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019-09-10 10:25唐俊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唐俊霞

21世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命运的大事。面对新的形势,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然而许多家庭一味娇惯、溺爱、迁就和纵容。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意学生的考分的高低,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许多青少年虽然学了不少文化知识,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不知所措,甚至成为精神病患者或者走上自杀轻生之路。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就从几方面来谈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之魂。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属于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内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而更多的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其自我发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话,往往收效甚微。比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实施这些教育就需要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引导。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之欲。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若只停留在一般的社会化要求上,只能使学生达到“要我学”的水平,这种水平对学生主体性与学习潜能的发挥作用甚微,但如果将之提升至“我要学”的水平,这种内因或内驱力将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动力作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顽强毅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心理品质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维持学习有效进行的基本条件。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之源。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青少年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并且还有助于其他习惯的形成。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都会受到影响,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并达成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内容看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从性质看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基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比如,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

其次,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同时,多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以此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问题时期。把握好这一特点对我们开展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开展好团体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

(2)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正确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只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3)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效果的可靠指标。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没有用”的心理学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