工具,同时还要对实验室内的设备仪器等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特别是重要的防护设备,例如生物安全柜等。另外,还要在实验室内张贴警示标识,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最后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实验室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主要有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实验室操作规范、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以及新购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程等等。另外还要培训实验室人员在应急事故下的处理能力,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实验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处理。总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以及操作技能是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必须确保实验室人员具有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专业的操作技能。

总结: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避免泄露病原体,危害公众安全和生态环境。我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起步晚、发展慢。因此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使其更加规范化。同时还要提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水平,加强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另外,还要进行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并将信息化技术不断应用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最终提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雪娇,卢耀勤,刘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03):238-241.

[2] 陆兵,李京京,程洪亮等.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1):192-196.

猜你喜欢
微生物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20年4期)2020-07-13 09:18:0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20年2期)2020-04-14 04:40:38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生物沥浸污泥深度脱水处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浅谈微生物对污水的生物处理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
红树林微生物来源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科技视界(2016年9期)2016-04-26 12: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